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美國馬丁187「巴爾的摩」輕轟炸機

2021-01-08 騰訊網

馬丁187「巴爾的摩」是由馬丁「馬裡蘭」輕轟炸機發展而來,根據英國訂貨生產,1941年10月50架「巴爾的摩」Mk I(AG685)裝船運往英國的利物浦的伯頓伍德進行測試。首批的150架「巴爾的摩」Mk I和Mk II轟炸機都沒有安裝動力機背炮塔,Mk I機背裝單管7.7毫米維克斯K型機槍,而Mk II型改為雙管機槍。

由於皇家空軍缺乏中型和輕型轟炸機,1942年1月首批「巴爾的摩」均裝備駐防埃及尚杜爾的第223中隊,用於改裝訓練。第二個換裝「巴爾的摩」的是第55中隊,該中隊換裝的是Mk III轟炸型,它裝備了博爾頓-保羅動力炮塔,該炮塔配雙管或四管7.7毫米白朗寧機槍,第55中隊參加了加查拉戰役,1942年5月託布魯克陷落。

第55和第223中隊繼續在昔蘭尼加地區作戰。這兩個中隊與駐防阿米尼亞的第21戰鬥群和裝備著道格拉斯「波斯頓」Mk III的第12和第24中隊構成了英國北非沙漠戰區轟炸機部隊的主力。「巴爾的摩」還裝備第69中隊和第203中隊執行對班加西和託布魯克德軍非洲軍團軍營和機場的偵察任務。

阿拉曼戰役後「巴爾的摩」繼續在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作戰。實戰證明該機堅固耐用,易於操縱。1943年皇家空軍是「巴爾的摩」Mk IIIA的主要用戶,還根據訂單為美國陸軍航空兵生產,型號名稱為A-30。該機的變化在於用馬丁250CE雙管12.7毫米白朗寧機槍炮塔取代了博爾頓-保羅動力炮塔。「巴爾的摩」Mk IV(A-30A)與「巴爾的摩」Mk IIIA差別不大。「巴爾的摩」中最後一種型號是Mk V,換裝懷特GR-2600發動機,翼上裝12.7毫米機槍。

「巴爾的摩」在皇家空軍駐防義大利和西西里部隊中服役到1945年5月,還在自由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空軍中作戰。根據《租借法案》許多「巴爾的摩」交付給土耳其。該機共生產1575架,最後一型稱為FW880(「巴爾的摩」Mk V),1944年5月交付皇家空軍。

參數:

型號:Martin Baltimore Mk III

類型:四座輕型/中型轟炸機

動力:兩臺1660馬力懷特「旋風」GR-2600-19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3555米最大平飛時速486公裡,爬升至4570米需12分鐘,實用升限7315米,標準航程1530公裡

重量:空重689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0433公斤

尺度:翼展18.69米,長14.77米,高5.41米,翼面積50.03平米

武器:四挺7.7毫米機翼白朗寧機槍,兩挺(或四挺)7.7毫米白朗寧機背炮塔機槍和兩挺7.7毫米機腹機槍,最大炸彈載彈量907公斤

相關焦點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川崎Ki-48輕轟炸機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遇到了蘇聯援助中國的SB-2輕轟炸機軍方要求川崎公司立即研發類似的高速雙發輕轟炸機,不僅要有較大的載彈量,更要求最大平飛時速達到485公裡,這就是1938年1月出現的Ki-48輕轟炸機。該機為中單翼布局,常規尾輪式可收放起落架。樣機裝兩臺川崎Ha-25星型活塞發動機,發動機安裝在機翼前緣的短艙中,機身可容納4名機組成員,四人為駕駛員、投彈手,導航員和無線電員兼射手,機身內有炸彈艙。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21陸攻九七式重轟炸機
    三菱Ki-21(陸航九七式重轟炸機)是針對日本陸軍航空兵1936 參數: 型號:Mitsubishi Ki-21-IIb 類型:五座中型轟炸機 動力:兩臺1500馬力三菱Ha-101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4720米高度最大平飛時速486公裡,巡航時速380公裡,爬升至6000米需13分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30俯衝轟炸機
    1936年5月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公開了用於替代當時在役的三菱Ki-2和川崎Ki-3轟炸機的新一代轟炸機的技術要求 該機首次參加實戰是在1938年的日本侵華戰爭,性能優異,這是由於日本轟炸機在此階段能獲得足夠的空中護航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中島Ki-49「怒龍」中型轟炸機
    Helen轟炸機還裝備了駐防蘇門答臘沙班和棉蘭的第12戰隊,參加了對緬甸、和東印度的作戰,還與Ki-21 1943年8月皇家空軍和美國第五航空隊開始發起進攻作戰,此時中島製造出六架Ki-49-III轟炸機原型機
  • 馬丁轟炸機,作為中國空軍遠徵日本的座機,其戰鬥性能究竟如何?
    飛虎隊最終,在七七事變爆發一年後,中國空軍的精銳力量在無法得到資源保障和後勤補充的情況下,逐漸被日本軍機一一擊敗,直到蘇聯援華、美國援華航空志願隊的出現逐漸改變日本軍機在中國戰場上一枝獨秀的局面。那麼,我們再回到轟炸機這個主題上。前文說過七七事變前中國空軍的規模大概為305架作戰飛機,而轟炸機也僅有96架。
  • 蘇聯山寨的美國轟炸機,專為向美國投擲原子彈而生,可惜有去無回
    早在上世紀30年代,蘇聯就在引進的美制馬丁轟炸機基礎上山寨成功了自己的SB-2快速轟炸機,雖然當時蘇聯航空技術大幅落後於歐洲和美國,但某種意義上說,蘇聯走了與日本類似的道路,就是突出強調某方面性能,與日本零式戰鬥機犧牲防護來獲得超強機動性和遠航程不同,SB-2轟炸機尋求的優勢是速度。
  • 二戰木質輕型轟炸機---英國「蚊式」偵察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是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二戰爆發之初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二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
  • 萬能博士,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容克斯Ju88轟炸機
    眾所周知,轟炸機是空中的堡壘,能夠攜帶大量的飛彈對地實行轟炸,同時也可以攜帶反艦飛彈、魚雷等對敵方軍艦進行轟炸。轟炸機從一次世界大戰問世之後,一直發展到現在,經歷了百年左右的時間,依舊是空軍當中的重要的一支進攻力量。其實轟炸機進入黃金時期時是在二戰爆發期間,戰爭的需求問世了一大批先進的轟炸機出現在了戰場當中。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前文我們已了解了戰後的英國岸基和艦載戰鬥機,接下來介紹的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分,攻擊機和轟炸機。二戰時期,戰鬥機的多任務能力逐步擴展,到了戰爭後期,大型單發戰鬥機載彈能力已達到了輕型轟炸機水平。所以戰後從整個趨勢上說轟炸機和專用攻擊機都在走下坡路,不獨英國一家如此。我也就不細分了,所有型號不論岸基還是艦載統統歸成一類,剛好能湊齊一篇。
  • 最得意的傑作,美國取得多項第一的轟炸機,馬丁公司B-10轟炸機
    杜黑的《制空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威廉·米切爾組織「馬丁」轟炸機炸沉了一艘退役之後的戰列艦,用實驗手段向外界證明了轟炸機在空軍當中的重要性。馬丁飛機公司推出Model-123型方案美國知道轟炸機的重要性之後,便開始在轟炸機上投入重金,在1929年美國發布了招標雙引擎轟炸機項目,但是並沒有為新雙引擎轟炸機要求具體的指標。馬丁飛機公司知道美國發布招標雙引擎轟炸機項目之後,立即就開始自籌資金研製雙發轟炸機。在當時馬丁飛機公司是完全沒有設計與建造轟炸機的經驗的。
  • 二戰時的轟炸機竟然是木頭做的!
    木製轟炸機二戰時期,傳統飛機的鋁可能會匱乏,故用木材代替鋁材,製造出身輕如燕的作戰飛機。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生產的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一度被譽為「木頭奇蹟」。這是木材成功應用在飛機上的最早案例。被用來製造「蚊」式戰鬥轟炸機的木材就是世界上最輕的木頭——巴沙木。
  • 二戰德國最拿得出手的戰機—Ju88轟炸機,又被稱為「萬金油」戰機
    在二戰出現很多有名的轟戰機,英國的木製「蚊」式轟炸機,美國的B-29轟戰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然而在德國出現過一款「萬金油」轟炸機—JU88轟炸機。JU88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它最初設計是具備俯衝式能力的高速中型轟炸機,結果一不小心就變成多用途的作戰飛機,它使用的是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它的最大速度能達到470KM/h。它是單翼布局,懸臂梯形上反下單翼。
  • 兩架馬丁轟炸機遠徵日本,卻並沒有投下炸彈,而是實行紙片轟炸
    擔任這項重任的是美國「馬丁-139WC」遠程轟炸機。該計劃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準備,飛機經改裝增加了短波電臺和無線電定向儀,從漢口經南昌、廣州、寧波一帶增開七座對空聯絡電臺。原計劃以「馬丁」飛機剩餘油彈量攜帶一部分宣傳品,或用蔣介石專機全部攜帶宣傳品隨同「馬丁」飛機出發,直到最後才決定,「馬丁」飛機卸下炸彈,全部攜帶宣傳品。
  • 月球背面藏有二戰轟炸機嗎?嫦娥4號找到了答案,中國人真了不起
    ,照片顯示,在月球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竟然存在一架美軍二戰時期的B-26轟炸機,而在1945年美軍5架轟炸機在百慕達恰好神秘失蹤,於是有人把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認為月球上隱藏二戰轟炸機是真的,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月球背面藏有二戰轟炸機,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裡告訴你真相
    曾經網絡上曝光過一張有關月球背面的照片,引發了網友關於月球是否為外星人基地的大討論,這張照片就是著名的「月球背面隱藏著二戰轟炸機」照片。,可是在上世紀人類沒有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過,而且當時高空拍照技術不是很先進,因此導致人類對月球背面的情況知之甚少,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月球背面總是出現諸如存在外星人基地、月球背面隱藏二戰轟炸機這些傳聞,直到2019年1月3日這些傳聞最終被一一打破,為什麼是這一天呢?
  • 月球背面藏有二戰轟炸機,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裡告訴你答案
    曾經網絡上曝光過一張有關月球背面的照片,引發了網友關於月球是否為外星人基地的大討論,這張照片就是著名的「月球背面隱藏著二戰轟炸機」照片。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顯示,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裡面,赫然放置著一架二戰時期的B-26轟炸機,而且照片表面看上去真實度非常高,毫無違和感,照片曝光之後,有人認為這應該是真的,月球背面有可能是外星人基地,是他們把地球上的轟炸機放置在月球背面隕石坑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張照片是PS的,月球已經證明不適宜生命居住,上面怎麼可能存在外星人
  • 盤點抗戰中國空軍重型轟炸機:德國提和蘇聯都提供了戰略大殺器
    馬丁139WC轟炸機十四中隊徐煥升遠徵日本時的座機1403號——馬丁139WC轟炸機雖然當時的中國空軍只有數量有限的重型轟炸機,但來源仍然五花八門。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曾經「紙片轟炸」日本本土的馬丁139WC型轟炸機了。馬丁139WC型是美軍B-10轟炸機的外銷型。雖然在中國空軍手上成功地執行了向日本本土空投傳單的任務,但其在世界大戰中的總體表現平平。
  • 有二戰轟炸機?還是外星人基地?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就曾經發射過阿波羅號,對於月球進行探索,雖然當時的阿姆斯特朗已經登上月球,並且在月球留下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第一個腳印,但是這都是對於月球的正面探索。隨著科技越來越深入,人類才知道原來月球還有的背面一說,因為特有的潮汐功能鎖定。所以月球只能夠有一面面向地球,背面永遠是和地球相背離了,那麼問題來了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麼呢?
  • 揭秘二戰美軍「阿佛洛狄忒」計劃 轟炸機系改裝
    (原標題:揭秘二戰美軍「半人操巡航飛彈」計劃)美軍「阿佛洛狄忒」計劃功敗垂成1944年夏天,一群轟炸機飛行員被召喚到位於美國西南部莫哈韋沙漠中的陸軍航空隊基地,對B-17轟炸機做特殊驗證。
  • 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研發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的辛酸歷史
    90年代是B-52轟炸機使用的鼎盛時期,有600多架B-52各型飛機在美國戰略空軍服役,以後大多數早期型號先後退役。2006年一次紀念性飛行中,一架B-17空中堡壘(前)伴隨一架B-52同溫層堡壘(後)並肩飛行美國空軍現在預算讓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屆時其服役時間將高達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