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轟炸日本,飛行員九死一生,為何卻被迫用傳單代替炸彈?

2021-01-08 青梅史觀

抗日戰爭時期,民國曾經對日本本土發起過一次舉世皆驚的反擊,派遣兩架馬丁遠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而這也是日本本土有史以來首次遭到空襲轟炸。

但是此次對日本本土的空襲轟炸卻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轟炸,因為國軍轟炸機上投擲的並非是炸彈,而是上百萬份傳單。

武漢會戰時期,由於民國空軍在歷次大戰中的浴血奮戰,民國精銳飛行員幾乎消耗殆盡,主管空軍的宋美齡無奈之下只好招募大量外籍飛行員,組建「國際飛行中隊」。

蔣介石

雖然此舉遭到了民國空軍總教頭陳納德的強烈反對,但在宋美齡的大力支持之下,民國仍舊高薪招募了一批外籍飛行員。

但是「國際飛行中隊」的成員雖然各個經驗豐富,卻根本沒有責任感和紀律性可言,不僅數次酒後洩露軍事情報,還要求在執行危險任務時額外計算佣金。

當時陳納德針對日軍數次轟炸武漢的行為,制定了一個還擊計劃,準備派遣轟炸機襲擊日軍位於濟南的指揮部。

陳納德

但計劃公布的當天下午,日軍轟炸機就突然出現,炸毀了陳納德準備好的戰機編隊,經過追查後發現,竟然又是「國際飛行中隊」在喝醉後洩露了情報。

轟炸日軍指揮部的計劃雖然胎死腹中,但陳納德並未就此放棄還擊,只不過作戰計劃從轟炸日軍指揮部變成了轟炸日本本土。

自從南京保衛戰之後,隨著前線國軍的節節敗退,國軍機場與日本本土的距離也是越來越遠,轟炸日本的難度自然也越來越高。

日軍轟炸機

就在眾人紛紛想方設法推辭之時,一位名為徐煥升的飛行員卻主動請纓,而徐煥升在此之間不過是一名民用運輸機的駕駛員。

徐煥升,上海崇明縣人,早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後轉入中央航校接受進一步訓練,畢業即被委派出國,在德國航空學校、義大利空軍專科學校留學六年之久。

徐煥升回國之後,並沒有如願以償的成為一名戰機飛行員,反而成為了蔣介石的專機駕駛員,就飛行技術而言當屬佼佼者之列。

國軍制定作戰計劃

然而有了人選並不代表任務可以順利完成,想要轟炸日本本土,就需要使用遠距離轟炸機,而國軍手中符合標準的只有四架美制馬丁轟炸機。

而且這四架戰鬥機均掌握在「國際飛行中隊」的外籍飛行員手中,想要讓他們將戰機上交可謂困難重重,陳納德只得讓徐煥升自行解決。

陳納德沒有想到,徐煥升竟然直接拉響防空警報,等所有人都外出躲避之時,徐煥升直接帶人封鎖了機場,將所有戰機全部扣留。

國軍軍官培訓

第二天徐煥升宣布,民國空軍已經成立第十四隊,代號「神鷹」,由徐煥升自己擔任隊長,馬丁轟炸機全部轉交第十四隊保管。

「神鷹」成立之後,陳納德終於可以開始籌備轟炸日本的計劃,但是他們所在的位置距離日本足有一千多公裡,而且沿途必然遭遇日軍戰機,會額外消耗燃油。

就在陳納德等人準備放棄之時,徐煥升卻提出,將馬丁轟炸機的炸彈倉改裝為大型油箱,如此一來燃油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蔣介石、宋美齡視察空軍

至於被替換掉的炸彈,可以換成紙質宣傳單,數量龐大的宣傳單的影響力必然遠超只有區區幾顆的炸彈,告訴日本人,戰爭遠沒有結束。

1938年5月19日,徐煥升親率兩架馬丁轟炸機遠徵日本,為了避免被日軍發現,只能在夜間出發,很多地方因日軍在地面實行的燈光管制而只能憑藉經驗摸黑前行。

當晚,徐煥升的兩架轟炸機在日本上空盤旋半個多小時,共計拋灑傳單兩百餘萬份,後來美國《生活》雜誌刊登徐煥升照片,稱其為「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參考資料:《飛虎隊:陳納德和他的美國志願者》、《抗日戰爭回憶錄》等

相關焦點

  • 他的紙片炸彈讓日本恐慌,徐煥升,第一個轟炸日本本土的人
    他是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在國軍退守武漢後,面對囂張的日軍氣焰,中國統帥部就想著能組建一支遠程轟炸航空隊到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把炸彈扔到日本本土,讓日本民眾也切身嘗嘗死亡的滋味,引起日本國內恐慌,好殺殺日軍的威風,提振全國抗日的士氣。
  • 七七事變後,中國空軍冒死遠徵日本,對日本進行了一次特殊轟炸
    政府高層經過挑選發現只有美制馬丁轟炸機能擔任轟炸任務。然而,這款轟炸機雖然名義上屬於中國,但是駕駛員卻屬於美國人。而此時的美國人並沒有參與到二戰中。他們沒有義務為中國去執行這個任務。而中國也不可能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經過精心策劃。中國以王家墩機場遭到空襲為由把外籍飛行員以及馬丁轟炸機調到鳳凰山機場。此後,埋伏已久的中國軍隊奪取了馬丁轟炸機的控制權。
  • 兩架馬丁轟炸機遠徵日本,卻並沒有投下炸彈,而是實行紙片轟炸
    該計劃以寧波為這次行動的前進機場,擇定日本佐世堡軍港和八幡市作為襲擊目標。 1938年5月19日至20日,中國空軍勇士為了讓日本當局領悟到「三島神洲」並不是不可襲擊的安樂窩,首次駕駛飛機跨海飛至日本上空,散發大量的傳單,被傳為美談。當時,人們把這次行動稱為「人道遠徵」「紙片轟炸」。擔任這項重任的是美國「馬丁-139WC」遠程轟炸機。
  • 國民政府制定轟炸日本計劃,沒有飛機這樣解決!
    1938年5月20日凌晨,中國空軍首次遠徵空襲日本本土,不過這次空襲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比炸彈威力還大的傳單。此次行動首次打破了日本有史以來從未有外國飛機進入其本土空間的「神話」,使得日本全國騷動,驚恐萬狀。而不流血的「人道遠徵」也在國際間引起巨大反響。
  • 美機到東京扔下炸彈,空襲警報隨即響起,日本人為何無動於衷?
    彈倉慢慢地打開,一枚枚重磅炸彈伴隨著呼呼的風聲垂直落下,有一些炸彈的尾部還繫著勳章,做著自由落體運動,快速地落到一個個既定的目標上,被擊中的目標頓時火光沖天,變為廢墟。30秒後,這次經典的轟炸就結束了,飛機帶著長長的煙幕遠離了這個地區,留下的只是滿目瘡痍的場景。
  • 馬丁轟炸機,作為中國空軍遠徵日本的座機,其戰鬥性能究竟如何?
    中國空軍遠徵日本1938年5月20日,從浙江寧波起飛的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在當時時任中國空軍第14大隊隊長徐煥升的航空指揮協同下進行遠徵日本的抗戰壯舉。兩架轟炸機在跨越東海後,徑直飛往日本本土,並在久留米、佐賀、佐世保等地投下了特殊的「炸彈」(共計近100萬份傳單),極大地震撼了日本軍界,也激勵著當時的中國軍民進行持續抗戰的決心。
  • 一位傳奇飛行員的抗戰歲月
    面臨日益強大的中美空軍,日本空軍被迫採取守勢,不再深入我大後方內地進行轟炸。 中國空軍的主要任務也由從前的被動防禦轉為主動出擊,其作戰方式也由從前的對日空中作戰為主,轉變為對日本空軍基地、交通運輸線及陸軍陣地打擊為主。 雖然作戰方式發生了改變,但高密度的出擊任務,也造成作戰人員傷亡率居高不下,使得前方急需飛行技術優秀的作戰人員。聽到這個消息,一直渴望上前線的邢海帆躍躍欲試。
  • 日本為何會被原子彈轟炸兩次?日本投降的原因真的是原子彈轟炸嗎
    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而在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卻只有兩顆,它們分別轟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那麼為什麼美國要轟炸兩次日本呢?難道一顆原子彈的威力不足以讓日本投降嗎?所以日本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還抱有僥倖心理,儘管敗局已定但是還想要拖時間來爭取更多條件。並且由於日本當時有著「一億玉碎」的口號,號召日本全國團結起來和美軍同歸於盡,所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並沒有給日本帶來太多的震懾效果。正因為日本存有僥倖心理,想要賭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所以在被原子彈轟炸第一次以後沒有選擇投降。不過這也引出了第二個問題,日本投降真的是因為美國的原子彈轟炸嗎?
  • 日軍拿美軍飛行員當小白鼠,試驗海水能否代替血漿
    海水能夠代替血漿?這種問題正常人都會回答不能,然而為了證明海水究竟能否代替血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竟然拿著美軍飛行員做起了活體實驗。根據後來日本共同社的報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隊曾將在九州大學進行了一些列殘忍、駭人聽聞的人體實驗,而寫這篇報導的就是當時親眼見證了這一慘狀的目擊者東野利夫,戰後,東野利夫用自己的積蓄自費出版記錄當時日軍進行一系列人體活體實驗的回憶錄。
  • 重創美軍機場,太平洋上空的夜戰幽靈,日本海軍 「芙蓉部隊」
    彗星一一型轟炸機當然了,由於日本的精銳飛行員早已在中途島和馬裡亞納消耗殆盡,在芙蓉部隊對這批新人進行訓練時,飛行員訓練的事故率也居高不下,導致有不少飛行員在訓練中就不幸殉職。下令神風卻從未神風的部隊還有獨家的秘密武器:用滑軌發射的帶有火箭噴射器的炸彈1945年2月17日是芙蓉部隊的首次戰備起飛,在起飛前美濃部正下令讓飛行員做好神風的準備,還飲酒餞別。
  • 二戰時期,堪稱空軍世界最強的日本,被我國用飛機轟炸後傻眼
    大家都知道日本曾經被原子彈轟炸過,不過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除了美國之外它還被中國的炸彈轟炸過。一說起來很多人肯定都不相信,因為以中國當時的軍事實力這是辦不到的。不過你要是去查一查,你就會發現還真的有這件事存在。但是我國的飛機飛行了1000多公裡到達了日本,在到達日本領土的時候便投下了「炸彈」。
  • 日軍轟炸桂林等視頻首公開 1秒鐘內有三四聲爆炸
    來 源  日本記者跟隨轟炸行動中拍攝  在抗日戰爭中,日軍利用空中優勢,對中國抗戰中心和後方進行狂轟濫炸,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昨日,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公布的視頻是由一名日本隨軍記者在空中拍攝,這也佐證了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
  • 轟炸最嚴重那次 日軍投放了很多空爆彈
    轟炸地點、炸彈數量、炸彈類型、傷亡人數、房屋毀壞數……每次轟炸之後都會有一張明細清楚的損失統計表。但是日本轟炸只有這些損失嗎?不要忘記,在東北、山東、浙江、湖南等地,日本發動細菌戰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然而在大轟炸期間,日本向四川、向成都投放過細菌彈嗎?翻閱成都市檔案館的相關檔案,記者看出了一些端倪。
  • 關於飛機的小知識:飛機如何扔炸彈?
    我們平時看戰爭大片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飛行員駕駛飛機,從飛機上投放炸彈,執行轟炸任務的場景。那麼炸彈是如何投放的呢?最初的飛機飛行速度慢,承載重量小,主要用來偵察敵情。但也有飛行員攜帶少量炸彈,從敞開的飛機上用手直接將炸彈扔下去。
  • 各國都有敢死隊,為什麼只有日本的「神風特攻」受到那麼多批評?
    例如同樣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1942年4月美軍轟炸日本本土的「杜立特空襲」,其實就是一個敢死隊任務,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遭到日軍偷襲後,損失慘重。接著日軍在太平洋上發起全面進攻,勢如破竹,盟軍連遭敗績,士氣低落。
  • 抗戰中的延安戰場:遭日飛機轟炸17次 投彈1690枚
    -本報記者 孔令君  今日的延安城,現代繁華,革命紀念館的老研究員、77歲的米世同為記者仔細畫地圖——鳳凰山東邊的山腳下,1938年有光華書店,11月20日上午,日本飛機轟炸延安,炸彈落書店,很多人在看書,死傷最多。  書店今何在?
  •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飛彈還精準
    這個太田光男突發奇想,要是發明出一種由人操作的滑翔式炸彈,再加上動力裝置,直接瞄準目標,高速俯衝下去,精準制導,那就無敵了。日本軍部一聽這點子可行,飛行員嘛,總是要死的,但能「一人一機換一艦」,那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