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一名二戰日軍,死後葬入烈士陵園,抗戰老兵給他掃墓幾十年

2021-01-16 小魚TALK

其實,二戰時期有一部分日軍並不是自願參軍的,他們有些是被當時日本政府給欺騙了,有的是被強行應徵到日本軍隊中。

了解抗戰史上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反戰同盟會。抗戰期間,有很多受日本政府欺騙來到中國戰場的日軍,被俘虜之後經過我軍工作人員教導之後,加入到了抗日陣營,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戰日軍

2014年,我國曾經公布一批反戰同盟會名單,在這一名單中有一個名字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他就是宮川英男。之所以要在這裡提他,主要是因為他死後,有一位抗戰老兵幾十年如一日給他掃墓。

事情是這樣的,宮川英男出生在日本一個普通家庭。二戰爆發後,宮川英男被強行應徵到日軍中。在一次作戰中,宮川英男被八路軍某部俘虜,隨後他被送到了八路軍反戰同盟教育基地。經過,八路軍工作人員教育之後,宮川英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隨即參加了反戰同盟。

反戰同盟會

據說,他在加入到反戰同盟之後,立下過很多戰功。其中,最大一次功勞就是,當時日軍一個據點在宮川英男的感召下,選擇了放下武器,向八路軍投降。這件事情被曝出之後,在當時就引起了巨大反響。

日軍戰俘

抗戰勝利前夕,宮川英男在一次作戰中,不幸落入了日軍伏擊圈。經過激戰之後,宮川英男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他死後,八路軍搶回他的屍體。 20世紀80年代初期,宮川英男骨灰被移葬到了山東一個烈士陵園內安葬。

相關焦點

  • 一位抗戰老兵,為何堅持為一日本兵掃墓61年?真實原因讓人感動敬佩
    如果說要是有我軍抗戰戰士為了一名侵華日軍士兵掃墓長達61年,肯定沒多少人相信,因為抗戰戰士都是為了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去或者消滅在中國的土地上,即使打死了,最多給埋葬了,怎麼可能會給一名侵華日軍士兵掃墓,還長達61年的時間?
  • 抗戰老兵李洛夫,堅持為一敵兵掃墓61年,稱一定不忘他的付出
    他叫宮川英男,不僅反對他們國家,而且因為保護士兵李洛夫而犧牲,這也讓李洛夫堅持為他掃墓61年,這場民心所向的戰爭無不體現著人們對和平的態度。"歹念之心漸失,抗議之心愈強"二戰有多少好男兒葬身沙場,有多少仁人志士犧牲。看到一個個的戰士們倒在敵人的槍口下,人們心中之痛難以磨滅,但我國千年以來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這也成為了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
  • 60歲抗戰老兵給戰友掃墓,結果發現了自己的墓碑,原因荒唐
    如果有一天你在烈士陵園中發現了自己的墓碑,你會作何感想呢?今天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離奇的故事。晏禮根是當年曾經參與對越反擊戰爭的老兵。1969年,作為一個江西人的晏禮根入伍了。但當他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時,卻並沒有見到熟悉的人。因為這場戰役,以前的戰友們,非死即傷,一批新鮮血液又重新駐紮在了部隊裡。就連自己也被團隊遺忘了。由於晏禮根因戰負傷,本應享受國家優厚待遇,但在其殘疾證明上,將因戰負傷卻寫成了因公負傷。這就顯示出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於是晏禮根為了處理這件事,東奔西走,即使開具了一千多份文件,往返各種機構一百多回也始終未得到公正的處理。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解放後,一些倖存的礦工站出來質證日軍的暴行。老礦工王福然全家5口人,有4人的屍骨被拋入萬人坑。胡繼雲全家於1941年被騙入大通煤礦,他的父親在礦裡含恨而死,母親尚未斷氣也被拋入萬人坑。日本侵略者在淮南礦區進行瘋狂的掠奪和殘暴統治,推行慘無人道的「以人換煤」策略,導致一批又一批礦工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被譽為「抗戰活化石」前不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穿過雲南龍陵縣城一條簡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戰老兵付心德的家。戰爭與愛情1900年,付心德出生於河南襄城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父母都是莊稼人,他排行老二。28歲入伍前,付心德在當地基督教教會辦的醫院裡學習西醫醫術。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1937年的「8·13淞滬抗戰」和「南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1939年的「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隨軍入滇。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退伍後回到老家,他最珍貴的收藏是一塊戰時保留下來的指南針。先金玉,83歲,54軍168師694團2營4連1排1班。鄰居們都知道他打過鬼子,對他特別尊敬。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
  • 反戰人士宮川英男敬佩毛主席 在日軍圍剿中自盡
    現存檔案盒中的資料,入庫於1986年,是由原長清縣檔案局的工作人員手抄摘錄的相關老兵的口述回憶錄。  根據宮川英男當時所在地區的戰友——— 中國抗戰老兵李洛夫、張榮光的口述回憶,宮川英男在華反日犧牲時,年僅25歲左右。然而,記者通讀現存檔案之後發現,關於宮川英男如何加入日本反戰同盟會、如何來到長清,現存文獻存在矛盾之處。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抗日戰爭中,日軍開始大舉入侵大名縣,為抵抗日軍,他所在部隊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1938年,盧喜才加入由原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冀察戰區遊擊第一縱隊司令丁樹本建立的抗日獨立團,在部隊又多次與日本侵略者交戰,立下不少戰功。因為盧喜才的姐夫是冀魯豫軍區二區區長,所以,在盧喜才積極投身抗戰時,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懷疑是共產黨派來的臥底,被抓走關押。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然而,傳奇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5時20分,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入睡後再沒有醒過來,沒有痛苦,安詳離去,享年108歲。水青山是晚報於2014年發起「追憶鐵血歲月關愛抗戰老兵」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後,尋訪到的一位甘肅籍抗戰老兵。由於事跡傳奇,晚報記者專程前往四川西昌採訪,隨後啟動具有轟動效應的「老兵回家」活動,邀請水青山從西昌返回臨洮老家。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1942年,年僅16歲的盧彩文的家鄉雲南騰衝淪陷,他親眼目睹了日軍對保山的狂轟濫炸、以及散播瘟疫細菌等各種令人髮指的暴行。國難當頭,盧彩文投筆從戎,參加了黃埔軍校第19期大理幹訓團。畢業後編入十一集團軍,抵抗日寇,後被提升為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二科騰東第一小組中尉,在日軍控制的淪陷區,進行高度危險的情報搜集。
  • 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這些地方值得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目前,紀念館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
  • 1969年,河南少年為救人命喪鐵軌,年僅18歲被葬入烈士陵園
    在上個世紀,曾有這樣一位英雄少年,他去世時不過18歲,他死後,國家將他的骨灰葬在北京的鬧市,而原本經過這裡的火車全部改道,這位少年是誰,他為何會受到如此優待?鬧市中的墳墓豐臺區是北京最繁榮的街道之一,豐臺區的地價和北京市其他地方一樣,有價無市、一地難求。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軍刀,日本想出千萬贖回,老人果斷回絕
    二戰時期,日軍在中國,用軍刀殺了無數中國人,上面沾滿了老百姓的鮮血,而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軍刀都被我國收繳,無論如何,也不會歸還日本。 除了抗戰勝利,我國收繳的日本軍刀,還有在戰爭中,被我國抗戰老兵繳獲的軍刀。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2020年12月1日離世。李聖言生前同戰友聊天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老兵傳奇從1937年到1945年,馬士弘和日寇打過大大小小20多場戰鬥,屢立戰功。可以說整個抗日戰爭,他和日本鬼子從頭打到尾。馬士弘與弟弟馬識途,是一對傳奇的「國共兄弟」。2015年4月初,得知華西都市報當時即將啟動《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的報導後,馬士弘在家中欣然為本次報導題詞「抗戰老兵」四個字。其子馬萬傑說,爸爸一輩子樂觀堅強,對國家前途命運大事很關心。讀書、看報,寫作。住院前不久,還拿著放大鏡寫東西。他眼睛都看不清了,但是還寫蠅頭小楷。「八年抗戰,川軍犧牲巨大。每一個抗戰老兵,都是一本寶貴的抗戰歷史。
  • 他們是中國二戰老兵,滯留緬甸多年堅持不入籍,70年後終回到祖國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幫助盟軍牽制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同時也為了打開滇緬公路這條物資運輸的生命線,我國曾派出一支遠徵軍遠赴緬甸戰場,協同盟國一起抗擊日軍。
  •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1944年4月,與黃烽結為伉儷。1949年,隨華野十兵團入閩,先後在福建高校、氣象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1983年離休。 「我今年98歲了,早把生死看淡。」這是近日人民網記者見到新四軍抗戰老兵楊平時,老人說的第一句話。老人說,之所以要講70年前的那些故事,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她們那一代人在民族危亡時是怎樣作出人生的選擇,以及為什麼要作出這樣的選擇。
  • 抗戰老兵憶對日作戰:一個加強連228人僅剩6人
    抗戰老兵憶對日作戰:一個加強連228人僅剩6人  【解說】9月17日,九?一八紀念會暨抗日史料捐贈會在福州舉行。抗戰老兵和抗戰老兵後人出席講述抗戰故事,同時捐贈抗日史料。  抗戰老兵憶對日作戰:一個加強連228人僅剩6人  【解說】9月17日,九?一八紀念會暨抗日史料捐贈會在福州舉行。抗戰老兵和抗戰老兵後人出席講述抗戰故事,同時捐贈抗日史料。  今年88歲的林章騏出生在東北,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他年僅4歲。當林章騏在會場聽到演職人員唱起《松花江上》時,他顯得特別的激動。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抗戰老兵的回憶——遠徵軍緬甸北部瓦魯班大捷
    今年94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岑中輝, 曾參加中國遠徵軍 ,打過緬北瓦魯班戰役,擊敗有常勝軍之稱的日本第十八師團,這場關鍵戰役使日軍一敗塗地,開啟抗戰勝利曙光。談起抗日那段烽火歲月,尤其是搜獲日本十八師團關防(大印),成為他軍旅生涯最驕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