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滹沱河沙場現160萬年前古菱齒象化石(圖)

2020-11-24 搜狐大連站

古菱齒象生活在距今約160萬年前,比猛獁象還早



  近日,省城藏石愛好者孫建發,在滹沱河無意中發現兩塊石頭,經專家鑑定為古菱齒象的牙齒和腿骨化石。據介紹,古菱齒象的牙齒化石出土較少,有一定收藏價值。

  孫建發是省城的一名收藏愛好者,平日裡酷愛收藏滹沱河的石頭、樹根。3月3日,像往常一樣,孫建發在滹沱河河道內尋找他的「寶貝」。當他經過滹沱河戰村附近的一處沙場時,一塊奇怪的石頭吸引了他的目光。經過仔細查看,他發現這似乎是某種動物的骨骼化石。隨後,他又在附近發現了另一塊石頭。

  孫建發發現的古菱齒象化石,說明當時滹沱河上遊地區有豐富的叢林、灌木和草本植物。記者張瑞謙攝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孫建發找到了石家莊經濟學院的董明星教授,董教授鑑定為古菱齒象化石。根據資料顯示,古菱齒象是生活在距今約160萬年第四紀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比猛獁象存在時間還要早,主要活動在華北、華東等地區。此次在滹沱河道中發現古菱齒象化石,說明當時滹沱河上遊地區有豐富的叢林、灌木和草本植物,氣候溫暖,適合象的生存。一直到第四紀冰川期到來時,該象種才滅絕。(記者張瑞謙)

  作者:張瑞謙 (來源:燕趙晚報)

相關焦點

  • 山東發現一萬年前古菱齒象的化石
    山東發現一萬年前古菱齒象的化石 2007-12-10 eNet&Ciweek
  • 江蘇發現完整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圖為完整骨架。日前,江蘇省泗洪縣國土資源局在泗洪縣石集鄉毛山進行土地整理時發現了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象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初步確定為淮河古菱齒象。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它們有一對長而粗壯的上門齒,最長可達4米。古菱齒象生活的時代正處於地質上的大理冰期,它們身上很可能也長著或多或少的毛被。2016年5月12日,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的古生物專家在泗洪縣國土資源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對發掘現場的地質情況進行了考察。古菱齒象化石保存在距今12.6萬年~1.17萬年間的上更新統含鐵錳質結核的棕黃色亞黏土中。
  • 古菱齒象化石驚現尚義縣七甲鄉(圖)
    古菱齒象化石驚現尚義縣七甲鄉(圖) 古菱齒象化石驚現尚義縣七甲鄉(圖)    河北新聞網張家口電(燕趙都市報記者張巖 通訊員史萬傑)近日,尚義縣七甲鄉出土了古生物骨骼化石,經有關專家初步鑑定為古菱齒象骨骼化石,古菱齒象比猛獁象存在時間還要早
  • 信陽一工地發現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距今20萬年
    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勘察做好現場保護,並及時向信陽市文物部門報告,將標本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 萬餘年前大象曾生活在信陽 息縣工地發現古菱齒象化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正權 李鑫 通訊員 姜烽烜 文圖 不久前,在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胡莊組南900米淮河河漫灘,工程隊施工時發現了一些零碎的動物骨骼,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勘察。「這次無意中發現的大象化石,在同類中是較為完整的,復原後有望在息縣向公眾展示。」昨日,信陽市息縣文物局局長孟凡拿著中科院的鑑定報告激動地告訴記者。數天前,該縣送檢的一份化石樣本,被中科院專業機構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目前,息縣文物部門正在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溝通,擬進行搶救性發掘便於科學研究。
  • 博物微觀——古菱齒象化石
    博物微觀——古菱齒象化石Splendors of Luoyang Museum: The Palaeoloxodon Fossil
  • 江蘇發現淮河古菱齒象骨骼化石 (1/5)
    江蘇發現淮河古菱齒象骨骼化石 (1/5) "← →"翻頁
  • 泗洪驚現古菱齒象骨架化石 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中(圖)
    宿遷網訊 (記者 徐其崇) 記者5月12日接到泗洪縣一位讀者報料:在泗洪縣石集鄉境內,興修水利時發掘到大象骨架化石。經考古專家初步考證,這是古菱齒象化石。目前,發掘考古工作仍在進一步進行中。據了解,古菱齒象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之間的大型哺乳動物,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大象,成年古菱齒象體重可達10-14噸。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 泗洪縣發現的淮河古菱齒象骨骼化石今日出土
    宿遷網訊 (記者 裴凌曼)5月中旬,泗洪縣石集鄉桂臺村發現的一具較為完整的淮河古菱齒象(簡稱淮河象),6月7日上午,在中科院和相關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協助指導下,開始陸續打包出土。在泗洪縣石集鄉桂臺村古菱齒象的發掘現場,記者看到,考古人員正在對古菱齒象散落的骨骼進行石膏打包工作。為避免骨骼散落,考古人員正在對每一塊骨骼進行加固。由於連續的陰雨天氣,這對出土工作帶來了很大困擾,目前整個打包出土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預計9號將全部完工。
  • 遷安博物館:古菱齒象全國最大保存最好
    現有館藏文物1000餘件,包括骨器、石器、石刻、銅器、鐵器、陶器、貨幣、繪畫、書法及近現代文物等十幾個類別,其中最珍貴的是諾氏古菱齒象。  這頭古菱齒象是一頭生活在1.2萬年前的雄性古菱齒象,年齡大約在15-20歲之間,1991年7月31日出土於遷安市彭店子鄉楊家坡村。古菱齒象是生活在更新世晚期的大型哺乳動物,主要活動在華北、華東等地區。
  • 英國兩兄弟海灘撿巨大骨頭:疑似屬古菱齒象
    一對化石愛好者兄弟在海灘上挖出了一根巨大的骨頭,據初步推測應該是來自於一頭史前物長毛猛獁象或者古菱齒象
  • 蚌埠市博物館新增一具大型古菱齒象骨
    記者在一樓中庭看到,這具新增設的象類骨架,看上去要比其他兩具骨架要大得多,儘管明知它只是復原品,但仍能感到一股蠻荒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此外,通過在展臺上真實還原兩具活靈活現的淮河古象模型,讓參觀者既能感受遠古的氣息,又不乏現實感。「新增的骨架是按照原比例復原,也是與真實古象最接近的。
  • 德國北部發現30萬年前古稜齒象遺骸
    德國北部發現30萬年前古稜齒象遺骸 照片 : YOUTUBE/CATERS CLIPS考古學家在下薩克森州舍寧根市附近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一副保存完好的歐洲古稜齒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遺骸。這種大象已經滅絕,曾存在於更新世中晚期。
  • 棗莊驚現史前犀牛頭骨化石 距今160萬年(圖)
    發現的犀牛頭骨化石。  本報棗莊5月9日訊(記者 李淼 武春澍) 9日,記者從棗莊市文物文化遺產研究所獲悉,日前棗莊市發現一具完整的犀牛頭骨化石。據介紹,該化石距今大約已經有160萬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
  • 數千鏟齒象三趾馬化石亮相
    專家們稱,這批和政古動物化石至少有六項「世界之最」。  這六項世界之最是:世界上發現最多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化石,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化石,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動物群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化石和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  地層下驚現「世界之最」  位於甘肅中部的和政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會地帶,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不斷發現化石。
  • 歷史傳說女媧曾經用象腿再造天柱,沒想到居然得到了考古實證
    歷史傳說女媧曾經用象腿再造天柱,沒想到居然得到了考古實證在甘肅省平涼市附近,長久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盤古用自己的身體化作了天地山川、草木百花、風雨雷電、陰晴雨雪、飛禽走獸。這一切雖然都有了,但就是天地間缺乏靈氣。
  • 新疆發現世界最早草食性象類化石
    研究人員正在從出土的施泰因海姆嵌齒象臼齒化石中取樣。(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提供)近期,科研人員在對上世紀90年代出土於新疆的象類臼齒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了1600萬年前草類的植矽體,由此得出該研究樣本是世界最早的草食性象類。
  • 四川古藺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距今60萬年(圖)
    東方劍齒象還原圖提起猛獁象,「古生物迷」一定不會陌生,被冰凍了數萬年的猛獁象,科學家曾在西伯利亞吃過它的肉。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近日,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6、7排牙齒的化石,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
  • 山東寧陽發現古菱齒象牙(1997):五六千年前,這裡曾為炎熱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二十年多前,寧陽縣境內曾出土大象遺骸。寧陽古菱齒象牙1997年5月,在距地表八米深的寧陽鎮王家臨邑趙王河故道的沙坑裡,清理出一具距今五六千年的古菱齒象(又稱直齒象)遺骸。經過發掘,出土上下臼齒和兩隻門齒(門齒長2.75米),在距象牙同一層位東南5米處,還出土了7件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