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2021-01-21 李四家常事12138

戰略轟炸的威力無疑是巨大的。二戰盟國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它們最後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二戰德軍一直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很有可能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這是當時德軍已經做了,但一直沒做徹底並堅持下去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德國空軍「腿短」造成的。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而德國當時之所以沒有遠程重型轟炸機,與其國力、戰爭理念有很大關係。

希特勒雖然在短時間內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成為歐洲第一,但對於迫切要發動戰爭的希特勒來說,留給他擴充軍備的時間過於倉促,加上戰略轟炸機造價太高,依照當時德國的國力,只能作出有所側重的選擇,使得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因此,在德國空軍800多架轟炸機,唱主角的都是He-111和JU-88這種中型雙發轟炸機。

當然,德國空軍注重發展戰術轟炸機,也與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有關係。閃電戰,二戰德軍最鮮明的符號,在這種方針的指導下,德國空軍的核心目標就是奪取戰爭的制空權,配合陸軍協同作戰,齊頭並進。為陸軍裝甲部隊閃擊戰保駕護航,創造條件,掃除障礙。

在蘇德戰爭中,依靠戰術轟炸機,德軍還是取得了一些戰略轟炸的成果,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都遭到過戰略空襲,史達林格勒、高爾基城等蘇聯戰時工業集中地,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戰略轟炸,尤其是對烏拉爾工業區的轟炸,德軍空襲的重點目標包括坦克工廠、合成橡膠工廠、煉油廠、戰機工廠等戰略意義非常重大的目標,都取得了不錯的轟炸效果。

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德國空軍「腿短」的弊端開始清楚地顯現出來,德軍想依靠戰術轟炸機對蘇聯工業中心進行更大範圍、更為有效的轟炸變得難以為繼。蘇聯有廣大的領土縱深,大量的工業分散在後方,德國空軍的戰術轟炸機航程根本不夠。比如,最近的蘇聯鋼鐵工業中心馬格尼託格爾斯克離德軍控制區都有1600公裡,而德國戰術轟炸機的最大航程是2500公裡,想要直接打擊幾乎不可能。

那麼,如果德國空軍有戰略轟炸機呢?不用說,它一定被會用於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甚至進而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美國對蘇聯實行戰時租借法援助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期間,龐大的物資才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蘇聯,庫爾斯克會戰後美國的援助物資才達到了頂峰。從莫斯科保衛戰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一年半時間,是蘇聯最困難的時期,試想一下,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德國用戰略轟炸機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那樣的話,蘇聯能不能堅持下去、能堅持多久,這都成了問題。假設這一切真的發生了,那麼,蘇聯很可能迅速戰敗,二戰的的歷史恐怕也將會被改寫。

然而,用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來說,歷史沒有假設,隨著美英對蘇聯大規模援助開始,德國轟炸機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轟炸蘇聯戰略物資運輸線。到了1943年以後,德國的在羅馬尼亞「油箱」被美國炸爛,德國燃油危機爆發,德國轟炸機也無米下鍋,戰略轟炸就更無從談起了。

歷史沒有假設,事實上,莫斯科保衛戰,是德軍在最接近勝利的時候,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沉重打擊,它標誌著「閃擊戰」的破產。擺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力不從心的兩線作戰。也標誌著蘇、德戰場的勝負結果已經明朗。

親身參加莫斯科會戰的德軍將領布魯門特裡特,在評論德軍在莫斯科城下的敗北時,說過一段中肯的話:「一切決定中最致命的決定,是對這個國家首先發動進攻。因為這時我們與之交戰的敵人比我們先前所遇到的敵人要強大得多。在那無窮無盡的東線,再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打勝仗了。

是啊,無窮無盡的東線,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德軍只能是鞭長其及,隔空興嘆了!有意思是,一心想要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而不得的德國,卻吃盡了戰略轟炸的苦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及其佔領區進行了為期5年的戰略轟炸。這是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進攻。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在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誌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儘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準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
  • 如果所有二戰名將都在同一個群裡:戰略縱深誰最大
    戰略縱深區域面積越大,軍隊得以喘息的時間越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重新集結和修整,決定是否要對敵軍進行攻擊。2、阿爾方斯朱安(1888-1967),法國元帥。1888年12月16日出生在阿爾及利亞東北部波尼(今安納巴)。畢業於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出任法國第1軍第15摩託化步兵師師長。
  • 二戰德軍空中王牌眾多,飛機性能優秀,為何沒能牢牢掌握制空權
    早期飛機的主要作用是偵察和轟炸,因為早期的飛行員大多都是貴族出身,他們在空中遇到敵方飛機的時候並不會向對方開火,而是會主動的跟對方打招呼。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一名法國飛行員和德國飛行員因為一根小拇指發生衝突,最終兩人拔槍對射,世界上第一次空戰就此發生。
  • 二戰時德軍一件棉衣都沒有,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搶蘇聯人
    二戰期間的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也是法西斯的同盟的重要力量,,並且當時的德軍幾乎是全世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而德軍在二戰的戰場上也被看成是戰無不勝的神話般的存在。
  • 二戰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進攻——「藍色方案」始末
    在二戰初期,德國是最早認識到機械化部隊重要性的國家之一,在他的軍隊中包含了大量的機械化部隊,諸如摩託化師和坦克師,還有用來運輸補給的汽車運輸營。 在希特勒看來,德軍想要取得勝利可謂輕而易舉,然而這次的進攻行動已經是德國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進攻了。 希特勒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也嚴重低估了蘇聯人的力量。 首先在於兵力問題,德軍的兵力嚴重不足。1941年的戰事,不僅讓德軍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同時也讓德軍的機動車輛遭遇了重大的損失。
  • 二戰時如果蘇聯和德國單挑,結果會如何?
    二戰期間,盟軍向蘇聯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沃茲涅夫斯基曾表示,盟軍援助的武器裝備只佔蘇聯生產總量的4%。然而,俄羅斯媒體不久前披露的資料表明,美英兩國戰時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 二戰:圖片揭秘慘烈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的主要轉折點,時間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戰役包括下述部分:德軍逼近史達林格勒;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戰役中雙方傷亡約200萬人,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
  • 二戰不缺石油的德國有多可怕?哪怕美英幫助蘇聯,都無濟於事!
    二戰當中的德國在歐洲戰場當中,可謂是所向披靡,不管是法國還是波蘭都不是德軍的對手。哪怕是英國都只能在德軍的攻勢下瑟瑟發抖,然而德國卻在跟蘇聯的對戰當中,暴露出自己「底蘊」不足的缺點。德國的石油資源,並不足以支持它長時間的作戰,這也使得希特勒產生跟蘇聯交手的決定。
  • 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永久關閉」「一切順利」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先是橫掃歐洲大陸,然後閃擊蘇聯,造成了一場數千萬人傷亡的浩劫,最終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才逐漸恢復了平靜,在第75個歐洲勝利日時,英國公布了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
  • 蘇聯「飛行坦克」,被稱為「黑死神」,還是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有這樣一款攻擊機,提起這款攻擊機來,可以說是能夠令法西斯聞風喪膽,而且被德軍稱為「黑死神」。這款對地攻擊機就是伊爾-2強擊機。為什麼被稱為「黑死神」呢?史達林曾經這樣評價過伊爾-2強擊機:「伊爾-2就是紅軍的麵包和空氣,對於蘇聯空軍而言,東線空戰的主旋律,不是如空中華爾茲般優雅的殲擊機纏鬥,也不是遮天蔽日般的空中堡壘」戰略轟炸,而是伊爾-2攻擊機們奮不顧身的對地攻擊。」這款攻擊機為什麼會有如此之高的評價呢?
  • 二戰德軍「最爛」武器:戰鬥機飛6分鐘就墜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水平世界一流,同時造出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曾經德軍就製造了一款用來專門防禦空中的武器,名為空氣炮,該武器設計初衷就是在地面對敵軍飛機進行有效的遏制,然而因為技術根本不到位,致使它造型極為怪異,而且性能非常的雞肋,在服役德軍期間基本上沒有擊落一架飛機,更像是有名無實的破銅爛鐵
  • 如果希特勒不實施種族滅絕和日本北攻蘇聯:二戰會什麼樣?
    有網友問;如果希特勒不實施種族滅絕和日本北攻蘇聯的話,二戰結果會怎樣? 其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二戰將會提前結束,最多將在1943年就會結束了。德國和日本輸的會非常悽慘,為什麼這麼說呢?德國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其實就是為了獲取發展軍事的經費,就是為錢。
  • 二戰疑雲,德軍是否真的建立南極基地,為何盟軍特種部隊一去不還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但對於二戰的探索揭秘卻從未結束,現在還有不少影視劇喜歡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一些光怪陸離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還出奇一致的都跟二戰納粹德國有一些關聯。事實上二戰確實存在很多謎團,比如德國的南極基站就是其中之一。
  • 二戰德日兩國的王牌第一軍團其中一支差點改變歷史
    這樣等於之前所有犧牲都是白白犧牲的,所以在日本天皇決定宣讀停戰詔書的那一天發動叛亂堅決要繼續戰下去,至少要做到有條件投降,這就是這日軍近衛師團當時所表現的出來氣魄,差一點改變了歷史進程,當然叛亂最終以失敗告終,參加叛變軍官大多數都兵敗自殺。《日本最長的一天》這部電影有對於該事件的詳細進行長期描述。
  • 盤點二戰十大著名經典戰役
    3、千裡奔襲——基輔合圍戰1941年8月20日,德軍進抵第聶伯河,此時,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之間相距550公裡,如果用一條直線將兩個集團軍群連接起來的話,那麼該直線的中心距離後方約500公裡,也就是說,德軍的攻擊區域近似於一個等邊三角形,而蘇軍西南方面軍主力正處在這個三角區域之間。
  • 二戰中最血腥的五大戰役,蘇聯戰場佔了兩個!
    1、衝繩島戰役雖然二戰大部分戰役都發生在歐洲和蘇聯戰場,衝繩島卻是太平洋戰場上最血腥的大戰之一。這次戰役被認為是規模最大的海陸空一體化戰役,持續了數月之久,雙方傷亡人員數以千計。衝繩島是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隸屬日本管轄,地處美國對日戰爭中的重要戰略位置。1945年3月,美國開始進攻日本,日本軍方採用毀滅性的空襲對其進行反擊,神風敢死隊員故意駕駛飛機衝向美國軍艦,意圖同歸於盡。在美國軍隊獲取更多陣地,並失去海軍支援後,日本也開始發動大規模地面反擊。雖然美國最終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但其過程卻充滿艱辛,直到6月才告結束。
  • 二戰十大致命武器排行榜,第一名當仁不讓最威武!
    B-29型轟炸機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軍68架B-29型「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悄然飛臨日本九州島上空,向曾為日軍提供過大量鋼材的八幡鋼鐵廠投下了首批炸彈,拉開了美軍對日戰略轟炸的序幕。B-29體形龐大,重60噸,能夠以560多公裡的時速在1萬米高空攜帶4噸炸彈飛行5600公裡,最大載彈量10噸。
  • 兩千名二戰德軍潛伏南極?戰敗仍不投降:被盟軍秘密行動毀滅
    二戰雖已結束多年,但仍舊存在不少謎團。比如德國南極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根據英國新公開的紀錄文件,有研究者認為,二戰德國戰敗後,部分德國殘兵的確來到了南美和南極,建立了基地。其擁有一些新式武器,比如處於試驗狀態的飛碟。在南極盤踞的德軍可能有2000人。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如果戰場是一個舞臺,那麼哈爾科夫戰役就是曼施坦因一生絕學與個人天賦的匯報演出。可惜,演出的帷幕落下後,德軍繼續在窮途末路上做最後掙扎,輝煌的勝利並未能改變戰爭的軌跡。希特勒曾說,散布在哈爾科夫周圍的工業區是蘇聯經濟的基礎,一旦控制這裡,蘇聯經濟將受到重創。 二戰蘇德戰場上,在哈爾科夫這一個地方雙方就打了四仗,有些類似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長沙會戰。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
  • 近百萬蘇軍全軍覆沒,基輔戰役為何成為二戰時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戰役是蘇聯與德國在二戰前期發生的一次大型戰役,這場戰役蘇軍慘敗,大量有生力量被德軍殲滅,60多萬蘇軍被德軍俘虜。德軍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地區,並在蘇聯西南戰場佔據了主動權。 有一種說法認為基輔戰役,是二戰時期眾多大型戰役當中最大的圍殲戰,據說這種說法是來自於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