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史上,有一架非常重要的飛機,它就是試飛院的760號伊爾76,垂尾編號76456,這是專用於測試新發動機的空中試驗平臺。近年來我國發展的各型航空發動機,幾乎都要在這架飛機上進行飛行測試,調整成熟之後,才能定型生產。比如運20所標配的渦扇20發動機,就是在760號伊爾76上進行測試的。
伊爾76測試渦扇20
除了渦扇20之外,在760號伊爾76的歷史上,還曾先後測試過渦扇10系列、渦扇15和渦扇18等發動機。而據媒體報導,今年,它即將承擔一個新任務,那就是為大客機C919測試國產的CJ-1000AX發動機。
伊爾76測試新型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CJ-1000AX是中國航飛商發目前正在研製的唯一一款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基本配置結構類似LEAP,未來將逐步取代C919正在使用的CFM LEAP-1C發動機,它在2017年實現核心機驗證點火,17年12月25日總裝整機,18年5月成功實現整機點火,而如今正在試車臺測試,接下來就要裝機進行飛行實測,外界估計這項工作在年內即可開始。
國產CJ-1000AX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一般來說,歐美先進發動機從核心機到上機試飛一般是5年左右,而CJ-1000AX到目前為止只用3年半左右的時間。上機試飛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外界預計CJ-1000AX在2025年才能取得國家認證,也就是說這款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要在760號伊爾76上試飛5年時間,比之前的研製時間還要長,由此也可見飛行平臺測試的重要性。
C919使用的CFM LEAP-1C發動機
實際上,要加快上機試飛的速度,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同時投入多架飛機,同步進行飛行測試工作,而這一塊隨著運20的批量服役已經變成現實。前不久,網絡上曾有照片顯示一架運20的左翼外側掛架上,安裝了一臺新型發動機,其直徑比D30還要小,顯然這是一臺戰鬥機使用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外界猜測它是為FC31標配的渦扇19中推。
運20測試新型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不管推測是否正確,這個畫面的出現都意味著除760號伊爾76之外,試飛院又多了一個空中試驗平臺,在CJ-1000AX的飛行測試中,伊爾76和運20可以同時發力,讓C919儘早用上國產渦扇發動機。
760號伊爾76空中試飛平臺
實際上,在運20和伊爾76之前,我國一直採用一架086號轟6作為發動機空中試驗平臺,它將機腹彈艙改為一個可伸縮的發動機掛架,曾測試過渦扇6。渦扇6是為轟6大改、轟8、老運9、殲9、強6、殲13等6種戰機配套的先進動力系統,研製歷時近20年,前後經歷了57個方案論證,發展了至少5個型號,共生產了10臺樣機,最終在1983年停止研製,可謂十分可惜。
086號轟6發動機飛行測試平臺
而除了086號轟6之外,我國還在079號運8上,測試了渦槳-6C發動機和6槳葉等速羽化和可逆螺旋槳,現在已經成功應用在運8高新平臺、運9和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上。值得一提的是,079號運8主業是雷達電子試驗機,它曾為殲11測試過機載雷達,而測試新型渦槳發動機,只是它的副業而已。
079號運8雷達電子試驗機
運8雷達電子試驗機
發動機空中試飛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我們只有760號伊爾76這一個測試平臺,是因為大型運輸機依賴於從國外進口,非常寶貴,捉襟見肘。而現在隨著運20產量的提升,出廠和服役規模已接近40架,不妨多改裝幾架用於同時測試新型發動機,儘早根治我國飛機的「心臟病」問題。
伊爾76發動機飛行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