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雖已結束多年,但仍舊存在不少謎團。比如德國南極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根據英國新公開的紀錄文件,有研究者認為,二戰德國戰敗後,部分德國殘兵的確來到了南美和南極,建立了基地。其擁有一些新式武器,比如處於試驗狀態的飛碟。在南極盤踞的德軍可能有2000人。1947年,英美軍隊根據蛛絲馬跡開始對南極進行偵查。一支代號為「冰河」的特種部隊在進入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後有去無回。次年,盟軍集結兵力,對德軍南極基地進行了轟炸和殲滅,這支「最後的德軍」壽終正寢。當然,盟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來沒有公開過這樣的行動,因為「戰後之戰」和殘存的德國兵團可能會引發人們的擔憂。

有不少人認為德國南極基地就和二戰德軍太空計劃一般,只是一種設想,或者和戰爭末期的狼人計劃——即在柏林丟失以後,利用南德地區的山地繼續抵抗一樣,是德國人的一種對危急戰局的應對計劃。南極基地被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一些研究者認為,許多證據都可以證明德國人的確在戰敗後仍舊存在勢力,南極計劃是被實現了的。

首先,二戰後,南美國家,比如阿根廷、秘魯等國,都出於自身利益,收容了不少前第三帝國和德軍的殘餘人員,甚至包括一些臭名昭著的戰犯或者曾經馳騁戰場的王牌飛行員。德國以南美國家為跳板,在南極保留一小塊隱蔽基地,並非不可能。在德國戰敗前夕,有不少潛艇和商船都載著各種物資和人員開往海外——主要目的地就是南美地區。其中的一些物資和資金用於花錢消災,另外的用來幹啥呢?

實際上,二戰中,德國用潛艇運輸的方式,遠渡重洋向日本運去了大到戰鬥機、噴氣式發動機,小到空心裝藥反坦克武器技術,甚至有製造原子彈的一定數量的鈾礦石。在戰敗前夕,把一定物資運到南極構建一個基地(受制於當年的技術和環境,可能無法進入南極腹地地區,也許也是最終被盟軍發現摧毀的原因)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實際上,德軍在北極、南極地區都建立過氣象站,部署了不少人員留守。北極氣象站的德軍居然有堅持到1946年才最終被蘇軍俘虜的。而至於飛碟武器,二戰末期德國的確進行了測試和試飛,當然效果不是很好罷了。二戰後期德國有很多新科技的武器。

除了最先投入戰鬥的噴氣式飛機、彈道飛彈和防空飛彈,還在研發可以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甚至有超高空軌道滑翔高超音速飛機的計劃,今天都令人嘆為觀止。實際上,伴隨著德國戰敗,還有很多謎團至今不清不楚。比如大量德國掠奪的財寶、文物,至今都不知去向。一些德國高層則逃過了盟軍的圍捕,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