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翻越野人山,戰士們的死法有哪些?她是唯一倖存的女兵

2020-12-03 玲秀那的紀實

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066字,閱讀約3分鐘

槍,扛在肩上。血,在我們的胸膛裡。去緬甸,走上國際戰場!

這是中國遠徵軍戰歌的一句歌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不僅在國內抗擊日寇,還走出國門,奔赴緬甸抗戰。遠徵軍赴緬官兵共計10萬餘人。

但在緬甸戰場,由於盟軍戰爭的失敗,中國遠徵軍的後路被日軍切斷,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了躲避日軍的夾擊,杜聿明司令員選擇進入野人山,繞道回國。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條看似生存的道路,實際上卻導致了3萬多遠徵軍將士的犧牲。其中,活人稱野人山為「綠魔洞」。這是一段極其悲傷和肅穆的往事。

在這次野人山的「死亡」穿越中,一名女兵活著走出了野人山。她是遠徵軍中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她叫劉桂英,是一名女警衛戰士。

劉桂英出生在長沙周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日軍全面侵華時,17歲的劉桂英住進了長沙湘雅醫院。後來,她和幾個熱血青年一起加入了新22師,成為一名女警衛戰士。

1942年6月,數萬遠徵軍開始進入野人山。劉桂英就是其中之一。她和護士班的另外4名女兵一起走。進入野人山沒幾天,他們的腳上就滿是血泡,破了,開始鑽心的疼痛。

腳上的血泡不算什麼。有時部隊不得不在河裡行走。最長的一次水中散步要持續兩天。下半身有些部位腫脹,全身起雞皮疙瘩。後來,到了雨季,他們還會遇到山洪。

某班戰士不幸捲入水中,被衝走。進入野人山一個月後,部隊的糧食逐漸告罄。後來,杜聿明命令他們吃戰馬,還是吃不飽。大家開始吃皮鞋,皮手套等皮革製品。

有的戰士忍受不了飢餓,吃了有毒的植物,疼得團團轉,只能眼睜睜看著戰士們死而得不到醫治。這讓劉桂英等幾位女戰士感到震驚。他們約好了一起死。

5名女兵中,第一個犧牲的是一個叫小春的女兵。她在大小便時被毒蛇咬傷,然後又被狼咬死。護士班長何珊吃了有毒植物,不想拖累人自殺。她死的時候血肉模糊。

身邊的戰友一個個犧牲,劉桂英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心。她想把他們的經歷告訴全世界。直到9月中旬,劉桂英才走出野人山,順利抵達印度蘭姆加基地。她是唯一活著的中國女兵。

如今何桂英已經90多歲了,家住安徽合肥。她的事跡也被廣泛報導。她犧牲的戰友們都通過她的文字留下了名字。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這裡是《玲秀那的紀實》,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相關焦點

  • 3萬人進山,僅3000人出山,野人山有多恐怖?唯一倖存女兵如此說
    「現在回想起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當年竟然能夠活著走出野人山!翻越野人山時,我的腦子裡就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死也要爬到祖國的土地上去死!」——中國遠徵軍唯一一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劉桂英 劉桂英於1920年出生在湖南長沙,1937年,在貧女院中學習了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察覺到日軍的意圖之後,我國迅速與英國籤訂了《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並在1942年3月從國內抽調了10萬名精兵奔赴緬甸戰場,這就是著名的中國遠徵軍。那麼赴緬的中國遠徵軍有多慘呢?然而,日軍為了將中國遠徵軍全部留在緬甸境內竟然斷絕了遠徵軍的歸途。於是時任遠徵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只得帶領僅存的3萬將士繞道進入野人山,試圖穿越野人山回到國境。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古往今來,從不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而抗日、解放戰爭中又有多少英雄為了國家、百姓僅僅留下草草姓名,便英勇犧牲?然而這片土壤下掩埋的遺骸,更多的則是連姓名都未留下的無名英靈。總有人要代替百姓前去戰鬥,中國遠徵軍曾在外徵戰數年,足足前僕後繼的犧牲了6.7萬人。
  •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回憶:山裡的恐怖程度,絲毫不亞於日軍
    劉桂英,192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抗戰爆發後,劉桂英報名參加了中國軍新22師,成了一名隨軍護士。要說在戰爭時期,隨軍護士比比皆是,劉桂英不過是萬千熱血青年中的一員。但是,劉桂英老人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她是幾萬遠徵軍中當中、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 中國女兵被緬甸野人擄走,頭骨被當成水瓢,後人痛哭:我帶你回家
    中緬印交界處,有一片叫「野人山」的原始森林,那裡山巒重疊、林莽如海,野獸橫行,瘴氣瀰漫。克欽人是野人山的土著居民,他們尚處在原始部落時代,常年深居大山,不與現代人來往。上世紀40年代,我軍4萬戰士深入野人山,打算借道回國。不成想,扛過了槍林彈雨的戰士們,卻沒有走出這片危機重重的原始森林。
  • 曉曙的緬北奇遇:轉兒追蹤中國遠徵軍
    攝影_黨建偉曉曙到合肥採訪野人山倖存女兵劉桂英生日派對的主題被她定為「永遠二十八歲」,這是她自3年前拍攝紀錄片《最後的老兵》以來,舉行的唯一一次生日聚會。人們熟悉曉曙緣於2004年出版的一本名為《金三角的女人》的暢銷書。書中描述了兩個都市女性結伴走進金三角的生、死、性、愛的親身歷程;梟雄、殘軍、緬共、毒品、血腥、暴力、罌粟花下的殺戮、金錢背後的罪惡,這些元素讓這本30萬字的紀實文學作品備受關注。
  • 中國女兵被緬甸野人擄走,頭骨被製成水瓢,後人跪哭:來帶你回家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迅速席捲了緬甸地區,試圖切斷滇緬公路,達到前後夾擊中國的目的,而我國則組建了遠徵軍,十萬將士跨出國門,前往緬甸抗日。傷亡,值得了解的是,其中有3萬人是犧牲在野人山。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日軍以為我死了,沒有再追擊,不然我很可能就沒命了。」「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2014 年 9月24日清晨,成都市群康路上熙攘嘈雜。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
  • 88歲遠徵軍老兵口述:巨蟒吃哨兵
    經過艱難的攻堅,遠徵軍終於奪回了滇緬路。作戰結束,李承基放眼望去,滿目是血,覺得戰爭很殘酷。「途中,日軍對我掃射了無數槍,我臥倒在地,一動也不敢動。子彈嗖嗖嗖地擦著頭頂呼嘯而過,聽得人心驚膽顫。幸運的是,我沒被打中。日軍以為我死了,沒有再追擊,不然我很可能就沒命了。」「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
  • 遠徵軍女兵頭骨被緬甸人當水瓢用,中國大叔跪地:帶你回家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軍隊遠離家鄉,奔赴外國戰場抗擊外敵,著名的中國遠徵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遠離祖國,只身前往緬甸戰區遏制日本對該地區的控制,從而間接保護祖國的安全,然而,在這個看似簡單的戰場上,卻留下了許多英雄烈士,在敵人的炮火下,他們一直呆在外國,幸運的是,後來的國家沒有忘記他們
  • 抗戰時期詩人穆旦投筆從戎 在野人山經歷九死一生
    抗戰時期詩人穆旦投筆從戎 在野人山經歷九死一生 2015-12-03 14:05:10  1942年2月,24歲的穆旦胸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志,以助教的身份報名參加中國入緬遠徵軍,在杜聿明擔任軍長的遠徵軍第五軍擔任翻譯官。之後,穆旦在緬甸戰場,尤其是野人山地區,經歷了九死一生、刻骨銘心的艱難歲月。  「不是長城缺不了我,是我與長城相依為命。沒有我,無礙中華的新生,沒有中華,世界就塌了一座長城」,這是穆旦他們那一代人的心聲。
  • 遊記 | 深入高黎貢山,重走遠徵軍之路
    二戰時期 中國遠徵軍翻越高黎貢山,入緬對日作戰。
  • 世界上有兩種女兵,一種是女兵,一種是以色列女兵
    眾所周知,即使在21世紀,戰爭的豬腳還依然是男人,雖然大多數國家的軍隊裡面都有著女兵的存在。但其無論是在工作崗位還是人數比例上,那都是無法和男兵相比的。大部分女兵還是偏向於文職,至於那些端槍上前線,甚至於開坦克飛機或者大軍艦的女戰士,不是說沒有,只是在絕對是少數。總而言之,女兵在各國軍隊裡面,始終還是稀有物種。
  • 台州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薛冽真:未殺敵一個卻救戰友無數
    浙贛會戰,見證戰爭的殘酷  1942年,日本人為了摧毀浙江和江西兩省中國軍隊的機場,破壞交通設施,發動了浙贛會戰。為了達到目的,日本軍隊投入了大量兵力,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戰火遍及浙贛兩省。  因為建有軍用機場的緣故,衢州成了日軍首要破壞目標,我所在的86軍67師布防衢州。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據說還有在中緬邊境被日軍俘虜的12名中國女兵。日軍為掩入耳目,給眾多的慰安所取了各種名字,如某某軍妓院、某某俱樂部、某某娛樂部、或某某莊如「翠明莊」、「清明莊」等等。所有慰安所均實行封閉式管理,由日本人直接經營。平日不準許慰安婦單獨外出。有少數慰安所是為軍官開設的,有鐵柵欄大門設有門崗,不允許士兵入內。每個慰安婦的房門上均有牌子。少數軍官幾乎每晚都住在慰安所內。有的軍官與慰安婦相對固定。
  • 中國這裡號稱生物的「諾亞方舟」,到底有沒有野人?
    她位於北緯31度,這是一條神奇的緯度,沿線上下分布著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海拔最低的馬裡亞納海溝、世界幾大河流入海口、四大文明古國、三星堆、金字塔…… 在這些世界奇觀面前,神農架的神秘和特別也毫不遜色,被譽為「北緯31°的綠色奇蹟」。 為什麼她這麼神?
  • 上甘嶺坑道中唯一的女兵,並不是女衛生員而是一名英語翻譯
    上甘嶺戰役我軍獲勝的三大法寶就是坑道、火炮和手榴彈,當然還有這位坑道中唯一的女戰士——劉祿曾。因為美軍加強了對坑道的封鎖,很多傷員得不到救治,尤其是食物和飲水,導致坑道部隊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班的傷亡。為此,指揮部不斷向坑道進行增援,其中就包括了上甘嶺坑道中唯一的女兵——劉祿曾。 上甘嶺戰役之中,坑道裡的唯一女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