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轟炸機,作為中國空軍遠徵日本的座機,其戰鬥性能究竟如何?

2021-01-08 小記者說歷史

中國空軍遠徵日本

1938年5月20日,從浙江寧波起飛的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在當時時任中國空軍第14大隊隊長徐煥升的航空指揮協同下進行遠徵日本的抗戰壯舉。

兩架轟炸機在跨越東海後,徑直飛往日本本土,並在久留米、佐賀、佐世保等地投下了特殊的「炸彈」(共計近100萬份傳單),極大地震撼了日本軍界,也激勵著當時的中國軍民進行持續抗戰的決心。

馬丁-139WC型轟炸機

當然,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這段歷史還是比較熟悉,它便是中國空軍首次遠徵日本的「紙片轟炸」。相比普通的炸彈轟炸,也許從心理防線上攻擊的紙片轟炸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無奈和最理想的一種戰鬥形式了。

飛行傳單轟炸返航的徐煥升

當然,我們今天講的主題並不是這段可歌可泣的航空抗戰故事,而是執行轟炸計劃的主角-美制馬丁139-WC轟炸機。

不過,在介紹馬丁139-WC轟炸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那個時代中國空軍的規模。其實,早在九一八事變以後,當時的國府當局便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航空自救運動。

七七事變前的中國空軍機隊

從相關史料來看,國府從1933年開始發行特製的「航空獎券」,按照每期500萬元的規格,共發行30期,總數在1億元以上。同時,還有一些海外華僑踴躍捐錢捐物來購買飛機,支持抵抗日本侵略者。

當然,這些錢也確實對於中國購買飛機、建立航空廠以及作戰飛機場(注意:在七七事變前,中國空軍總共有100餘處野戰類機場和位於洛陽、南京、南昌、廣州的4個航空總站)、維修基地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空軍和日本軍機進行空中格鬥

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中國空軍在籍飛行員大約維持在620人,擁有600餘架各類飛機。

當然這絕大部分都是舶來品,只有極少數機型是由國府的飛機製造廠建造的,不過核心零部件、發動機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國內的飛機製造廠能夠建造一個機殼,並進行組裝。

同時,在這600餘架飛機當中能夠執行升空作戰、武裝對抗的作戰型飛機卻僅有305架。因為沒有完善航空工業體系,在戰鬥中,抗戰初期的中國空軍是打一架少一架,而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卻可以得到不斷的補給,這也是當年年輕的中國空軍的悲歌。

飛虎隊

最終,在七七事變爆發一年後,中國空軍的精銳力量在無法得到資源保障和後勤補充的情況下,逐漸被日本軍機一一擊敗,直到蘇聯援華、美國援華航空志願隊的出現逐漸改變日本軍機在中國戰場上一枝獨秀的局面。

那麼,我們再回到轟炸機這個主題上。前文說過七七事變前中國空軍的規模大概為305架作戰飛機,而轟炸機也僅有96架。

當時,轟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一出來,中國空軍便不遺餘力尋找可以跨海進行雙航(也就是來回的攻擊航程)的轟炸機。

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空軍所配備的飛機裡,能夠執行飛到日本本土的轟炸機,只有6架義大利薩伏亞S-72和4架(注意:其中兩架轟炸機因為存在質量問題,不能執行飛行任務,此型號也僅有兩架可供飛行轟炸)美國馬丁B-10(出口至中國的型號為「馬丁-139WC」,相當於B-10的外貿機型)轟炸機。

最終,國府空軍部門經過一番挑選以後,選擇美制的馬丁-139WC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機型,並按照機長徐煥升的要求,放棄炸彈轟炸,改用傳單轟炸。至於為何會採用這種方式?後文在轟炸機動力性能篇會得到解釋。

駕駛馬丁-139WC型轟炸機飛行員合影

馬丁-139WC轟炸機,是由美國格倫·L·馬丁飛機公司研製的一種全金屬雙發動機中單翼轟炸機,時速達到驚人的343公裡,甚至可以和當時的戰鬥機並駕齊驅,在服役前期便被列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轟炸機之一。

首先,馬丁-139WC轟炸機為全長為13.6公尺,兩機最大翼展為21.5公尺,機體高度達到4.7公尺,淨空重開以達到6680公斤。

其實,對於這類尺寸來看,馬丁-139WC轟炸機的覆蓋作戰區間可以定義在短中型的間斷轟炸內。

當然,拿它作為遠徵日本的機型也是那個時代中國空軍的無奈,為何會這樣說呢?

我們可以從航程上來說明,假如確實選定寧波的機場作為中轉機場(馬丁轟炸機最初由漢口方向機場起降到寧波進行燃油補給和裝填傳單工作)對馬丁-139WC轟炸機進行加滿油再飛。

但是,從寧波直飛八幡的航空裡程是980公裡,那麼雙航距離也就是1960公裡。(注意:這裡僅顯示的是來回的通行航程,而沒有顯示轟炸機在日本本土上空進行因停留而造成燃油消耗,進而削減轟炸機的飛行裡程)

然後,馬丁-139WC轟炸機的動力系統為兩臺775匹馬力的Wright R-1820-33改良型發動機。

其最大飛行速度達到346km/h,續航力維持在2200km以內,這必然會在飛行轟炸航程上受到限制。(不過,其7380公尺的飛行高度,可以大大避免在飛行時遭遇敵機或者高射炮的攔截、攻擊)

同時,因為是在夜晚進行轟炸,這也給中國空軍的轟炸機提供了自然掩護。當日本軍機反應過來進行攔截時,兩架馬丁轟炸機早已返航)

同時,馬丁-139WC轟炸機的載彈量比較小,僅有1025公斤,兩架轟炸機即使載滿2千多公斤炸彈,並遠徵日本轟炸,造成的轟炸效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飛行前,機長徐煥升便建議採取傳單攻勢,用心理戰來告誡日本國內的民眾,讓他們認識到日本軍閥侵華戰爭的錯誤,也希望他們能夠舉起反對軍閥的旗幟。

最終,國府空軍部門在經過高層研討後,同意了徐煥升的「紙片轟炸」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馬丁-139WC型轟炸機還裝置有當時先進的封閉座艙和旋轉炮塔,並且還裝備有3門30毫米白朗寧機槍用於近空防衛,這大大提升了轟炸機的近空格鬥能力。

同時,因為馬丁-139WC型轟炸機的出現,它的制式裝甲不僅比驅逐機(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戰鬥機)要厚,且飛行速度更快,大大地滿足了部分國家對於組建轟炸機快速編隊的需求。

飛行中的馬丁-139WC型轟炸機

此後,泰國和英屬東印度群島均採購了此型號轟炸機,進行了小規模的空中轟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國空軍乃至東印度群島從美國採購馬丁-139WC轟炸機時,美國空軍已經換裝了新一代的B-18型轟炸機)

雖然說,當時買的是隔代轟炸機,但是確實因為遠徵日本的壯舉,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堅持抗戰的決心,也大為震懾了日本軍閥當局。

總體來說,馬丁-139WC型轟炸機作為中國空軍遠徵日本本土的首款機型,雖然並沒有取得多麼宏大的實質性戰果,但也值得鐫刻在中國抗戰的歷史印記中!

相關焦點

  • 兩架馬丁轟炸機遠徵日本,卻並沒有投下炸彈,而是實行紙片轟炸
    1938年3月,面對瘋狂侵略中國的日軍,中國最高軍事當局認為有必要重新制定「空軍對敵國內地襲擊計劃」。該計劃以寧波為這次行動的前進機場,擇定日本佐世堡軍港和八幡市作為襲擊目標。1938年5月19日至20日,中國空軍勇士為了讓日本當局領悟到「三島神洲」並不是不可襲擊的安樂窩,首次駕駛飛機跨海飛至日本上空,散發大量的傳單,被傳為美談。當時,人們把這次行動稱為「人道遠徵」「紙片轟炸」。擔任這項重任的是美國「馬丁-139WC」遠程轟炸機。該計劃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準備,飛機經改裝增加了短波電臺和無線電定向儀,從漢口經南昌、廣州、寧波一帶增開七座對空聯絡電臺。
  • 盤點抗戰中國空軍重型轟炸機:德國提和蘇聯都提供了戰略大殺器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戰前中國工業發展嚴重不足,以致國防與工業化的日本相比差距明顯。雖然國民政府仍不惜以大量外匯向各大列強購入戰機以充實空軍,但由於彼時航空工業正快速發展,航空委員會竟停止補充新機,而將專款存入銀行吃利息,以圖等開戰全部購入新機。
  • 七七事變後,中國空軍冒死遠徵日本,對日本進行了一次特殊轟炸
    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中華人民表現出了英勇的一面。由於武器裝備全面落後於日本。我國軍民只能以血肉之軀與日寇搏命。八一三淞滬會戰,數十萬中國軍民奮死抵抗日寇三個月,打破了日軍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話語。在這場戰爭中,中國空軍雖然實力弱小,為保障地面部隊也英勇的同日寇進行慘烈的空中決戰。隨著八一三淞滬會戰結束。中國政府面對強大的日寇只能採取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馬丁187「巴爾的摩」輕轟炸機
    馬丁187「巴爾的摩」是由馬丁「馬裡蘭」輕轟炸機發展而來,根據英國訂貨生產,1941年10月50架「巴爾的摩」Mk I(AG685)裝船運往英國的利物浦的伯頓伍德進行測試。
  • 國民政府制定轟炸日本計劃,沒有飛機這樣解決!
    1938年5月20日凌晨,中國空軍首次遠徵空襲日本本土,不過這次空襲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比炸彈威力還大的傳單。此次行動首次打破了日本有史以來從未有外國飛機進入其本土空間的「神話」,使得日本全國騷動,驚恐萬狀。而不流血的「人道遠徵」也在國際間引起巨大反響。
  • 此人號稱是日本的海上戰神,被美軍擊斃後其座機殘骸竟然成旅遊點
    山本五十六是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戰役的發動者,號稱日本的海上戰神;在1943年4月18日美軍派出了18架閃電戰鬥機從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空軍基地起飛對他乘坐的飛機展開攻擊,並將其擊落在布幹維爾島的叢林中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是日本生產製造的一款轟炸機,幾十年後它的殘骸還在布幹維爾島的叢林中。由於山本五十六的名氣太大,他的座機殘骸吸引美國二戰老兵和世界各地的遊客。日本也投入了不少資金對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殘骸進行保護。布幹維爾島是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土的一部分,其特點是部落之間的衝突頻繁發生。
  • 他的紙片炸彈讓日本恐慌,徐煥升,第一個轟炸日本本土的人
    他是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在國軍退守武漢後,面對囂張的日軍氣焰,中國統帥部就想著能組建一支遠程轟炸航空隊到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把炸彈扔到日本本土,讓日本民眾也切身嘗嘗死亡的滋味,引起日本國內恐慌,好殺殺日軍的威風,提振全國抗日的士氣。
  • 二戰中的東方戰場,在中國上空的鷹,面對強敵,無所畏懼!
    在中國的上空,永遠有一群保護著你的雄鷹。電影《倫敦上空的鷹》給人們展現了當年歐洲戰場空戰的慘烈。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70多年前的中國上空,也同時在進行著同樣的戰鬥,中國空軍在蘇聯和美國等航空志願隊的支援下,與日本空軍進行了殊死搏鬥,最終掌握了制空權,為抗戰勝利立下不朽功勳。
  • 最得意的傑作,美國取得多項第一的轟炸機,馬丁公司B-10轟炸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轟炸機的地位和作用被更多的人所認知,這時候飛機從木質結構,雙翼布局開始過渡到運用金屬材料、已經單翼式,再加上發動機功率增大,以及領航系統以及投彈瞄準設備越來越完善,這時候的轟炸機能力大幅提升。在上個世紀30年代,更是問世了一大批性能優異的轟炸機,其中美國的B-10轟炸機其設計更是非常經典。今天咱們就來仔細地捋一捋美國的第一款全金屬結構B-10轟炸機。
  • 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戰備,中國空軍來了!
    日本航空自衛隊瞬間進入了緊急戰備狀態。日本航空自衛隊突然如此緊急機動,上個世紀的老飛機都帶彈起飛。就連日本國民都甚至以為要打仗了,各種猜測隨之而來,有說俄羅斯的軍機叛逃,有說朝鮮洲際飛彈上天,直到最後日本官方放出消息稱:日本航空自衛隊如此緊急起飛是因為中國空軍8機編隊自東海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
  • 美媒:F-35陷死亡螺旋 但美仍可戰勝中國空軍
    荷蘭皇家空軍將採購F-35。還有,雖然最新報導稱協議尚未最後敲定,但韓國可能採購F-35,而且日本也已作出承諾。因此,F-35看起來註定將在亞洲上空翱翔。文章稱,事實上,雖然數個夥伴在過去一年中減少了對這一項目的支持,但沒有國家完全退出。最終,F-35「閃電」II戰鬥機將在10多個主要盟國空軍中服役。
  • 抗日戰爭轟炸日本,飛行員九死一生,為何卻被迫用傳單代替炸彈?
    抗日戰爭時期,民國曾經對日本本土發起過一次舉世皆驚的反擊,派遣兩架馬丁遠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而這也是日本本土有史以來首次遭到空襲轟炸。但是此次對日本本土的空襲轟炸卻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轟炸,因為國軍轟炸機上投擲的並非是炸彈,而是上百萬份傳單。
  • 中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差距到底有多大?俄專家說的話確實在理
    那麼兩國空軍究竟有多大差距,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探討一下。俄羅斯專家稱,首先來看基礎技術,空氣動力方面中國通過大量各種型號的飛機設計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而日本工程設計經驗不足,導致水平不是很高。航空材料方面,日本的機翼複合材料一體高溫固化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這個技術本身還不夠成熟,製造的機翼容易出現裂縫。
  • 最快的日本戰鬥機,中島4式「疾風」戰鬥轟炸機
    1944年年中開始大批生產,定名「疾風」,日軍寄予厚望,稱其為「大東亞決戰機」,期望以此挽回敗局。當時因「紫電改」都後繼機種開發遲緩,令「疾風」實際上成為日本第一流戰鬥機。,而且其強大的火力足以對付重武裝重裝甲的美國轟炸機。
  • 萬能博士,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容克斯Ju88轟炸機
    這些轟炸機更是成為了對德國、日本法西斯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作為二戰的發起國家的德國,更是出現了一些優異的轟炸機,並且在戰場上發揮了不錯的性能。在二戰期間德國更是列裝了一款「萬能轟炸機」,這款轟炸機就是Ju-88轟炸機。今天咱們就來仔細的了解下Ju-88轟炸機的歷史。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後期型號多使用凸出的側置氣泡型座艙由於性能優良,該機被美國空軍選中,美國生產型為馬丁B-57坎培拉。包括美國B-57在內,坎培拉共生產了1350架。英制坎培拉共裝備了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國家空軍。勝利者於1993年退出現役,是3V轟炸機中最後退役的一種,但其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並非作為轟炸機存在。勝利者共生產了86架。10、布萊克本掠奪者
  • 蘇聯山寨的美國轟炸機,專為向美國投擲原子彈而生,可惜有去無回
    早在上世紀30年代,蘇聯就在引進的美制馬丁轟炸機基礎上山寨成功了自己的SB-2快速轟炸機,雖然當時蘇聯航空技術大幅落後於歐洲和美國,但某種意義上說,蘇聯走了與日本類似的道路,就是突出強調某方面性能,與日本零式戰鬥機犧牲防護來獲得超強機動性和遠航程不同,SB-2轟炸機尋求的優勢是速度。
  • 木製的傳奇——德哈維蘭「蚊式」戰鬥轟炸機
    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蚊式」是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其設計製造和作戰理念反映出德哈維蘭公司敢於創新的設計思想。代表作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維蘭公司建議英國皇家空軍發展一種快速轟炸機,速度達到超過戰鬥機,由此能夠不攜帶自衛武器。
  • 「抄」來的模樣,逞兇一時又迅速過時,日本99式雙發輕型轟炸機
    1937年8月,為了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蘇聯決定對華軍事援助。由於中國航空基礎薄弱,蘇聯向中國支援了大量一線裝備的主力戰機並組建援華空軍志願隊直接參與對日作戰。
  • 優雅的「蚊子」,木質的空中傳奇——英國「蚊」式戰鬥轟炸機
    但那僅僅是一部分,主體仍採用鋁製蒙皮,比起英國人來,使用了部分木製材料的零式便算不上什麼大膽創新了,因為英國人早已製造出了一種全木製的戰鬥轟炸機——這就是蚊式戰鬥轟炸機。 蚊式原型機正在進行試飛,蚊式完全是依靠德哈維蘭公司自己的資金技術而研發出來的一款戰鬥轟炸機 1940年3月1日,英國空軍和德·哈維蘭公司籤訂了購買DH98轟炸機50架(含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