浙江神秘洞穴發現劍齒象化石 專家說還會有寶貝

2020-11-25 騰訊大浙網

「這些不是犀牛角,而是劍齒象和犀牛的牙齒。」3月15日,在衢州開化縣馬金鎮洪村文化禮堂內,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生物化石專家金幸生博士,省自然博物館安全保障部主任張江龍和縣文物所所長陸蘇軍等專家在討論時說道。

時間退回到1979年,村民在洪村「石彎洞」附近勞作時發現化石。據當地老人說,該洞底有地下河,可聽見流水聲,1982年,該村的青年汪有國、餘榮堯等人進洞挖掘,發現了許多粗大的骨頭化石。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此是開化縣發現的第一處完整的古化石遺址,為研究縣史提供了很好的資料。

1983年,「石彎洞」更名為「犀牛洞」,隨之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化保護單位。該犀牛骨頭化石遺址洞深約5.6米,高2.3米,寬2.0米,洞內泉水滴答,洞底流水潺潺。洞內化石在1993年底已被挖出一部分,經省考古所專家鑑定,是犀牛骨頭化石,有牙齒上下頜骨、腿骨等部位。

2013年夏天,村民汪傳亮在犀牛洞乘涼時發現周邊有些與眾不同的石頭,觀其外觀像犀牛角,拿到村裡,大家也普遍認為這是犀牛角。直到最近,邀請了省裡的相關專家來對這些化石做鑑定。

經現場勘查和文物標本比對,這次在洪村鑑定的一些動物骨頭,有一種是劍齒象的牙齒,還有一種是中國犀的牙齒。「在浙江,劍齒象和犀牛牙齒的發現比較常見,但像這樣較為完整的劍齒象牙齒算是難得的。」金幸生說道。此外,還有些劍齒象牙齒的碎片和其它動物的骨骼,但不是特徵部分保存,不是很好鑑定。

「這個發現證明當時在這一帶有很多劍齒象、犀牛生活。」金幸生推斷,這個洞裡還會發現如大熊貓、牛、野豬等其他動物的化石,因為在浙江的其它溶洞裡發現劍齒象和犀牛的化石時都會伴有這些動物的化石。

那麼這些化石是哪個時代的物種呢?金幸生說:「這批化石的時代應該是更新世,距今幾萬年或幾十萬年,因為跨度較大,所以難以確定。」

「這次的發現是對洪村犀牛洞的新突破和新認識,對今後研究新的化石洞具有促進作用。」陸蘇軍介紹,今後,洪村文化禮堂將打造化石陳列館,通過館裡的展品、展板,使人們更深切地了解洪村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新聞連結——

劍齒象是哺乳綱、真獸亞綱、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亞科的一屬,已經滅絕,在1200萬—100萬年前生活於亞洲和非洲,由它產生了現已滅絕的猛獁象。

這一類象的頭骨比真象略長,腿也長,上頜的象牙既長且大,向上彎曲;下頜短,沒有象牙;頰齒齒冠較低,斷面呈屋脊形的齒脊數目逐漸增加;晚期進步的劍齒象,第三臼齒齒脊數多達10條以上。

1973年11月,在甘肅省合水縣板橋公社境內的馬蓮河畔,發掘出一具劍齒象化石,高4米,長8米,門齒長3.03米,是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命名為黃河劍齒象(Stegodon huanghoensis),簡稱「黃河象」。

相關焦點

  • 幾萬前劍齒象化石驚現馬金一山洞,專家推斷還有大熊貓化石?
    馬金鎮洪村文化禮堂內,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生物化石專家金幸生博士,省自然博物館安全保障部主任張江龍和縣文物所所長陸蘇軍在討論時說道。時間退回到1979年,村民在洪村「石彎洞」附近勞作時發現化石。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1983年,「石彎洞」更名為「犀牛洞」。
  •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央視新聞(總臺記者 徐荃樂):10月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 陝西漢中天坑群調查發現劍齒象化石
    近日,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在漢中的巖溶地下水調查中發現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
  • 馬來亞大學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
    △圖片源自馬來亞大學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 漢中現劍齒象化石 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
    日前,中外專家在對陝西漢中天坑群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中發現了劍齒象化石。此次發現的劍齒象化石是繼20世紀80年代在漢中盆地初次發現劍齒象化石之後,再次發現此類化石,也是首次在漢中天坑群溶洞中發現劍齒象化石。劍齒象是亞洲特有的古哺乳動物,是繼恐龍之後的「巨無霸」。化石堆積處位於洞穴末端塊石堆積體下方,堆積體部分膠結,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條件。專家介紹,根據現場堆積體的形態,並無溶蝕搬運痕跡,推測現場為溶洞崩塌導致地表塌陷後將古動物掩埋至今。
  • 江西發現大量古人類活動時期熊貓、劍齒象等動物化石
    新華社南昌3月3日電(記者吳鍾昊)記者從江西省萍鄉市獲悉,萍鄉市上慄縣長平鄉楊家灣1號洞考古挖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洞內所發現的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其中包括巴氏大熊貓、劍齒象等已滅絕動物的化石。據萍鄉市博物館館長鄒松林介紹,2014年10月,萍鄉市博物館在楊家灣洞穴發現哺乳動物化石點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兩次帶隊前往實地調查,與萍鄉博物館一起對化石點進行發掘。數千件哺乳動物牙齒化石經中科院專家初步鑑定,共計6目20科40種(含未定種)。
  • 60萬年前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被發現 比猛獁象古老
    前不久,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五六排牙齒的化石,不少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但奇怪的是,這種疑似古生物牙齒化石的石頭,上面竟然有五六排牙齒,且排列有序,不知是什麼動物的化石。  李先生稱,他發現這些化石的時間是在兩年前,地點在魚化鄉一個名叫「觀音洞」的溶洞內。因洞內冬暖夏涼且陽光充足,如今,這個洞穴已被當地人開發利用,在這裡開設了一個「休閒山莊」。「我找過專家鑑定,但沒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只能確定這是某種動物牙齒的化石。」
  • 甘肅黃河古象—劍齒象化石讓我們了解幾百萬年前的中國大地
    黃河古象屬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一種大象。經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發掘、整理和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形態特徵和發現地點給它取名為「黃河劍齒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3.04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其年代距今約200-250萬年。1973年出土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板橋鄉,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
  • 開化「犀牛洞」化石新說法:劍齒象和犀牛牙齒
    後續,這個山洞裡又發現了新的化石,村民們覺得那是犀牛角化石最近,對這一發現,有專家提出新觀點。3月19日,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生物化石專家金幸生博士在接受錢江晚報記者採訪時稱,經過他的研究,認為這些化石不是犀牛角,而是劍齒象和犀牛的牙齒。
  • 確定不是神奇寶貝?科學家在中國最長洞穴裡發現這個動物,爆紅網絡!
    4月28日,貴州綏陽縣舉辦「中國第一長洞」雙河洞2016年中法聯合洞穴科考成果新聞發布會,科學家們在洞中發現的一個小動物爆紅網絡。
  •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
    而在昭通水塘壩新發現的中華乳齒象的頭骨,把中華乳齒象的化石記錄又向前推進了約一百萬年,並且把中華乳齒象最早的起源地推向了中國雲南含古猿的晚中新世地層分布區。該研究指出,中華乳齒象在早期牙齒形態上有一些脊型化的傾向,從而容易與同時存在的軛齒象類混淆,造成中華乳齒象的祖先類型長期難以被識別。
  • 四川古藺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距今60萬年(圖)
    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近日,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6、7排牙齒的化石,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
  • 雲南臨滄發現早更新世晚期哺乳動物化石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高峰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介紹,當地考古工作人員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桃源村發現了袁氏劍齒象臼齒等早更新世晚期哺乳動物化石。鎮康縣位於滇西南汀河下遊和怒江下遊南北水之間。
  • 黃河辭典第十二期|黃河「巨無霸」劍齒象的消失之謎
    這具劍齒象骨骼屬於一老年個體,身高約4米,體長約8米,門齒長3.03米,門齒直徑(近端50釐米處)三十二釐米,是世界上已知個體最大的劍齒象之一。  合水縣是黃河古象的故鄉。1973年春,在板橋鄉穆旗村馬蓮河西岸木瓜溝咀山下,發掘出一具完整的大象化石,因其發現於黃河流域,故取名「黃河象」。為了把這些骨骼帶回北京研究,採用了套箱法,把化石的周圍鑿開,套上箱子,灌上石膏加以保護,再把箱子啟出,運輸回來。
  • 爆炸消息,雲南昭通發現最早中華乳齒象化石,將改寫其起源和遷移史!
    這項成果有望揭示長期以來困擾古生物學界的中華乳齒象的起源和遷徙的謎團。該研究是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國賓夕法利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昭陽區博物館等單位的20多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合作完成的系列成果之一。
  • 陝西秦嶺發現3萬年前人類化石
    第一階段大約距今約10萬年或更早,這一階段的遺存出土了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100餘件,遺物分布較稀疏。石製品數量較少,大多是以石片為毛坯生產的小型刮削器。動物化石多為碎骨,少量為牙齒化石,以鹿科、牛科動物較常見。遺蹟顯示該時段已經有人類偶爾在洞穴活動。
  • 福建三明寧化發現8顆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
    三明寧化發現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  臺海網7月3日訊 (海都報記者 李熙慧)三明寧化意外地發現了8顆萬年前人類牙齒化石。據悉,這些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1982年採集的標本,已於日前正式移交當地文管部門保管。
  • 蘭州私人博物館館藏三千萬年前「黃河象」再現歷史
    蘭州私人博物館館藏三千萬年前「黃河象」再現歷史 2016-03-18 08:51:09化石以半蹲姿態處於館中央,十分震撼。 楊豔敏 攝 這家私人博物館共收藏了晚中新世的「薩摩麟」、鏟齒象、劍齒虎、犀牛、陸龜等古生物化石、奇石、陶罐等300餘件「寶貝」。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專家認為,如果這些人類化石的年代測定在4-10萬年間,將可能為現代人起源和文化研究提供珍貴信息。  當今學術界對具現代解剖特徵的人類起源有兩種主要學說:「多地區連續演化說」和「非洲起源說」。「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各地的現代人(包括中國人)大約在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然後走出非洲遷往世界各地,成為現代人的祖先。
  • 罕見劍齒虎化石將拍賣
    【新華社微特稿】一具罕見的劍齒虎骨架化石預計12月8日在瑞士日內瓦拍賣,預估價6萬至8萬瑞士法郎(約合44萬至52萬元人民幣)。路透社12月1日援引瑞士皮蓋拍賣行消息報導,這具化石一年前出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屬於3700萬多年前的一頭劍齒虎。據推測,這頭劍齒虎體重約160千克,以原始馬和一些小犀牛為食。拍賣行負責人貝爾納·皮蓋說,這具化石骨架九成完整,極為罕見。化石經過修復,缺失部分由3D列印的材料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