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抗戰中國空軍重型轟炸機:德國提和蘇聯都提供了戰略大殺器

2021-01-08 哈雷的研習社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戰前中國工業發展嚴重不足,以致國防與工業化的日本相比差距明顯。雖然國民政府仍不惜以大量外匯向各大列強購入戰機以充實空軍,但由於彼時航空工業正快速發展,航空委員會竟停止補充新機,而將專款存入銀行吃利息,以圖等開戰全部購入新機。

淞滬抗戰期間,日軍轟炸上海火車站

然而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後,國際願售新機者寥寥,少量進口機型也難以形成戰鬥力,其中多數新型飛機甚至難以維持一定的妥善率。而對面日本已有數千架國產飛機,且能自產各型飛機。這樣的情況使得「宋美齡的空軍」難以奪取制空權,並使得日軍轟炸機多次成功轟炸我國民眾。

蘇援雙翼驅逐機擊落日軍的96陸攻

雖然空軍力量居於劣勢,但有膽識的空軍飛行員們,也憑藉著數量稀少,但也不算很落後的「重型轟炸機」(區別於以往非專業的偵查轟炸機),展開反擊。下面就讓我們初初的盤點一下...

馬丁139WC轟炸機

十四中隊徐煥升遠徵日本時的座機1403號——馬丁139WC轟炸機

雖然當時的中國空軍只有數量有限的重型轟炸機,但來源仍然五花八門。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曾經「紙片轟炸」日本本土的馬丁139WC型轟炸機了。馬丁139WC型是美軍B-10轟炸機的外銷型。雖然在中國空軍手上成功地執行了向日本本土空投傳單的任務,但其在世界大戰中的總體表現平平。

中二的亨克爾-111A

注意機尾的「中二」兩字

其次是進口自德國,也是德軍二戰標誌性的亨克爾-111A型轟炸機。當時購得的是極初期驗證型轟炸機,由於性能不達標而被德軍拒收。關鍵設備被德方拆除後出口以換取外匯,淞滬會戰初期轟炸了日軍司令部等目標,返航時受到孔祥熙和宋靄齡等人熱烈歡迎。

義大利各型戰機

義(義大利)制S.M.81中型轟炸機,國軍序列墜毀後的罕見照片

另一種則是義大利的S.M.81B。前文中亨克爾-111的三機編隊遭遇日機,墜毀迫降各一,剩下的一架和由備件組成的組裝機在一次返航時,一機遭到實習學員駕駛的霍克三誤擊墜毀,六名機組全員犧牲。共同編隊的三架SM.81B(一原裝進口,兩國產仿製)由於不熟悉宜昌機場地形在38年2月先後失事墜毀。

義(義大利)制S.M.72中型運輸/轟炸機(1002)與義制CA.111型(905)

早在1935年,義大利政府就派一名專員駕駛改造的豪華型SM.72客機飛抵中國,「進獻」蔣介石,該機隨後成為蔣夫人專機。受到同樣命運的也有CA.111型,1934年單架由義大利著名飛行家駕駛來華,進獻蔣氏。隨後蔣命人於各渠道採購了共計十餘架同型機,罕有作戰記錄。德國著名的Ju.52客機命運相似,一度為蔣氏專機。

大放異彩的蘇式轟炸機

1942年1月22日,中國空軍第1、2大隊的18架SB-3型轟炸機在飛虎隊P-40護航下由雲南起飛轟炸日佔河內機場

接下來談一談在抗戰初年大放異彩的蘇聯援華航空隊飛機。第一種是由於名字而被中國網友頻頻調侃的SB-2/3型快速轟炸機。SB-2/3型快速轟炸機曾一度僅憑速度便把追擊的日機甩開千裡之外,還在蘇聯援華航空隊飛行員的大力支援下遠程奔襲了臺灣松山機場。不過這並非蘇聯轟炸機最輝煌的戰績。

接替SB-2的是更新的DB-3轟炸機,數量僅有24架。卻曾以9架編隊,攜帶9噸炸彈,以一架輕傷的代價摧毀了日軍武漢王家墩上停放的40架日機,炸飛了機場指揮官,後來成為日本航空本部長(海航老大)冢原二四三的左手。值得一提的是一周後又是20架DB-3空襲了同一個機場,炸毀100多日機!

著名的庫裡申科大隊長犧牲時就是駕駛的DB-3式轟炸機。後來由於一次失誤導致十餘架DB3迷航迫降,戰鬥力頓失大半。同時由於唯一能跟得上的伊-16戰鬥機無法在新銳零戰面前提供護航,DB-3等轟炸機隨後雖然還偶有執行任務,炸毀一些日軍常規目標外,已幾無大作為。

除此之外,蘇聯還曾以高於內部價50%左右的價格,在國民政府的苦求下向中國出售了六架自己最犀利的TB-3重型轟炸機。蘇軍曾以該機夜間轟炸柏林,而傳說民國空軍試圖以該機遠徵富士山。不過由於情報洩露,被日軍突襲機場,毀損大半,轉而同義制運輸機執行後方運輸任務。

美制B-25

蘇軍飛機到此為止,接下來是美國飛機的主場。僱傭軍性質的飛虎隊本身並無轟炸機,而直到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到來為止,中國空軍才得以到印度換裝B-25等機型。B-25主要活躍於抗戰後期以及內戰全程中。B-25戰力強大,但陸軍仍然連連失利,以至B-25必須放棄前線機場並轉至後方機場。

相關焦點

  • 萬能博士,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容克斯Ju88轟炸機
    Ju-88轟炸機 二戰期間,一大批轟炸機參加了戰爭,其中有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B-24轟炸機、英國的「蘭凱斯特」轟炸機、「蚊」式轟炸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Pe-2轟炸機等
  • 大英帝國的驕傲,首款四發重型轟炸機,「斯特林」轟炸機發展簡史
    眾所周知,在海陸空三軍當中,空軍作為一支成立較晚的軍種,但是卻深受世界各國的重視。在空軍當中又有好幾個機種,其中有殲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在這幾個機種當中,轟炸機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機種了,它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發展到現在,依然沒有被淘汰,更是成為了大國戰略空軍當中的利器之一。
  • 蘇聯的「TB-3」重型轟炸機,演化「空天母艦」,為何最終無法成功
    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設想,其實有很多先驅嘗試對製造空天母艦,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都沒有停止過探索。在上個世界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武器裝備,它就是蘇聯「TB-3」重型轟炸機。蘇聯空軍科學家弗拉基米爾靈機一動,TB-3能夠攜帶1000公斤的炸彈,那同樣可以掛載飛機吧。他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研究出,在「TB-3」重型轟炸機的機翼上方停放兩架雙翼型「I-15」戰鬥機,機翼兩側下方則吊裝兩架單翼型「I-16」戰鬥機,機腹下方還可以掛一架「格格維奇」單翼戰鬥機。這就是最早的空天母艦雛形,蘇聯又稱之為槲寄生組合。
  • 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而德國當時之所以沒有遠程重型轟炸機,與其國力、戰爭理念有很大關係。希特勒雖然在短時間內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成為歐洲第一,但對於迫切要發動戰爭的希特勒來說,留給他擴充軍備的時間過於倉促,加上戰略轟炸機造價太高,依照當時德國的國力,只能作出有所側重的選擇,使得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
  • 全世界現役轟炸機都有哪些?中國轟-6在國際上的排名令國人意外!
    轟炸機可以分為戰術轟炸機、戰役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三種類型,隨著時代的發展,轟炸機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空軍界缺一不可的軍備力量,但是轟炸機的造價越來越高,全世界轟炸機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也就是說經濟跟不上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 轟炸美利堅,日本六發巨獸G10N「富士山」重型戰略轟炸機
    想要翻盤重新佔據戰爭初期有利態度,對於德國、日本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前者以閃電戰快速取得歐洲戰場優勢,但卻在蘇聯連遭敗績退守本土。後者憑藉航母以及戰術應用的突然性,在珍珠港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打了個落花流水,獨霸太平洋沒多久就被發揮出戰爭潛能的美國一路錘回本土。
  • 蘇聯山寨的美國轟炸機,專為向美國投擲原子彈而生,可惜有去無回
    在德軍戰鬥機面前,蘇聯轟炸機生存率太低蘇德戰爭爆發後,隨著德軍ME109和FW190戰鬥機的大量投入,SB-2轟炸機以及後期的圖-2轟炸機速度優勢早就失去,蘇聯轟炸機必須依靠戰鬥機護航。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B-25中型轟炸機,也就是杜利特空襲東京時候的轟炸機,其性能很令蘇聯空軍滿意。
  • 炸沉德國不死戰艦的傳奇轟炸機,配備4發引擎的蘭開斯特轟炸機
    配備4發引擎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在二戰初期,英國對於轟炸機的需求大都是針對於發動機的生產和維護都比較簡單的雙引擎轟炸機,但是當年轟炸機的技術發展很快就跟不上戰爭的需求,在當時英國打算通過增加單個引擎的功率來達到增加轟炸機機動性能,不過引擎的技術發展需要時間,而戰爭局勢卻不會等你,當時英國發現美國和蘇聯都已經開始致力於發展由四個小型發動機組成的高性能轟炸機了,並且表現也非常出色
  • 馬丁轟炸機,作為中國空軍遠徵日本的座機,其戰鬥性能究竟如何?
    中國空軍遠徵日本1938年5月20日,從浙江寧波起飛的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在當時時任中國空軍第14大隊隊長徐煥升的航空指揮協同下進行遠徵日本的抗戰壯舉。兩架轟炸機在跨越東海後,徑直飛往日本本土,並在久留米、佐賀、佐世保等地投下了特殊的「炸彈」(共計近100萬份傳單),極大地震撼了日本軍界,也激勵著當時的中國軍民進行持續抗戰的決心。
  • 世界上最小的戰略轟炸機,起飛重量和F35相當,卻是核戰大殺器
    在各國空軍的武庫裡,戰略轟炸機絕對是最稀缺的「奢侈品」。在人們印象中,這些傢伙不僅龐大而且昂貴,B-2隱形戰略轟炸機,一架20億美元,不過,法國曾有世界上最袖珍的一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也就是2005年退役的幻影IV(希臘字母「4」),發展思路獨樹一幟,成本也是最低的。
  • 川崎Ki-91,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原子彈的重型轟炸機
    在轟炸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日本人明顯比德國上心,二戰德軍由於歷史原因在《凡爾賽條約》限制下,所有軍備研製都是偷偷摸摸進行。1935年元首重建三軍時才慢慢進入正軌,但時間有限而且在閃電戰的理念下,空軍成了前線戰術支援工具,對於打造戰略空軍基本是後期用於翻盤的賭徒心態。
  • 二戰德國黑科技,槲寄生轟炸機到底有多大實際軍事價值
    到1944年9月和10月,西線和東線幾乎同時安靜下來。同盟國軍隊已經抵達了其補給線所能支持的極限,現在必須停下來休整,這使得德軍在經歷了夏季慘敗之後終於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機。此時的德國空軍正在對自身進行重大改組。曾經作為閃電戰象徵的轟炸機部隊已經被邊緣化。
  • 美國讓轟炸機打空戰是胡扯?並不是,冷戰時就想對蘇聯動刀
    近日,美國《空軍雜誌》引述美太平洋空軍部隊航空和網絡運營總監Scott·Pleus少將的說法稱,「如果將未來激烈對抗環境所需的飛機只想成戰鬥機就太狹隘了...一架擁有空戰能力的B-21轟炸機與一個系統體系協同保護自己並發揮隱身優勢可能才是第六代戰機的樣子」。
  • 飛行的槍炮,從MG15到MK108,淺談二戰德國空軍中小口徑航空槍炮
    ,還有使用75發馬鞍式彈鼓的自衛機槍型號,主要提供作為俯衝轟炸機的後座機槍或者轟炸機的自衛機槍使用。「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都有使用該槍的記錄,該槍也參與了從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包括「海獅行動」到「巴巴羅薩計劃」等德國各種重大軍事行動。
  • 世界十大產量最高的轟炸機
    B-24是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轟炸機,多引擎飛機和美軍產量最大的軍用飛機。B-24曾在十多個國家的空軍中服役,印度空軍的B-24服役到了1968年。1943年,聯合飛機公司和伏爾梯飛機公司合併,成為了後來的康維爾飛機公司。
  • 中蘇交惡,面對蘇聯的「逆火」轟炸機,中國有什麼攔截手段?
    中蘇交惡時期,也是新中國自成立以來面臨的國防壓力最大的時期,尤其是在60年代中期到整個70年代,全國都在「深挖洞,廣積糧」,隨時隨刻都做好了和蘇聯打核戰爭的準備,光是手榴彈都生產了上億枚
  • 中國空軍新戰略與新安全觀 空天一體是戰略選擇
    人民解放軍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日對媒體披露說,經過60年創新發展,中國空軍加速推進,正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由航空型向空天一體發展,確立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這標誌面對人類空間戰略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深入融合,中國已經確立新的空軍戰略和新的國家安全觀。
  • 美媒:全球最致命空中力量 中國空軍榜上有名排第五
    美國空軍旗下共有各類飛機5600架,包括F-22「猛禽」、F-35、F-15和F-16戰鬥機,旗下還有B-2、B-1和B-52戰略轟炸機,以及C-5、C-17和C-130運輸機。美國空軍擁有約31.2萬現役軍人,人數僅少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但其飛機多於後者。美國空軍是全球首支使用隱形作戰飛機的空軍,首支使用第五代戰鬥機的空軍,也是首支致力於打造純隱形作戰飛機部隊的空軍。
  • 俄在遠東組建重型轟炸機師箭指美日
    據俄羅斯《消息報》近日援引俄國防部高層的消息報導稱,俄軍日前完成在遠東地區組建新的重型轟炸機航空師的任務,該師隸屬俄遠東重型轟炸機部隊,主要機型將包括可以攜帶戰略巡航飛彈的圖-95MS轟炸機和圖-22M3轟炸機。新的重型轟炸機航空師將下轄若干個轟炸機大隊,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和遠程轟炸機,主要部署在伊爾庫茨克州和阿穆爾州的軍用機場,主要用於巡航日本海、夏威夷群島、關島等附近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