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們已了解了戰後的英國岸基和艦載戰鬥機,接下來介紹的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分,攻擊機和轟炸機。
二戰時期,戰鬥機的多任務能力逐步擴展,到了戰爭後期,大型單發戰鬥機載彈能力已達到了輕型轟炸機水平。所以戰後從整個趨勢上說轟炸機和專用攻擊機都在走下坡路,不獨英國一家如此。我也就不細分了,所有型號不論岸基還是艦載統統歸成一類,剛好能湊齊一篇。
下面我們開始。
----
1、德哈維蘭海蚊
海蚊在介紹二戰英國艦載機的時候已提到過,這種飛機性能相當優越,但在二戰結束前幾乎無法獲得生產機會。作為替代英國空軍寧願派出一中隊改裝的蚊式上航母替它執行任務。
海蚊比常規蚊式輕了1.5噸,這使其單發安全性和機動性都非常好,火力為四門西斯潘諾20炮,可掛裝一條18吋魚雷和兩個50加侖副油箱,或者4枚500磅炸彈。最關鍵是其航程在攜帶副油箱時高達5632千米(美國野馬戰鬥機帶副油箱航程是2656千米),這也是英國海軍擠不上生產線的原因,作為艦載機它實在有點超標。
雖然機鼻帶著雷達,但是海蚊是很明確作為攻擊機設計和服役的。
海蚊只生產了56架,並且只在航母上服役了一年多,它被德哈維蘭的另外兩種新型飛機吸血鬼和大黃蜂頂下來了。
2、阿芙羅林肯
林肯於44年6月首飛,這種飛機是由著名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發展而來。事實上它最初就被稱為蘭開斯特IV和蘭開斯特V,後來被重新命名為林肯I和林肯II。與蘭開斯特相比其載彈量增加到11噸,最大速度、飛行高度和航程等指標也大大提高。
林肯於45年8月開始裝備部隊,最初擬用來進行對日遠程轟炸,日本投降後該機繼續生產並替換了原有的蘭開斯特。該機服役後被用於在肯亞和馬來亞鎮壓獨立運動,其中部署在馬來亞的林肯7年中共投彈50萬磅。
林肯是英國空軍裝備的最後一種活塞式引擎轟炸機,除英國空軍外主要裝備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空軍,各國裝備的林肯均於上世紀60年代退出現役。
在林肯基礎上發展出了運輸機都鐸和大型反潛機沙克爾頓。
3、布里斯托劫匪
這種飛機發展自不成功的白金漢轟炸機,最初擬用來替代同公司的英俊戰士,作為遠程高速魚雷反艦戰鬥機使用。但最終被開發成三座輕型轟炸機,用於對地攻擊和俯衝轟炸。
劫匪於44年末首飛,魚雷攻擊型於46年交付,但由於沒有使用需求被全部退回返工。轟炸型裝備了4門20毫米炮,可掛載16枚火箭和2000磅炸彈,於49年裝備部隊後,立刻投入馬來亞和肯亞的作戰。該機據說飛行性能良好,火力也令人滿意。但飛機在熱帶條件下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不久即被大黃蜂和坎培拉替代。
該型機共生產了147架,最後一架在1958年退出現役。
4、波音華盛頓
1944年英國空軍就得到了一架YB-29,在各地巡迴展出,製造將在對德轟炸中使用B-29超級空中堡壘的假象。但英國空軍正式裝備B-29要到1950年後,這種飛機被稱為華盛頓B1,英軍前後獲得了89架。
英國轟炸機部隊的華盛頓在1954年被噴氣式的坎培拉轟炸機替代,電子戰部隊尚保留了4架,58年後被彗星式噴氣運輸機取代。
有兩架華盛頓被轉交給澳大利亞空軍,1957年報廢拆毀出售。
5、韋斯特蘭飛龍
韋斯特蘭飛龍是一種外形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機,採用渦輪螺槳發動機和反向對轉螺旋槳。這實際上是二戰中英軍心儀的魚雷攻擊戰鬥機的孑遺,最初該機打算採用類似P-39的發動機中置結構,後來還是改回常規布局,然後又順應軍方統一使用噴氣動力的政策採用了渦輪引擎。
飛龍於1946年首飛,1950年首批預生產型進行了航母起降試驗,但直到54年才獲得上艦許可。
飛龍上艦後曾出現嚴重問題,彈射時發動機容易熄火,這個問題後來得到了解決。該機在服役期間參加了蘇伊士運河戰爭,被地面火力擊落兩架。該機600千米的極速在當時實不出彩,所有飛龍都在1958年退役。
飛龍共生產了127架,在測試和服役期間共發生68起事故,損失39架飛機,造成13人死亡。
6、英國電氣坎培拉
坎培拉是作為大戰中極其成功的蚊式轟炸機的後繼機研製的,在高空和高速性能上不俗,能夠有效規避當時尚不完善的噴氣式戰鬥機攔截。這也是英國電氣自行設計並量產的第一種飛機。
坎培拉於1951年投入現役,在整個50年代,它比大多數飛機飛得更快和更高。1951年2月該機成為第一架不間斷飛行飛越大西洋的噴氣機;57年該機創造了21430米的飛行高度世界紀錄。該機飛行極速達到0.88馬赫,可運載總重10000磅的彈藥。但由於航程和彈倉尺寸限制,該機不適合作為戰略轟炸機使用。
由於性能優良,該機被美國空軍選中,美國生產型為馬丁B-57坎培拉。包括美國B-57在內,坎培拉共生產了1350架。英制坎培拉共裝備了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國家空軍。英軍中的坎培拉於2006年退役,美軍B-57的改進型至本世紀阿富汗戰爭時期仍在服役。
7、維克斯勇士
五六十年代英國同時裝備了三種以V字開頭命名的戰略轟炸機,勇士是3V轟炸機中第一種投入服役的機型,也是維克斯公司生產的最後一種軍用飛機。
在當時平行進行的三種設計中,維克斯的方案最為保守。如果不是因當時國際形勢緊張以及維克斯承諾能比其他兩家更早交貨,幾乎合同不保。
勇士於1955年入役,共生產了107架,除轟炸型外還包括戰略偵察型和可用於常規轟炸和空中加油的多用途型。勇士是唯一一種投擲過核彈的3V轟炸機。
由於地空飛彈的發展,50年代末勇士機群改為低空使用。由於湍流的衝擊,該機翼梁出現腐蝕和裂紋。考慮到替換翼梁的巨額費用,所有勇士均於1965年退出現役。
8、阿芙羅火神
火神是3V轟炸機中性能最好也是技術上最激進的一型,採用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三角翼。這種飛機由於公司變更被也稱為霍克西德利火神。
火神於1956年投入現役,是3V轟炸機中以「轟炸機」身份服役最久的型號。其樣機曾在航展期間在觀眾席上空橫滾,英國空軍目瞪口呆之餘立刻禁止了類似行為。
早期火神仍採用高空高速飛行突防,自60年左右開始依賴電子對抗保護,60年代中期轉為低空突防。該機曾多次扮演蘇聯轟炸機飛向美國以檢驗防空系統效能,1974年的一次演習中該機成功避開攔截機到達目標上空。
服役後期火神開始更多承擔偵查和空中加油任務,馬島戰爭期間火神對斯坦利機場進行了遠程轟炸(黑雄鹿行動),這是當時飛行距離最長的空襲行動。1984年火神退出現役,總產量為136架。
9、漢德利佩季勝利者
勝利者是3V轟炸機的最後一種,也是最大和最重的一種。勝利者在試飛期間曾在淺俯衝中達到了1.1倍音速,成為當時最大的超音速飛機。
勝利者於1957年起裝備英國空軍,最多的時候有六個中隊同時服役。但是該機同樣遭遇了低空飛行機翼疲勞的問題,於68年退役封存。當時隨著潛射飛彈的入役,已不需要保持大量轟炸機,英國空軍對耗資巨大的改裝方案猶豫不決。後來霍克西德利提出了一種比較便宜的改造方法,減小翼展以改善機翼受力,英國空軍遂欣然採納,改造了部分勝利者以解決當時空中加油機不足的問題。
勝利者作為加油機在英國空軍中位置相當重要,前述黑羊行動中參戰的火神就由勝利者進行了多次空中加油。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英軍出動了8架勝利者加油機,為深入伊拉克作戰的聯軍飛機提供保障。
勝利者於1993年退出現役,是3V轟炸機中最後退役的一種,但其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並非作為轟炸機存在。勝利者共生產了86架。
10、布萊克本掠奪者
掠奪者最初是海軍設計用於突擊嚴密保護的蘇聯艦隊的艦載核彈攻擊機。這種飛機以堅固和長壽著稱,是英國航母上最後一種大量裝備的攻擊機,當這些航母退役後,掠奪者被英國空軍繼續使用。由於布萊克本後來也沒了,所以其官方名稱又被改為霍克西德利掠奪者。
掠奪者於62年進入現役,其後一架在美國測試的掠奪者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返回英國,成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第一架不間斷飛行飛越大西洋的飛機。掠奪者在機腹使用了獨特的旋轉式彈倉,它還是第一種使用導爆索破蓋彈射的飛機。
狂風式戰鬥轟炸機入役後逐步取代了掠奪者的位置,而掠奪者也開始出現機翼老化問題,因此大多數掠奪者在80年代初退役。然而91年海灣戰爭中,狂風戰鬥機在低空攻擊中損失慘重,英軍將6架掠奪者調往戰區接替狂風作戰,竟然無一損失。
掠奪者共生產211架,除英軍外還裝備南非空軍,該機於1994年全部退役。
11、霍克西德利鷂I
鷂式由更早的茶隼驗證機發展而來,雖然外形非常相似,但據說內部結構變化很大。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噴氣式垂直起降飛機,但服役期間以維護繁瑣耗時和事故率高聞名。
第一代鷂式包括GR1和GR3,這種飛機於1969年開始裝備英國空軍。雖然一般稱其為戰鬥機,但第一代鷂式在英國空軍中完全作為偵察和近距支援飛機使用。該機型主要部署在德國,以提供空軍基地被華約攻擊後的航空支援能力。在馬島戰爭中,鷂式GR3曾搭乘海軍的航空母艦遠徵,但也只執行了對地攻擊任務。
美國海軍陸戰隊採用的鷂式GR1被稱為AV-8A,後期改裝AV-8B電子設備的該型機被稱為AV-8C。此外西班牙海軍在航母上使用的「鬥牛士」AV-8S,是因政治原因經美國轉手的鷂式GR1而非海鷂,後來這些飛機又被轉賣泰國海軍。
第一代鷂式共生產了近300架,英軍中的最後一架鷂I於1994年退役。
12、SEPECAT美洲虎
美洲虎是英國飛機公司和法國達索合作的項目,為此專門成立了SEPECAT公司。最初的需求僅是生產一種廉價的輕型戰鬥教練機,最後卻獲得了一架可提供近距支援和戰術核打擊能力的現代攻擊機。
由於雙方需求不同,美洲虎最終演變成多種不同的型號。法國人對攻擊機有多種選擇,包括幻影F1、幻影G和超級軍旗,因此對性能要求偏低而更在意造價問題;英國人由於TSR.2和P.1154項目取消,不得不認真考慮將美洲虎作為主力攻擊機使用,對性能要求更高。結果就是英法兩國分別裝備了不同的單座攻擊型和對應的教練型。
英國單座美洲虎機頭有雷射測距設備的窗口;法國對應型號則為錐形機頭,因此很容易區分出來。
英軍從1973年開始裝備美洲虎,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英法兩國的美洲虎都曾參戰且無一損失,其後英軍的美洲虎又參加了對南斯拉夫的轟炸行動。2007年英國空軍的美洲虎全部退役,原有任務被狂風和颱風接替。
13、帕納維亞狂風IDS
除專有的防空型狂風ADV外,英國空軍也大量裝備了攻擊型的狂風IDS,這種飛機在英軍中被稱為狂風GR1。英國總共裝備了230架GR1,比ADV數量更多,後來大多數飛機被升級為狂風GR4。
相當一部分狂風GR1部署在西德,這些飛機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並掛載WE.177核炸彈值班。這些飛機的任務是開戰時對東德機場和防空陣地進行突擊,並炸毀易北河和威悉河上的橋梁以阻止華約部隊推進。
91年海灣戰爭中英軍出動了60架狂風GR1,但在施展其拿手的低空攻擊戰術時被擊落了6架,不得不調用老式的掠奪者作為補充。此後英軍的狂風參加了在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的歷次戰爭。
英軍的狂風GR4已於2019年末全部退出現役。
14、英國航宇系統公司鷹
1974年首飛的鷹式教練機是霍克西德利的產品,後來因為公司變更為BAE系統公司。
該機的開發目的是替代蚊蚋式教練機,但在設計階段即考慮過擴展為低成本輕型戰鬥攻擊機的可能。從鷹50出口型開始,該機型逐步增強作戰能力,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攻擊、戰鬥型號。
鷹式共生產了超過1000架,裝備18個不同國家空軍,其美國生產型即T-45蒼鷹艦載教練機。但英國本國僅裝備教練型。
15、英國航宇鷂II
第二代鷂式其實是美國AV-8B的英國生產型。在第一代鷂獲得成功後,麥道公司和霍克西德利合作研究其改進型,但由於政府支持力度很小,霍克西德利無利可圖而退出。當AV-8B取得成功後,英國人於9年後重回項目,由英國航宇接手生產。
與鷂I相比,鷂II在結構和材料上進步很大,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最初的型號為鷂式GR5,後來隨著系統和設備升級產生了GR7和GR9。英國的鷂II和美國AV-8B在航空電子設備、武器和機翼結構上也有區別。按AV-8B標準,鷂II升高了座艙以獲得全向空戰視野,更長的航程和電子設備進步使該機比鷂I更貼近戰鬥機概念。但鷂II從沒像AV-8B+那樣安裝對空雷達和攔射飛彈以獲取全面的空戰能力。
鷂II於1989年裝備英國空軍,參加了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汗等地的歷次戰爭。該機共生產了140餘架,均於2011年提前退役以便給F-35閃電讓路。
----
接下來介紹的是兩種關聯程度略低,英軍並未裝備的機型。
16、英國飛機公司攻擊大師
這種飛機是在噴氣教務長教練機基礎上發展的廉價輕型攻擊機,主要提供給第三世界國家用於低強度戰爭,這種類型的飛機也被稱為「反暴亂飛機」。
攻擊大師裝備兩挺7.62毫米機槍,在翼下有4個掛點可以掛裝總重約3000磅的炸彈。
這種飛機於1967年首飛,共生產了146架,超過10個國家購買了該機,但英國空軍並未裝備。
由於機翼出現裂紋,該機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退出現役,但一些落後國家可能仍在使用。
17、英國飛機公司TSR.2
64年首飛的TSR.2僅生產了3架原型機。
這種飛機集當時英國航空技術之大成,在高空能以兩倍音速飛行,並可實現超音速巡航。使用機腹彈倉攜帶的側視雷達,還可以提供強大的偵察能力。
然而該機受到軍種間經費爭奪、有人飛機無用論、成本上升等多重打擊。英國政府為證明該機缺乏存在理由可謂不遺餘力,先後選擇了美制F-111土豚、F-4鬼怪以及布萊克本的掠奪者,甚至通過政府外交層面阻止了澳大利亞購買該機的意向。最終該項目被如願取消。
TSR.2下馬後英國航空工業即遭重創,此事後來深為英國保守派人士扼腕。
----
至此英國二戰後的作戰飛機系列就全部完成了。考慮到研發一種現代飛機的成本和時間,估計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本系列文章涉及的飛機種類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目前英國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作戰無人機上,也許若干年以後我們還能再作一篇無人機的合集吧。
前文請見: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