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2021-01-09 乙圖

10月25日,是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方面請求赴朝共同作戰,到1951年6月初,「聯合國軍」退回「三八線」附近,共有183108名中國士兵在朝鮮戰場犧牲,負傷人數超過22萬。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

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

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主辦者,88歲的老兵華文說,現在對這些老兵來說,健康地活著是最大的幸福,不知道明年還有多少個老兵能夠到這裡。

在連續一個多月的晴天之後,合肥迎來一場綿綿秋雨,透出絲絲的寒意,但會議室裡卻是暖意濃濃。每年的聚會程序幾乎都是一樣,回憶烽火歲月,講述自己戰爭經歷,一起唱戰歌,最後大家一起吃一頓飯。

88歲的華文祖籍江蘇金壇,1949年9月,血氣方剛的華文剛剛19歲邁入軍營,兩年後便入朝。作為一個炮兵,他曾經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和金城反擊戰等多個戰役,兩次受傷。

88歲的陳龍海老人看紀念依然發言,講話的聲音依然洪亮。陳龍海老人曾經兩次參加上甘嶺戰役,自己所在的連246名戰友,他是唯一倖存者。發言結束後,老人依然帶領大家唱起志願軍戰歌。

82歲的楊克美,14歲就已經是一名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楊克美負責前線彈藥和糧食的供給,是敵機轟炸和攻擊的主要目標。一次在運輸彈藥的路上,突然遭遇敵機轟炸,楊克美親眼目睹坐在自己身邊的戰友被一塊彈片擊中犧牲。

82歲的老兵宋祖勇參加過上甘嶺戰役,雙手在拼刺刀中被割斷手筋,至今尚有幾個手指不能伸直,胸口還留有傷疤。

合影時,老兵宋祖勇說,我是小兵,我年輕,我站在後面。

「今年來的只有43個,去年來的,已經有7個去世了。」華文說,「今天來的,有安慶的,有合肥的,有的是從家裡來的,有的是從醫院來的,今年來的,最年輕的82歲,最年長的92歲,平均年齡87歲。合肥前些年我們這樣的老兵還有一千多,不知道明天還有多少個能來。」

如今,那場戰爭越來越成為記憶,當我們忙著刷手機,泡網吧或者穿梭在城市街頭的時候,你還會想這些曾經浴血沙場的老兵嗎?江雨/攝影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走訪十堰抗戰老兵」⑥這對九旬夫婦的抗日故事很傳奇
    9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張灣區的東風公司機關家屬樓4樓,拜訪王吉清、武向林這對抗戰老兵夫婦,正巧遇到小女兒王英在家照料父母。94歲的王吉清、90歲的武向林夫婦養育了4個女兒,且都住在十堰。現在,每個女兒輪流與父母住一周。這對九旬夫婦思維敏捷,講話幽默,心態樂觀。他倆每天下樓散步,不用拐棍也不要人扶,身體很好。
  •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就這樣,《畢業歌》《滿江紅》…… 一位位老兵站起來,一首首激昂的旋律響起來。    今年 99 歲的上海老兵夏世鐸已經是第四次參加聚會了。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法律系的他,朗誦了一首自己寫的詩歌,與現場的老兵共勉:" 儘管我已不再年輕,我的生活依然充滿激情;儘管我已不再輝煌,我的熱血始終沸騰。
  • 年輕時為國灑熱血,百年後獻遺體!8位老兵登記遺體捐獻,並得到一個...
    據上遊新聞消息,11月15日,重慶抗美援朝聯誼會的志願軍老兵聚會時,進行了集體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手續辦理。 重慶市紅十字會也向他們承諾:百年之後,把捐獻者老兵們的名字刻在同一塊碑上,讓戰友們還能繼續「在一起」。
  • 「這堂課我要站著講!」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當年報考軍校,我在報名表上就寫下了這句話。」12月4日,由現代快報+·ZAKER南京主辦的「桐祭·守護和平」之特別思政課活動,第二站走進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97歲抗戰老兵馮宗堯擔任主講人,與100多名健雄書院師生一起,追憶崢嶸歲月,暢談家國情懷。令人感動的是,這堂課老先生堅持要站著講。一個多小時的精彩講述,獲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張義聲,100歲,抗戰前在美國學習飛行,抗戰中擔任美國第十八航空大隊(飛虎隊)的飛行員,駕駛B25轟炸機往來於駝峰航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楊樹藩,90歲。身份一直未得到認可,在作者幫忙下證實了老兵身份,老兵不停感激, 「…這下我可以死去了!」
  • 封面故事·老兵
    你說康洪雷拍個《士兵突擊一》,再拍個《士兵突擊二》行不行啊,沒問題啊,我就不願意,我就不想重複,我覺得觀眾還等著看我更新鮮的東西。大部分觀眾等著看《士兵突擊》之後再來一個《士兵突擊》,我就不!但是這多冒險啊。可是不冒險的事你幹他幹什麼?年輕時候冒點險不是壞事,沒有風險何來人格魅力,何談人的創造性?《士兵突擊二》不冒險,有可能拍得跟狗屎一樣,但是可能又拍出一個令人迴腸盪氣甚至帶有殘破美的東西。
  • 日本老兵在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鞠躬道歉(圖)
    紀念館講解員向前來參觀的成員介紹了1932年9月16日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  在遺址紀念館骨池裡,燒得焦黑的木棒,殘破的鐵皮汽油桶,層疊的屍骨上,依稀可見深深的彈孔和刀痕。每一名成員都為此震驚。  平頂山慘案倖存者、今年82歲的楊玉芬在孫子的攙扶下,來到紀念館,向「訪中團」成員哭訴了自己當年在日軍的暴行中,逃出虎口的經歷。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然而,傳奇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5時20分,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入睡後再沒有醒過來,沒有痛苦,安詳離去,享年108歲。水青山是晚報於2014年發起「追憶鐵血歲月關愛抗戰老兵」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後,尋訪到的一位甘肅籍抗戰老兵。由於事跡傳奇,晚報記者專程前往四川西昌採訪,隨後啟動具有轟動效應的「老兵回家」活動,邀請水青山從西昌返回臨洮老家。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生前接受採訪時,回憶起自己曾參加抗日戰爭,馬士弘說:「戰場上很多人戰死了。剩下的人繼續堅守,沒有接到命令,一個人都不退半步。舉目所見,都是鮮血,十分慘烈。我身邊的人,幾小時前還跟我說話,轉眼就犧牲了。想起一首唐詩寫著『戰士軍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2015年4月初,得知華西都市報當時即將啟動《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的報導後,馬士弘在家中欣然為本次報導題詞「抗戰老兵」四個字。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91歲的孔德寶,據說「胃口好,睡眠好,就是有點耳背、腿腳不方便。」沒想到,「腿腳不方便」的他,還真閒不住。當我們趕到村裡時,他卻跑到鎮上去了。當我們趕到鎮上時,他又去了村裡。我們在鎮裡等了半個多小時,最終決定,還是去村裡找他。見我們到訪,孔德寶忙著張羅倒水泡茶。
  • 退伍老兵為重病患兒捐骨髓,他說:關鍵時刻老兵要頂得上!
    為了以最好的身體狀態捐贈造血幹細胞,嚴強又憑藉著當兵時搞體能訓練的毅力,每天堅持跑步鍛鍊,這一跑就是整整3個月,體重也降了30斤,用他的話說:「這也是去迎接一場戰鬥!」。早在嚴強服役與空軍某部時,單位組織獻血活動中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志願捐獻配型隊伍,這麼多年過去,他自己都快忘記這件事了。今年9月,正在處理案件的嚴強突然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原來嚴強與正在上海治療的一名8歲的白血病患兒初配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
  • 血戰高黎貢山老兵:最看重抗日勳章 死前只剩622元
    沒有鮮花、沒有哀樂、沒有靈堂和追悼會3月9日晚上7點,九龍坡龍居山殯儀館,90歲老兵周高福的送別會正在舉行。前來送行的,除兩名親屬外,還有一名民警、七個關愛老兵志願者。沒有靈堂,沒有哀樂,沒有追悼會,這場短暫的送別再簡單不過。在遺體交接廳,大家噙著淚水,向老人遺體三鞠躬。今天3月12日,是他90歲壽誕。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9·3閱兵抗戰老同志方隊乘車受閱 老兵平均年齡90歲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介紹稱,這次閱兵我軍共編50個方(梯)隊,其中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2個,由國共抗戰老兵、抗日英烈後代、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其中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 曲睿介紹,這次閱兵,我軍共編50個方(梯)隊。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生前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李聖言曾說,他從不後悔當兵打鬼子,也很欣慰在晚年時,還有很多年輕一輩願意聽他講他和兄弟們一起打鬼子的事跡,「我們沒有被忘記。」李聖言曾接受封面新聞專訪103歲抗戰老兵離世 數百位志願者自發哀悼「李聖言老兵『歸隊』了。」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
    新華社記者楊雅雯20日上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迎來一批八九十歲的「銀髮」老兵。「看了這個展覽,我感覺又回到了戰場。」92歲的呂長浩老人看到志願軍繳獲的美制中型坦克活動地區分判圖時分外激動,時任炮兵第二師3團指揮排長的他常常需要藉助地圖指揮打炮,「太熟悉了,這個展覽非常真實,年輕人都應該來看看,不忘歷史,緬懷英烈,奮發圖強。」坦克兵劉健老人在參觀過程中「幾次看不下去」,參加過朝鮮黃海北道漣川郡老禿山戰鬥的他感慨萬千。
  • 89歲老兵治癒,出院前決定「百年」後捐獻遺體!
    ,而精神光照後人在這場戰「疫」之中還有許多老兵也給我們留下了感動……86歲老兵請戰:我和傳染病打了一輩子交道1月26日晚86歲老兵張景道來到大慶市衛健委遞交「請戰書」,請求參加戰「疫」2萬口罩贈抗疫一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湖北省老河口市防疫指揮部收到了一筆特殊的捐贈——一位87歲的退伍老兵帶來了2萬個醫用外科口罩並再三叮囑一定要將口罩轉交給在防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公安民警這位退伍老兵名叫唐遂成自從疫情發生後看著新聞裡衝鋒在一線的
  •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 「我今年98歲了,早把生死看淡。」這是近日人民網記者見到新四軍抗戰老兵楊平時,老人說的第一句話。老人說,之所以要講70年前的那些故事,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她們那一代人在民族危亡時是怎樣作出人生的選擇,以及為什麼要作出這樣的選擇。 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中,楊平思維清晰,記憶驚人。
  • 泗陽76歲老兵義務守英魂:烈士有個安息地方,我也就放下心了!
    泗陽縣三莊鎮76歲的程興國老人曾是一名軍人。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作為一名軍人,在抗戰中,我無愧於使命。但是,我卻對不起你們。」這是老人常對家人講的一句話。原因是因為他的特殊經歷,讓孩子們在那個極左時代都受到了牽連,就業、婚姻、生活都受到了影響。付政琴說,在他們7個兒女中,除老六讀到了高中,當了兵,工作稍好外,其他的人都只讀了小學就輟學了。1969年,付心德被下放到他當年與日軍作戰的松山長嶺崗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