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打擊力量超過中國的強-5強擊機

2020-11-29 科羅廖夫

自從2001年美國發動反恐戰爭以來,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外軍為反恐戰爭構思了很多奇怪的武器,仿佛復古一般,很多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武器以各種方式改頭換面後,在歐美各國軍隊中再次粉墨登場,先是內河裝甲艇,大口徑步槍,然後是裝甲汽車,還有模塊化的堡壘工事,下一個復出的是什麼?是螺旋槳攻擊機麼?

對,是螺旋槳攻擊機。

2013年,阿富汗戰場上出現一種A-29螺旋槳戰機,也叫「超級巨嘴鳥」攻擊機,這種飛機的巴西巨嘴鳥教練機的改進型,被美國空軍認為是一款適用於低強度作戰的全能型戰鬥機。在2013年美國耗資4.2億美元購買了20架,供阿富汗空軍重建。該機採用玻璃化座艙和綜合航電,速度520公裡/小時,載彈量超過1.5噸,對地攻擊能力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強-5強擊機。

EMB-312巨嘴鳥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為巴西空軍研製的初級教練機,軍用型號為T-27,用來取代T-34C教練機。該機從1983年開始生產,因為設計先進,性能優異,安全性好,被美國、英國、埃及等十幾個國家廣泛使用。該機在2014年競爭加納初級教練機項目時,甚至戰勝了中國的K-8噴氣式教練機,可見性能之強悍。

2009年7月美國空軍發布了輕型攻擊武裝偵察(LAAR)項目。到2010年夏季,競標機型達到十幾個,包括巴西A-29B「超級巨嘴鳥」、OV-10X「野馬」,義大利阿萊尼亞·馬基M-346等機型,甚至還有豪克比奇飛機公司的AT-6渦輪螺旋槳輕型攻擊機、用P-51改造而成的林德森PA-48輕型偵察/攻擊機,以及由農用飛機發展而來的AT-802U空中拖拉機,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型號,長相都十分奇特,由於競爭機型過於混亂,到了2010年五角大樓終止了LAAR項目。

但事情還沒完,2011年五角大樓又啟動了輕型空中支援項目(LAS),基本上是LAAR項目「借屍還魂」,競標機型包括OV-10X、A-29B、AT-6和AT-802U。外界原本更看好AT-6,畢竟是在美國國內生產的機型,但美國空軍最終還是選擇了A-29B。

為何在第四代戰鬥機早已服役的當今,美軍還是執意要發展一種返祖的低檔螺旋槳攻擊機呢。

首先美國人認為低檔的螺旋槳有人駕駛攻擊機,作戰效果和運行費用反而要比捕食者之類的攻擊型無人機要好很多。

其次是美軍對螺旋槳攻擊機有著深厚的感情。美軍在二戰末期裝備道格拉斯A-1「空中襲擊者」時,很多人認為這種渦輪螺旋槳飛機很快就會被更先進的噴氣式攻擊機所取代,不過,事情似乎並不是這樣,在朝鮮戰場上,A-1攻擊機對地攻擊效果明顯強於F-80戰鬥機,在越南戰爭中,A-1攻擊機的對地支援作戰,不僅強過噴氣式的A-4天鷹攻擊機,甚至強過了F-4E鬼怪和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渦輪螺旋槳的A-1攻擊機速度緩慢,卻有足夠的時間瞄準目標,提高攻擊精度,機動靈活同時滯空時間長,能為地面部隊提供更長時間的空中掩護。

三是低速螺旋槳攻擊機使用成本較低。例如農用飛機發展而來的AT-802U空中拖拉機,出動成本極低,在每年任務時間450小時情況下,每小時出動成本僅為400美元。該機的維護成本更低,每飛行小時僅需1.7人時維護,特別適合低烈度衝突、緝毒、反遊擊、反暴亂及低強度反恐作戰。

阿富汗裝備的超級巨嘴鳥攻擊機,受到中國軍迷的喜愛,立即引起了中國軍迷的歡呼和高度重視。

中國國產飛機目前尚無一款與其類似的輕型廉價攻擊機,按照美國人的設計思路,中國可以在農-5農用機基礎上研製一種輕型螺旋槳雙座攻擊機,與噴氣式戰鬥機相比,這樣的輕型攻擊機轉彎半徑小、低空低速操縱性能好。整體機構和機載系統的設計簡單、耐用、可靠,並能在極端的高溫環境和塵土環境下飛行,燃油裝載量大、燃油經濟性極佳。與無人機相比,有人駕駛的輕型攻擊機在目標識別、任務靈活性方面更有優勢。

相關焦點

  • 蘇聯高層都偏愛的一款強擊機,目標是超過A10,對地攻擊絲毫不弱
    但蘇-25的最大飛行速度可以超過900千米每小時,在滿掛載的情況下,可以以超過7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巡航。但是這兩臺發動機的耗油量實在是太大,在載彈量為2噸且不掛載副油箱的配置下,其作戰半徑只有560公裡,不具備有遠程跨戰區打擊地面目標的能力。
  • 進擊的「小強」、四面夾縫中的唯一國產強擊機
    強擊機也不是什麼新鮮機種,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研製並使用過強擊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雙方都大量使用強擊機用於對坦克作戰,二戰後,美國也大量研發了攻擊機,特別是其研製的A-10攻擊機,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對摧毀伊拉克坦克部隊發揮了很大作用。蘇聯軍隊在80年代初裝備蘇-25強擊機,主要用於反坦克和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在阿富汗戰場上曾廣泛使用。
  • 美國OA-X計劃敲定機型,選擇老式螺旋槳飛機?「返祖」購機很划算
    據悉,此前美國空軍早就提出的OA-X計劃終於敲定了機型,居然是巴西研製的A-29「超級巨嘴鳥」和美國雷神公司研製的AT-6「狼獾」兩款螺旋槳攻擊機。特別是後者,是根據二戰時期NA-16教練機改裝而成。在全球戰機研發早已進入噴氣機時代,美國之所以選擇老式螺旋槳攻擊機,其實很大程度是出於性價比考慮。據了解,這些螺旋槳攻擊機都將被廣泛應用於未來美軍作戰。
  • 四大強擊機之首,皮糙肉厚超耐打,近距離空中支援全靠它
    前一陣子,在非洲,俄制蘇-25戰機地面維護時突然走火,發射了一枚炮彈差點擊中法國運輸機,副司令住所遭殃被炸死5人。在這則消息中提到的蘇-25戰機,是前蘇聯時期研發的一款對地攻擊機,主要是輔助地面部隊打擊敵方坦克和裝甲車,堪稱是一款低空近距支援利器。
  • 烏克蘭空軍或換裝螺旋槳戰機,俄羅斯:這是開歷史倒車,更是羞辱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烏克蘭空軍持續「衰弱」的象徵是打算用A-29「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來取代米格-29和蘇27等噴氣式戰鬥機。烏克蘭空軍曾是後蘇聯時期世界上令人敬畏的空中力量,但在過去了近三十年之後,其規模和實力暴跌。
  • 變後掠翼鞭笞者:雙二截擊機改的強擊機,印度空軍的飛行鐵棺材
    在60年代末,蘇聯空軍開始計劃新型強擊機,蘇霍伊設計局以蘇-7B轟炸機為基礎、米高揚設計局以米格-23戰鬥機作為攻擊機的基礎研製米格-27強擊機。首先在米格-23安裝新的目標導航系統,用於精準打擊目標,這就是米格-23B;隨後米格-23B獲得更先進的電子設備,升級為米格-23BN。
  • 俄羅斯至今還在用蘇25,我軍為何要讓強5退役?三大硬傷是關鍵
    但時過境遷,由於精準制導和防空飛彈技術的興起,擁有厚重裝甲的攻擊機的生存地位岌岌可危,在許多國家大多都陸續退役,其中包括我國的強-5也被封存。 一、和其他攻擊機相比,它的防護能力不足 攻擊機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直接進行對面打擊,在這個階段它需要直面防空火力,所以對於它的防護力和生存能力都要求較高。
  • 亞美尼亞空軍也損失慘重:15架蘇25強擊機,只剩下4架能看見
    俄羅斯分析家發布了久姆裡基地的衛星圖像,亞美尼亞空軍在該基地通常部署了至少15架蘇-25攻擊機,同時也是俄羅斯空軍駐守的基地,衛星圖日期為11月7日,只有6架。在11月8日的圖像中可以看到4架蘇-25強擊機,俄羅斯軍事專家指出:「在這些照片之間的某處,五架攻擊機已經損失,而在亞美尼亞,一架蘇-25強擊機的損失被正式確認。」同時,亞美尼亞空軍損失巨大的還有無人機。
  • 真正的野獸蘇-25對地攻擊機,A-10的蘇聯表親
    到了60年代後期,蘇聯猛然發現,他們對地攻擊機的可選方案中只有一款蘇-7B,這是一種最初被設計與空戰的低性能飛機,完全不能滿足蘇聯的需要。於是,蘇霍伊公司與1969年開發了T8,6年以後首飛。這種飛機被設計用於打擊敵方的裝甲集群,要求這種飛機在冷戰突然變熱時,可以快速抵達德國北部平原,將恐懼帶給那裡的北約裝甲部隊。
  • 蘇-25至今還在服役,我國的強5為何退役了?三個方面不足
    強擊機是一種作戰飛機,用於從低空突擊敵方目標,直接支援地面部隊。它具備一般戰機不具備的低空操縱性,能夠配備多種對地攻擊武器,不畏對面的地面炮火強行攻擊。所以在戰爭中,強擊機是一種很重要的武器。在二戰中,蘇聯創造了第一架強擊機,隨後在冷戰時期,蘇聯研製出了蘇-25,美國也研製出了A-10。我國的強擊機則是強5。
  • 伊留申另類設計,駕駛艙安裝在發動機上的伊爾-20強擊機
    今天要提到的這款主角是——伊爾-20強擊機,著名的伊留申設計局研製,二戰後期產物。以往大家對伊爾-2「黑死神」強擊機印象絕對深刻,對於它的改型伊爾-10也是厚愛有加,甚至還成為中國空軍第一代強擊機戰果豐碩。不過在伊爾-10之後伊留申還推出了伊爾-20強擊機,和看起來造型很常規的前輩想比,伊爾-20已經成為一款另類。
  • 《空軍航空兵主力裝備》④強擊機為何由超音速向亞音速發展?
    《空軍航空兵主力裝備》④強擊機為何由超音速向亞音速發展?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 曇花一現的波蘭PZL-230F「蠍子」攻擊機
    原標題:大波波的野望:曇花一現的波蘭PZL-230F「蠍子」攻擊機作者:科羅廖夫波蘭,一個在歷史上經歷過太多的紛爭和戰火的國度。波蘭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個國家深知,要生存下去,必須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國防力量。
  • 蘇-25攻擊機年滿45歲 1975年首次試飛 成為蘇聯俄羅斯傳奇戰機
    1974年5月9日,T8-1原型機下線(一說1974年11月),弗拉基米爾·伊柳申進行了一系列地面滑行後,直到1975年2月22日才首次試飛。該機在競標中擊敗了主要競爭對手伊爾-102,蘇聯國防部宣布批量生產這種攻擊機,並將其定名為蘇-25。當試飛員的兒子幫助競爭對手懟死老爹的設計局,也算是奇聞。
  • 螺旋槳戰鬥機射擊時為什麼不會擊中自己的螺旋槳?
    任何國家如果忽視空中戰場,最後所要付出的代價都是相待巨大的,所以,各國都會加強自己的空中力量,那麼如何加強呢?當然是裝備優秀的戰鬥機了,自從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世界各國都對天空有了新的認識,也很快發現了飛機的軍事用途,給它加大航程,裝上機槍,安上座艙。於是第一架戰鬥機出現了,當第一架戰鬥機出現在敵人的上空時,可以想像他們是何等的恐懼。
  • 俄羅斯默許,精確打擊,美國戰勝阿富汗塔利班卻陷入戰爭泥潭
    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以阿富汗塔利班窩藏911事件的幕後黑手作為理由,向阿富汗展開了戰爭。美軍使用高科技空襲阿富汗,對塔利班進行精確打擊戰爭初期,美軍的空軍直接對阿富汗進行空襲,幾乎每天美軍的飛機都要把阿富汗轟炸幾次才結束一天的空襲任務,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美國就耗費了千億美元的炮彈,這僅是炮彈的費用,其他的開銷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