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鍾寰平 中國環境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宣布了我國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對世界許下了積極的承諾。把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轉化成切實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要利用好大氣汙染物減排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
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產生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來源,也是產生大氣汙染、導致大氣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在我國現階段仍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下,一方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起到了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的作用,直接促進了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另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等大氣環境保護舉措,也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從而為應對氣候變化發揮積極作用。
機構改革之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生態環境部門承擔的一項重要職能。生態環境部門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要將這項工作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方方面面,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融合,提高治汙和減碳的效率,共同促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協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區域環境容量整體下降,成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重汙染天氣的重要成因之一。而每減少1噸二氧化碳排放,就會相應減少3.2千克二氧化硫和2.8千克氮氧化物排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通過嚴格控制排放指標,在改善大氣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已取得看得見的成效,可見,兩者協同持續發力,方能改善生態和氣候環境。
系統推進改善生態系統和增強減碳能力,從源頭上實現可持續減碳。河湖流域、農田、森林、海岸帶等區域不僅具有生態脆弱性,也具有氣候脆弱性,更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而通過劃定生態紅線、推進國土綠化、發展生物質能源、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等方式,加強對生態脆弱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可以提升其氣候應對能力,更好地發揮這些地區的生態功能。
堅定不移持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需要我們從戰略全局認識和把握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宣示作為重要政治任務。
加強工作協調和政策協同。生態環境治理任務依然艱巨,應對氣候變化同樣刻不容緩。生態環境部門在工作中應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與有關業務部門加強配合,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隊伍和能力建設。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政策、法規制度和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形成完整而有效的體系,且與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相「合拍」。
強化目標管理和政策落實。各行業要根據碳排放達峰目標細化制定適合本行業的減排目標,在重點行業設立碳排放標準。各地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發揮生態環保督察對落實目標的促進作用,全面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和價格改革。隨著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還應強化對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的管控,研究制定非二氧化碳類溫室氣體總量控制方案,分階段明確非二氧化碳類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監管範圍。
推動創新發展和科技支撐。通過科技創新攻關,突破清潔能源有效儲存、電動車續航裡程、清潔能源生產成本等方面的技術壁壘。加強對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的研究和評估,推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積極支持各類低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推廣。研究氣候投融資等創新政策工具,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
過去5年,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我們更有信心去實現更具有雄心的目標。迎接「十四五」,進一步謀劃好下一階段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目標任務,切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力度和水平,逐步實現控制溫室氣體與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在減排目標、任務舉措、管理制度、監測評價與執法監管等各領域的協同增效,努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周亞楠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原標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二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