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留申另類設計,駕駛艙安裝在發動機上的伊爾-20強擊機

2020-12-06 北雁自南歸

英國航空裝備設計一路向前,包括3V轟炸機、閃電戰鬥機、ATL98運輸機等,只有更醜沒有最醜用在英國這些機型上一點也不意外。在大家對英式風格機型念念不忘時,蘇聯時代同樣也有很多醜到極致戰機,只不過出現頻率不高名聲不響。

今天要提到的這款主角是——伊爾-20強擊機,著名的伊留申設計局研製,二戰後期產物。以往大家對伊爾-2「黑死神」強擊機印象絕對深刻,對於它的改型伊爾-10也是厚愛有加,甚至還成為中國空軍第一代強擊機戰果豐碩。不過在伊爾-10之後伊留申還推出了伊爾-20強擊機,和看起來造型很常規的前輩想比,伊爾-20已經成為一款另類。

伊爾-2強擊機

下面這款非主流就是伊爾-20強擊機,按道理戰鬥機都追求流線型設計,這款機型反其道而行搞了個大腦袋頂著。伊爾-20強擊機是用於替代伊爾-10的試驗機,前面說到長相確實特別,第一眼看過去可以沒發現有意思的地方。不過認真看看會很驚訝的發現,原來螺旋槳發動機上方居然安裝了駕駛艙。

伊爾-20強擊機

1947年,伊爾-20開始研製要求火力及性能要強於伊爾-10,所以成品就是注意火力以及全金屬材質機體。駕駛艙設置在發動機上方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保證飛行員視野,飛行員可以穿過玻璃和槳葉觀察到水平位置以下37度範圍內目標。

視野對比

伊爾-20火力強悍,機翼兩側有4門23毫米火炮以及1門23毫米尾炮,機翼火炮還能調節角度以23度俯角向地面射擊。從圖一看機翼和尾部火炮很清晰,不過從圖二看好像機腹部分又多了兩門,實在搞不懂這款機型到底隱藏了多少奇葩設計。

伊爾-20強擊機
伊爾-20強擊機

1948年11月,原型機製造完成並於12月4日首飛,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515千米/小時(相比伊爾-10慢一些)。原因很簡單,飛機超重再加上駕駛艙這種設計阻力大增,而且裝備的M-47發動機問題較多比如嚴重的振動問題。

另外,由於發動機上方安裝了駕駛艙,如果發生事故需要緊急跳傘逃生。不知道飛行員有沒有勇氣,在離螺旋槳這麼近的地方跳傘,就算是常規迫降彎曲的槳還可能撞擊到駕駛艙。

伊爾-20強擊機三視圖

首飛之後接下來一年測試時間中,伊爾-20由於裝備更易出問題的M-47發動機,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問題。創新思維下點子很多,但效果並不理想還不如伊爾-10來的好用,同時噴氣時代到來,因此這款因外型被稱之為「駝背」的飛機沒等來量產,最後在1949年5月14日項目終止。

1948年到1949年的測試中發現,比伊爾-10速度慢且不成熟的M-47發動機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沒有能夠進行量產。試飛員們通常會以「駝背」來稱呼這架飛機。

伊爾-20強擊機

伊爾-20強擊機標配兩人,飛行員及機槍手各一名,實用升限7750米,最大飛行速度51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1680千米。除配套23毫米火炮外,還能攜帶1.2噸彈藥,包括132毫米火箭彈等。

伊爾-20強擊機

參考伊爾-10換裝發動機版本,這種掛載能力和A-10很類似,火力強大性能在螺旋槳式飛機中也是相當不錯。

伊爾-10換裝發動機版

相關焦點

  • 蘇聯設計的第一架寬體客機伊爾86,僅生產了106架,中國曾買了3架
    伊爾86是由蘇聯伊留申設計局設計的四發寬體客機,該機在1971年立項,1976年實現首飛,於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前投入商業運營,由於趕工等原因,該機在航程上並未達到設計要求,伊爾86主要用於2000-3000公裡的高密度航線。
  • 俄羅斯伊爾-80飛機如何在「末日」中撐起一片天?
    美國E-4是世界上第一種「末日飛機」 而蘇聯同樣不甘示弱,在20世紀 80 年代中期,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和「飛行」科學生產企業,開始啟動代號為「環形」的項目,即以伊爾 -86 客機為基礎,研製伊爾-80「末日飛機」。
  • 進擊的「小強」、四面夾縫中的唯一國產強擊機
    當年的教材早就找不到了,版本更無從查起,不過深色背景裡高昂著尖尖機頭的強-5,卻一直留在印象裡。幸好有萬能的網絡,竟然讓我找到一張。 強擊機也不是什麼新鮮機種,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研製並使用過強擊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雙方都大量使用強擊機用於對坦克作戰,二戰後,美國也大量研發了攻擊機,特別是其研製的A-10攻擊機,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對摧毀伊拉克坦克部隊發揮了很大作用。蘇聯軍隊在80年代初裝備蘇-25強擊機,主要用於反坦克和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在阿富汗戰場上曾廣泛使用。
  • 蘇聯高層都偏愛的一款強擊機,目標是超過A10,對地攻擊絲毫不弱
    拋棄了超音速的想法,老老實實的做一個中低空速的對地攻擊機,同時採用背負式雙發設計,提高了自身機體的防護水平,增長機翼和機身強度來增加自身的載彈量。如上這些特點也影響了後來,作為其競爭對手蘇-25"蛙足"強擊機的設計。
  • 伊爾76重裝上陣,為C919測試國產航發,未來將被運20代替
    在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史上,有一架非常重要的飛機,它就是試飛院的760號伊爾76,垂尾編號76456,這是專用於測試新發動機的空中試驗平臺。近年來我國發展的各型航空發動機,幾乎都要在這架飛機上進行飛行測試,調整成熟之後,才能定型生產。
  • 盤點歷史上那些四發民航客機,原來不止有波音747和空客A380
    /貨運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寬體民用飛機。基本設計上類似於雙發空中巴士A330,但是發動機多了2臺共裝備4臺。A340最初設計目的是要在遠程航線與波音747競爭,A340載客量較少,適宜遠程客運量少的航線。但其後期目標是要與波音777飛機競爭遠程與超遠程的飛機市場。但由於四發客機的經濟效益遠遠落後於性能更強的雙發客機,空客A340已經退出了大部分航空公司的運營。
  • 這次渦扇20真來了,運20換裝在即,試飛院伊爾76轉戰新任務
    在閻良試飛院,有一架功勳飛機,它就是760號伊爾76。這架伊爾76作為空中試飛平臺,搭載測試了很多新型發動機,比如運20的渦扇20發動機。過去的幾年時間,它在左翼內側安裝了一臺大直徑的渦扇20發動機,飛了數千架次上萬小時。而現在,它接到了新的任務,為C919測試國產CJ-1000A發動機。
  • 國產發動機渦扇20迎大考,運20關鍵性能受矚,載貨量增加約20%
    長久以來,中國在生產高質量戰機發動機方面一直面臨挑戰,導致其部分軍機依賴俄羅斯製造的發動機。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在測試國產的運-20渦扇-20引擎,該引擎可能會取代目前正在運20上使用的俄羅斯D-30KP-2引擎,並使運-20運輸機的運量增加20%左右。
  • 變後掠翼鞭笞者:雙二截擊機改的強擊機,印度空軍的飛行鐵棺材
    三十多年過去了,米格-27依然是印軍的主力戰機,這批米格-27在服役期間,至少有近100架出現過重大事故,墜毀了20架以上,因此,它也被印軍稱為「飛行棺材」。俄羅斯戰鬥機在世界上算是數一數二的,俄羅斯現代空軍的前線飛機主要有以下幾類:戰鬥機、轟炸機、突擊機、偵察機。
  • 俄羅斯TV7-117ST-01發動機已完成飛行平臺上所有測試
    導讀:據naukatehnika網站8月5日報導,用於俄羅斯新型伊爾-114-300客機的TV7-117ST-01發動機已在伊爾-76LL飛行平臺上成功完成了飛行測試周期。用於俄羅斯新型Il-114-300客機的TV7-117ST-01發動機已在Il-76LL飛行實驗室成功完成了測試周期
  • 空客重新設計A350控制面板 防止液體滲漏 對發動機造成危險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9月1日報導】空客公司為A350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抗液體綜合控制面板,旨在避免駕駛艙內出現飲料等液體意外溢出從而對發動機系統造成風險之所以會重新設計這個系統,是因為在2019年11月和2020年1月發生的兩起事故。A350-900飛機控制面板位於駕駛艙中央基座上,裝有發動機啟動系統和飛機監控系統,在這兩起事故中,由於飲料溢出撒到控制面板上,從而導致發動機系統停機。
  • 俄發動機提供不了中國所需推力,中國自己動手了!俄:美密切注視
    很明顯,俄羅斯人在當年伊爾-76運輸機無法滿足中國採購需求之後,出現了新的類似問題,D-30KP-2發動機提供不了中國運輸機所需要的推力,但除此之外,俄羅斯沒有更強大的發動機提供了。●中國人說幹就幹2005年,中國向俄羅斯採購38架的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俄羅斯不是不想賣,而是沒有生產能力滿足中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