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緊急時刻,雖然病毒的最終來源尚無定論,但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已經足以讓我們再次審視人類與病毒、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隨著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全球持續變暖,各種極端天氣頻發。據世界氣象組織統計,過去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氣候變化不僅造成了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還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等帶來嚴重影響。
為了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減少碳排放勢在必行。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近期所表達的「我們需要所有國家證明,我們能夠在本10年的基礎上實現45%的減排並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我們知道,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唯一途徑。」
美國非營利組織Project Drawdown最近發布了《Drawdown Review 2020》報告,提出了多種可實施解決方案,以降低全球碳排放,並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該組織成立於2014年,致力於利用現有的技術解決方案,阻止全球溫室氣體上升,並逐步減少溫室氣體。
根據該報告數據,目前全球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六個方面:電力生產(25%)、糧食、農業與土地使用(24%)、工業(21%)、交通運輸(14%)、建築(6%)和其它與能源相關的排放(10%)。
在排放的溫室氣體中,大約59%的氣體會滯留在大氣中,陸地植物可以吸收約24%,海洋吸收約17%,因此,保護陸地和海洋可以有效吸收空氣中的溫室氣體。
因此,該報告從減少碳排放、優化碳吸收和促進社會福祉三個方面提出了76種解決方案,並解釋了可實施的詳細路徑,及其相應可減少的碳排放量。
一、減少碳排放:將碳排放量降為0
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報告著重分析了電力、食品/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和建築這五大行業,並給出了各行業適用的減排方法。
1.電力行業
從效率、能源生產和電網系統等方向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200.6—441.1Gt(1Gt=10億公噸碳)。
2.糧食、農業和土地利用減排
從優化飲食結構和解決浪費、保護生態系統,以及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等方向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204.2—273.9Gt(1Gt=10億公噸碳)。
3.工業
從改善材料、廢物利用和製冷劑管理等方向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128.7—143.7Gt(1Gt=10億公噸碳)。
4.交通運輸
從替代品、提高效率和電動車等方向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58.0—97.4Gt(1Gt=10億公噸碳)。
5.建築
從提高效率、轉換能源和製冷劑管理等方向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73.7—141.2Gt(1Gt=10億公噸碳)。
二、碳吸收:提升自然界的碳循環
在碳吸收和碳隔離方面,報告從土地固碳、沿海與海洋固碳、技術固碳等方面,給出適用的減排方法。
1.土地固碳
從解決浪費和飲食問題、保護生態系統、轉變農業生產方式、退化土地使用等方向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243.1—387.8Gt(1Gt=10億公噸碳)。
2.沿海和海洋固碳
主要從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入手,給出減排方法,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1.1—1.5Gt(1Gt=10億公噸碳)。
3.技術固碳
主要從清除並儲存碳入手,主要討論了生物炭的減排效果,預計到2050年,減少或封存的二氧化碳總當量將達到2.2—4.4Gt(1Gt=10億公噸碳)。
三、社會福祉:促進人人平等
氣候變化和社會系統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常常容易被忽視。因此,社會福祉方面旨在確保公民權利和促進平等的舉措有助於對氣候變化產生連帶效益。
四、基於應對方案的10大關鍵分析
基於各種氣候應對解決方案,報告給出了10大關鍵分析:
1.如果推行現有的氣候解決方案,到2040年代中期,或直到2060年代就可以達到「Drawdown點」,也就是大氣中溫室氣體停止上升並開始穩步下降。
2.氣候解決方案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我們需要共同實施所有解決方案。
3.除了解決溫室氣體以外,氣候解決方案還可以創造「共同利益」,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公平的世界。
4.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具有經濟可行性,節省的價值遠遠超過投入的成本。
5.化石燃料產生全球三分之二的集熱排放,而大多數氣候解決方案都可減少或替代化石燃料的使用。
6.若無法同時達到零排放和支持大自然固碳的目標,那麼就無法實現下降。
7.食物浪費、飲食結構、化學製劑、森林恢復、人口與教育等方案都是效果非常好,但容易被忽視的方法,因此我們需要擴大視野。
8.政策、資本、文化等因素的融合可以擴大解決方案的應用規模、速度和範圍。
9.氣候危機要求全球社會和經濟進行系統化、結構性的變化,所有個體和機構都可以參與推進氣候解決方案。
10.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巨大的投入、協作和獨創性,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可能性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