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李洛夫,堅持為一敵兵掃墓61年,稱一定不忘他的付出

2021-01-09 史鑑滄海

人善福自來,心慈少病災,惡生千百禍,陰險果悲哀。一個人若得到了不義之財也會不義而去;一個國家若發動了一場不義之戰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鎩羽而歸。縱然敵強我弱,縱然敵眾我寡,但時間會來證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二戰期間,敵人對國民政府發動的戰爭就是一場不義之戰,無正義之名,無多助之人,憑藉著武力雖然佔據了一段時間,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不起眼的剎那一瞬。

就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戰爭中甚至到了後期就有敵國人站出來反對他們的不義之戰。沒錯,就有這樣的正派人。

他叫宮川英男,不僅反對他們國家,而且因為保護士兵李洛夫而犧牲,這也讓李洛夫堅持為他掃墓61年,這場民心所向的戰爭無不體現著人們對和平的態度。

"歹念之心漸失,抗議之心愈強"

二戰有多少好男兒葬身沙場,有多少仁人志士犧牲。看到一個個的戰士們倒在敵人的槍口下,人們心中之痛難以磨滅,但我國千年以來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這也成為了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

在這樣的情況下,宮川英男就在親眼目睹了國民政府的優良傳統後幡然醒悟,看到人之善,軍人之雄風頓然感慨。

宮川英男出身於1918年,家庭較為富裕的他有幸學到了中學文化程度,在國家瘋狂的把戰爭思想氛圍放入學校時,宮川英男也隨之進入了軍隊。

1931年,戰爭爆發,災難的一年來臨了。民國時期戰爭頻發,宮川英男也在一次戰鬥中被我軍抓獲,受自己國家的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他更是對於我軍這種思想教育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會。

在國內受到過文化教育的他,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但當俘虜期間,看到我軍一次次為他們所做的事,都是與他的內心相互矛盾的,他很疑惑,俘虜不就該是要被嚴格看管嗎,他們不就是要受到懲罰嗎?心中這些想法卻一件也沒在出現他們身上,為什麼?

相反,看到我軍吃的飯甚至比他們還要不好,這讓他心中對國家產生了動搖。

隨著與國民政府的了解中,他徹底後悔了,此時,他才明白為何這片土地歷經千年卻依舊不滅,竟是因為他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家國情懷,縱然外敵當前,但他們依然是志向不改,依舊是信念不衰,堅決的拯救這個民族。

宮川英男也洗心革面,沒有做出繼續與國民政府鬥爭的行為,而是選擇改惡向善,為這個民族的復興儘自己的一份力。

"國屠其民,焉能有勝之光"

民族有信仰,才能煥發出他們蓬勃向上的朝陽之氣,當從內心深處認識一個民族的時候,才能看到她那無可撼動的民族之脊梁。宮川英男心中有了新的方向之後,開始著力於說服敵兵的思想教育,讓他們也改惡向善。

他擁有著中學以上的文化,在這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著一批又一批的敵軍加入他的思想。

宮川英男不僅在做敵國俘虜的思想教育上有著優勢,他還敢於親身犯險,到津浦鐵路沿線做他的宣傳工作,他們的信任也是更加的日漸融洽。

好景不長,讓很多敵兵棄暗投明後,他終於被敵人盯上了,敵軍對他的這種"外交官"能力深感恐懼,他的行為對敵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於是,敵人部隊開始了對他的搜捕,要把他害死。

在1945年,宮川英男在執行任務期間被敵軍發現,而與他同行之人還有一名抗戰戰士李洛夫,處境危險、無法脫身,宮川英男竟選擇只身前往,在敵人面前拔槍自殺。

宮川英男犧牲在了李洛夫的面前,可敵軍之多讓他無法現身,只待敵軍撤退之後,他配合自己的部隊,阻截了殺害宮川英男的敵軍部隊,把宮川英男的遺體奪回來後,進行了就地安葬。

他為了保護李洛夫而血灑戰場,可謂是給敵人當頭一喝,這個行為讓敵人的士氣一落千丈。而李洛夫也是忘不掉這位浴血奮戰的宮川英男,在抗戰勝利後,他每年都會親自來弔唁和為他掃墓,而這一做,就是整整61年。

這就是國人的胸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改過自新我們依舊接受你們,我們依舊不會忘你們。

"戰則必應,應則必勝"

一個國家能夠真正地接近並來自人民才能更加熟悉這個民族的氣節,國民不一心,哪怕這座高樓直入雲霄最終也是會轟然倒塌。這也是宮川英男肯改過自新的原因,而他的付出卻得到了我們人民的惦念,這也是歷史必然的選擇。

在李洛夫老人去世之前,他鄭重地囑咐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忘了宮川英男的付出,都要定時的去看望他,給他掃掃墓。

予中國,他是一位抗戰的英雄;對李洛夫而言,這是他們一家的恩人,國籍雖不同,初心卻一致。為中國抗戰的英雄,值得被我們銘記;在他的身上我們也能夠明白,不義之戰最終也一定是以失敗而告終。向所有英雄致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有難,八方支援,在抗戰期間,有多少英雄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不屈之精神、頑強之品質,定會讓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更為輝煌。

國在家就在,人民在,華夏民族就不會亡,為國家計、為民族計,只願共守泱泱華夏,使之屹立於東方大地,燦若朝陽!

文/盛弘

相關焦點

  • 一位抗戰老兵,為何堅持為一日本兵掃墓61年?真實原因讓人感動敬佩
    如果說要是有我軍抗戰戰士為了一名侵華日軍士兵掃墓長達61年,肯定沒多少人相信,因為抗戰戰士都是為了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去或者消滅在中國的土地上,即使打死了,最多給埋葬了,怎麼可能會給一名侵華日軍士兵掃墓,還長達61年的時間?
  • 此人是一名二戰日軍,死後葬入烈士陵園,抗戰老兵給他掃墓幾十年
    了解抗戰史上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反戰同盟會。抗戰期間,有很多受日本政府欺騙來到中國戰場的日軍,被俘虜之後經過我軍工作人員教導之後,加入到了抗日陣營,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貢獻自己的力量。二戰日軍2014年,我國曾經公布一批反戰同盟會名單,在這一名單中有一個名字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他就是宮川英男。之所以要在這裡提他,主要是因為他死後,有一位抗戰老兵幾十年如一日給他掃墓。
  •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2018-10-16 09:52:00 來源:     現代快報訊 10 月 14 日,來自江浙滬地區的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一起歡度重陽佳節。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大哥被日本人殺害,為報國讎家恨,十六歲自願當兵,常跟孫子講述當年。周述興,91歲,92軍77師師部運輸連,受傷治癒後到67軍21師 61團2營4連2排,在宜昌一代打遊擊,退役後一直在老家務農,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然而,傳奇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5時20分,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入睡後再沒有醒過來,沒有痛苦,安詳離去,享年108歲。水青山是晚報於2014年發起「追憶鐵血歲月關愛抗戰老兵」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後,尋訪到的一位甘肅籍抗戰老兵。由於事跡傳奇,晚報記者專程前往四川西昌採訪,隨後啟動具有轟動效應的「老兵回家」活動,邀請水青山從西昌返回臨洮老家。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1942年,年僅16歲的盧彩文的家鄉雲南騰衝淪陷,他親眼目睹了日軍對保山的狂轟濫炸、以及散播瘟疫細菌等各種令人髮指的暴行。國難當頭,盧彩文投筆從戎,參加了黃埔軍校第19期大理幹訓團。畢業後編入十一集團軍,抵抗日寇,後被提升為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二科騰東第一小組中尉,在日軍控制的淪陷區,進行高度危險的情報搜集。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60歲抗戰老兵給戰友掃墓,結果發現了自己的墓碑,原因荒唐
    晏禮根是當年曾經參與對越反擊戰爭的老兵。1969年,作為一個江西人的晏禮根入伍了。但在參與對越反擊戰爭的時候,因一新兵踩中壓發雷,致使同行作戰的晏禮兵頭部腰部受到重創,於是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身體稍有好轉後,心急的晏禮根渴望回部隊。但當他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時,卻並沒有見到熟悉的人。
  • 90歲抗戰老兵軍功章丟失,他來到博物館靠照片證明自己的身份
    經過艱苦奮鬥的歲月,戰鬥英雄們揮灑著熱血,許多人在戰爭中犧牲,還有許多人活下來了,他們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其中有一些抗戰老兵甚至不為外界所知他的真實身份,今天我們要談到一個90多歲的山西老人,他自稱是抗戰老兵,軍功章遺失,還有一張博物館的照片上還顯示他「清白」這位「失落」身份的老兵叫郝志全,是一位抗戰英雄。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來自海峽兩岸的多名抗戰老兵和專家學者出席了當天的頒獎活動。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伍雪梅 王梅 綿陽報導)四川小江軍科技有限公司每月開展一次團建活動,在豐富員工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進來,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小江軍銘記歷史,十月團建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十一月的團建更是格外的有意義—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付心德,111歲,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是迄今國內最年長的抗戰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前不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穿過雲南龍陵縣城一條簡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戰老兵付心德的家。戰爭與愛情1900年,付心德出生於河南襄城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父母都是莊稼人,他排行老二。28歲入伍前,付心德在當地基督教教會辦的醫院裡學習西醫醫術。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1937年的「8·13淞滬抗戰」和「南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1939年的「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隨軍入滇。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春節將至,鼠年到,趕著年的氣息,今天一幫紅馬甲驅車200餘公裡,奔赴在店頭鎮,石門鎮,大興鎮,臨沭鎮所在地的13位抗戰老兵家裡,給老兵們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新春的祝福。每到一處愛心志願者與老人細心交談,詢問身體狀況,家裡冷不冷?
  • 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逝世,同時最長壽抗戰老兵楊昌文也與世長辭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演老年溥儀時的一句臺詞:「我想改好啊……」!之又反覆看過無數遍他演的《似水年華》裡面性情溫和愛嘮叨的齊叔,在烏鎮等了一輩子的齊叔…今天,齊叔終於不等了…朱旭老爺子是很有藝德很謙卑的一位老人,每次話劇落幕的時候都帶領年輕演員給觀眾鞠躬,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值得被尊重,老藝術家們為人民群眾表演了一輩子,感謝老藝術家曾經給群眾帶來的表演,人民會緬懷你們的,朱旭老爺子一路走好。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11月29日,河南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前往南樂縣,為河南680位抗戰老兵中的老大哥盧喜才祝壽。抗日戰爭中,日軍開始大舉入侵大名縣,為抵抗日軍,他所在部隊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1938年,盧喜才加入由原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冀察戰區遊擊第一縱隊司令丁樹本建立的抗日獨立團,在部隊又多次與日本侵略者交戰,立下不少戰功。因為盧喜才的姐夫是冀魯豫軍區二區區長,所以,在盧喜才積極投身抗戰時,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懷疑是共產黨派來的臥底,被抓走關押。
  • 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97歲抗戰老兵馮宗堯擔任主講人,與100多名健雄書院師生一起,追憶崢嶸歲月,暢談家國情懷。令人感動的是,這堂課老先生堅持要站著講。一個多小時的精彩講述,獲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抗戰老兵馮宗堯為學生講課【感動】97歲老人堅持站立講課一小時考慮到馮宗堯已經97歲高齡,現場講臺上準備了一張沙發椅。
  • 國家公祭日|抗戰老兵夫婦堅持25年鏡頭下的悼念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008張膠片底片、22286張數碼照片......在江蘇南京,有這樣一對抗戰老兵夫妻,他們是92歲的劉建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