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中華人民表現出了英勇的一面。由於武器裝備全面落後於日本。我國軍民只能以血肉之軀與日寇搏命。八一三淞滬會戰,數十萬中國軍民奮死抵抗日寇三個月,打破了日軍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話語。在這場戰爭中,中國空軍雖然實力弱小,為保障地面部隊也英勇的同日寇進行慘烈的空中決戰。
隨著八一三淞滬會戰結束。中國政府面對強大的日寇只能採取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此後,南京淪陷,中國政府搬遷往西南地區。而日本為了迫使中國投降,對武漢、重慶等重要城市進行了瘋狂的轟炸。
而中國空軍在一次次與日本人的戰爭中也越打越弱。到了後期,基本上沒有空軍能參與作戰了。而在這時候,國民政府高層則打算策劃一場對日本的轟炸,用來警告日本當局。
由於中國空軍裝備弱後,沒有能夠護航的戰鬥機。所以必須要挑選一款既能飛達日本,又能夠擁有快速機動能力的轟炸機。政府高層經過挑選發現只有美制馬丁轟炸機能擔任轟炸任務。然而,這款轟炸機雖然名義上屬於中國,但是駕駛員卻屬於美國人。而此時的美國人並沒有參與到二戰中。他們沒有義務為中國去執行這個任務。而中國也不可能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
經過精心策劃。中國以王家墩機場遭到空襲為由把外籍飛行員以及馬丁轟炸機調到鳳凰山機場。此後,埋伏已久的中國軍隊奪取了馬丁轟炸機的控制權。
在掌握僅有的兩架馬丁轟炸機後。中國空軍精心挑選的8名飛行員們進行了殘酷的訓練。這8名飛行員在極短的時間掌握了馬丁轟炸機的性能。然而,在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政府高層中有人認為馬丁轟炸機每架載彈量卻很小。即使轟炸成功對日本造成的損失也很小。不如把炸彈改為傳單。他的建議得到了一致認同。就這樣百萬份傳單取代了炸彈。
1938年5月19日,8名空軍勇士駕駛這兩架馬丁轟炸機踏上了轟炸日本的道路。為了保密沒有人為他們送行。他們從武漢機場起飛,經過寧波加油之後一路跨過了中日之間的海峽於次日凌晨兩點到達日本長崎上空。向日本拋下了百萬份傳單。每個傳單上寫著「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變成千頓炸彈,爾再戒之」。
日本防空部隊直到看到傳單以後才開始用地面高射炮進行反擊。但是,此時兩架擔任「轟炸」任務的飛機早已脫離日本返航。
這次的轟炸被稱為「紙片轟炸」或者「人道轟炸」。他打破了「日本領空不可入襲」的妄言。給日本侵略者一個狠狠的耳光。這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外國飛機「轟炸」。
而擔任這次「轟炸」行動的隊長叫做徐煥生。他的事跡被中外各大媒體廣泛報導。這次的「轟炸」也給中國抗日軍民一個巨大的鼓舞。
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無數中華兒女血染疆場。八一三淞滬會戰更是使得中國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言。在戰爭的三個月中,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拖住了日本人瘋狂的進攻。在淞滬戰場上除了八一三會戰外,還有一二八淞滬抗戰。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抗日戰爭的故事,可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記憶中的淞滬抗戰》。帶你回到先輩們熱血抗敵的淞滬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