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一工地發現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距今20萬年

2021-01-17 河南一百度

 近日,河南恆禹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南灣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二〇一七年度工程施工Ⅰ標項目,在地處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胡莊組南900米淮河河漫灘,地理坐標東經114°44'49.0",北緯32°31'38.0",海拔高程26.9米,工程施工時發現了一些零碎的動物骨骼裸露,東西3、南北3米,面積9平方米。

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勘察做好現場保護,並及時向信陽市文物部門報告,將標本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資料

古菱齒象化石在淮河息縣段發現,說明幾萬年前息縣氣候溫暖、溼潤,有豐富的平原林地,適合大象的生存。一般在河道中較為多見,可能是古菱齒象死後被河流、雨水衝到河道中的,也有可能是年老體弱的古菱齒象在河邊喝水時死去後倒在河道中,被淤泥和沙子迅速掩埋形成化石。對象類的演化與地理分布、氣候環境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為淮河流域氣候、環境、生態、生物演化與絕滅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由於古菱齒象化石暴露地面,改變了保存環境極有可能被風化而毀壞,息縣文物部門正積極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溝通,擬進行搶救性發掘便於科學研究。

相關焦點

  • 萬餘年前大象曾生活在信陽 息縣工地發現古菱齒象化石
    「這次無意中發現的大象化石,在同類中是較為完整的,復原後有望在息縣向公眾展示。」昨日,信陽市息縣文物局局長孟凡拿著中科院的鑑定報告激動地告訴記者。數天前,該縣送檢的一份化石樣本,被中科院專業機構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目前,息縣文物部門正在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溝通,擬進行搶救性發掘便於科學研究。
  • 江蘇發現完整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日前,江蘇省泗洪縣國土資源局在泗洪縣石集鄉毛山進行土地整理時發現了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象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初步確定為淮河古菱齒象。根據其肩胛骨的大小,專家認為是目前發現的個體在世界上為最大的。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它們有一對長而粗壯的上門齒,最長可達4米。
  • 江蘇發現淮河古菱齒象骨骼化石 (1/5)
    江蘇發現淮河古菱齒象骨骼化石 (1/5) "← →"翻頁
  • 泗洪縣發現的淮河古菱齒象骨骼化石今日出土
    宿遷網訊 (記者 裴凌曼)5月中旬,泗洪縣石集鄉桂臺村發現的一具較為完整的淮河古菱齒象(簡稱淮河象),6月7日上午,在中科院和相關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協助指導下,開始陸續打包出土。在泗洪縣石集鄉桂臺村古菱齒象的發掘現場,記者看到,考古人員正在對古菱齒象散落的骨骼進行石膏打包工作。為避免骨骼散落,考古人員正在對每一塊骨骼進行加固。由於連續的陰雨天氣,這對出土工作帶來了很大困擾,目前整個打包出土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預計9號將全部完工。
  • 山東發現一萬年前古菱齒象的化石
    山東發現一萬年前古菱齒象的化石 2007-12-10 eNet&Ciweek
  • 石家莊滹沱河沙場現160萬年前古菱齒象化石(圖)
    古菱齒象生活在距今約160萬年前,比猛獁象還早  近日,省城藏石愛好者孫建發,在滹沱河無意中發現兩塊石頭,經專家鑑定為古菱齒象的牙齒和腿骨化石。據介紹,古菱齒象的牙齒化石出土較少,有一定收藏價值。
  • 蚌埠市博物館新增一具大型古菱齒象骨
    據中安在線—蚌埠新聞網報導,1月18日上午,細心的市民走進蚌埠市博物館發現,巨大中庭內,多了一具象類骨架。而且這具骨架較之旁邊兩具,「身材」要魁梧得多,十分引人注目。記者在一樓中庭看到,這具新增設的象類骨架,看上去要比其他兩具骨架要大得多,儘管明知它只是復原品,但仍能感到一股蠻荒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
  • 博物微觀——古菱齒象化石
    博物微觀——古菱齒象化石Splendors of Luoyang Museum: The Palaeoloxodon Fossil
  • 泗洪驚現古菱齒象骨架化石 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中(圖)
    宿遷網訊 (記者 徐其崇) 記者5月12日接到泗洪縣一位讀者報料:在泗洪縣石集鄉境內,興修水利時發掘到大象骨架化石。經考古專家初步考證,這是古菱齒象化石。目前,發掘考古工作仍在進一步進行中。據了解,古菱齒象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之間的大型哺乳動物,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大象,成年古菱齒象體重可達10-14噸。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 古菱齒象化石驚現尚義縣七甲鄉(圖)
    古菱齒象化石驚現尚義縣七甲鄉(圖) 古菱齒象化石驚現尚義縣七甲鄉(圖)    河北新聞網張家口電(燕趙都市報記者張巖 通訊員史萬傑)近日,尚義縣七甲鄉出土了古生物骨骼化石,經有關專家初步鑑定為古菱齒象骨骼化石,古菱齒象比猛獁象存在時間還要早
  • 英國兩兄弟海灘撿巨大骨頭:疑似屬古菱齒象
    一對化石愛好者兄弟在海灘上挖出了一根巨大的骨頭,據初步推測應該是來自於一頭史前物長毛猛獁象或者古菱齒象
  • 遷安博物館:古菱齒象全國最大保存最好
    現有館藏文物1000餘件,包括骨器、石器、石刻、銅器、鐵器、陶器、貨幣、繪畫、書法及近現代文物等十幾個類別,其中最珍貴的是諾氏古菱齒象。  這頭古菱齒象是一頭生活在1.2萬年前的雄性古菱齒象,年齡大約在15-20歲之間,1991年7月31日出土於遷安市彭店子鄉楊家坡村。古菱齒象是生活在更新世晚期的大型哺乳動物,主要活動在華北、華東等地區。
  • 數千鏟齒象三趾馬化石亮相
    近年來,通過專業採集和民間徵集,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已收集到各類古動物化石標本約5700件。  通過化石鑑定和野外勘查,專家初步認為,在和政地區的灰色砂礫巖、紅色泥巖和黃土層中,自下而上分別沉積著距今1500萬-200萬年的鏟齒象、三趾馬、真馬等三大動物群化石。初步統計,這些古動物化石共有兩綱、6目、70多個屬種。
  • 德國北部發現30萬年前古稜齒象遺骸
    德國考古學家發現一副保存完好的古代森林象母象遺骸,帶者長長的、略微彎曲的象牙,高度超過3米,體重在6噸以上。德國北部發現30萬年前古稜齒象遺骸 照片 : YOUTUBE/CATERS CLIPS考古學家在下薩克森州舍寧根市附近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一副保存完好的歐洲古稜齒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遺骸。這種大象已經滅絕,曾存在於更新世中晚期。
  • 新疆發現世界最早草食性象類化石
    研究人員正在從出土的施泰因海姆嵌齒象臼齒化石中取樣。(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提供)近期,科研人員在對上世紀90年代出土於新疆的象類臼齒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了1600萬年前草類的植矽體,由此得出該研究樣本是世界最早的草食性象類。
  • 棗莊驚現史前犀牛頭骨化石 距今160萬年(圖)
    發現的犀牛頭骨化石。  本報棗莊5月9日訊(記者 李淼 武春澍) 9日,記者從棗莊市文物文化遺產研究所獲悉,日前棗莊市發現一具完整的犀牛頭骨化石。據介紹,該化石距今大約已經有160萬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