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當中的德國在歐洲戰場當中,可謂是所向披靡,不管是法國還是波蘭都不是德軍的對手。哪怕是英國都只能在德軍的攻勢下瑟瑟發抖,然而德國卻在跟蘇聯的對戰當中,暴露出自己「底蘊」不足的缺點。德國的石油資源,並不足以支持它長時間的作戰,這也使得希特勒產生跟蘇聯交手的決定。
德國擁有大量的資源,不過作為坦克燃料的石油,德國還是非常緊缺的。德國的閃電作戰,便是機械化部隊的高超配合,如果一旦石油缺乏的話,德軍的坦克便會瞬間成為破銅爛鐵毫無作用。當時德國在向法國進攻時,坦克和飛機的配合更是打出巨大的殺傷力,在突破敵方隘口和平原地帶時的縱深推進能力非常兇悍。
不過戰爭便是一場看誰「資源」更豐富的戰鬥,石油的儲存量讓希特勒是非常的著急。在二戰當中,同盟國可以隨意的拖時間,但是德國不行。如果一旦石油資源缺乏,那麼德國的戰鬥力至少下降一半。為此希特勒便想要攻克蘇聯,為自己補充石油資源。德國在向蘇聯發動進攻時,本國還擁有著超出500萬噸原油,這就讓希特勒對攻佔蘇聯很有信心。不過在跟蘇聯交戰之後,對於石油的消耗也是非常的巨大,當時希特勒便頂著壓力將莫斯科郊外的中央集團軍調至南線,只希望多去蘇聯的石油產地——巴庫。
這樣一來使得莫斯科戰役得以推遲,等到德國準備在一次向莫斯科發動襲擊時,寒冬已經籠罩蘇聯大地。當時在蘇德戰場當中,德軍不僅資源成很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後勤系統也有不少問題。要知道當時德軍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單衣在風雪中進行戰鬥。當時蘇聯的同盟英美等國家,便對德國的石油基地進行轟炸,這就使得德國的坦克深陷能源危機當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如果二戰當中的德國不缺乏石油的話,哪怕蘇聯擁有英美等國家的幫助,最終也是會被德軍給攻破。當然,歷史沒有那麼的如果,不得不說德國的失敗,最主要還是倒在資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