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Ki-49「怒龍」於1938年設計完成,用於取代日本陸航中頗為成功的Ki-21重轟炸機,Ki-21主要裝備駐防滿洲和中國的航空戰隊。中島Ki-49「怒龍」被盟軍方面稱為Helen。該機從各方面看都可算精心設計,但其實性能並不足以滿足1942年時賦予的多種作戰任務。
該機最初生產型為Ki-49-1,交付駐防中國的第61戰隊。1939年以原型機為標準的後續型號開始量產,裝兩臺950馬力中島Ha-5 KAI星型活塞發動機,預生產型則換裝更強勁的1250馬力Ha-41星型活塞發動機。從外觀上看Helen頗具欺騙性,因為比例關係它看起來很大,但尺度與洛克希德的「哈德遜」其實差別不大。不大的機身內要塞進7到8個人。
1942年春該機開始著手常規的改裝升級以提升性能,主要改進在於防護性和自衛火力。改進後型號代號為中島Ki-49-IIa,裝兩臺中島Ha-109星型活塞發動機,該發動機的轉速有所提高,飛行速度更快,防護性能由於加裝了5毫米裝甲鋼板和新的橡膠自封油箱而大為提高,自衛火力更強大。Ki-49-IIb的武器升級為12.7毫米Ho-103型機槍。Hi-49-IIa和Ki-49-IIb於1942年夏季交付駐防中國的第7和第61戰隊,參加了對重慶和陳納德「飛虎隊」的作戰行動。
Helen轟炸機還裝備了駐防蘇門答臘沙班和棉蘭的第12戰隊,參加了對緬甸、和東印度的作戰,還與Ki-21共同執行了對加爾各答的空襲。1943年第7和第61戰隊的Ki-61還對達爾文的皇家空軍基地進行了空襲。Ki-49在紐幾內亞戰役中遭受了巨大損失,此戰中第4航空軍韋瓦克島上的機場遭到了盟軍持續不斷的轟炸。
1943年8月皇家空軍和美國第五航空隊開始發起進攻作戰,此時中島製造出六架Ki-49-III轟炸機原型機。該機裝兩臺強大的2420馬力發動機。其他測試樣機還有Ki-58護航戰鬥機和Ki-80護航轟炸機。Ki-49共生產819架。1944年菲律賓戰役後Ki-49越來越多用於自殺攻擊。
參數:
型號:Nakajima Ki-49-IIa Donryu
類型:7/8座中型轟炸機
動力:兩臺1450馬力中島Ha-109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5000米高度最大平飛時速492公裡,巡航時速350公裡,爬升至5000米需13分39秒,實用升限9300米,最大航程2950公裡
重量:空重653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1400公斤
尺度:翼展20.42米,長16.50米,高4.25米,翼面積69.05平米
武器:5挺手動7.7毫米89式機槍(機頭、機尾、機腹、後艙),機背炮塔中裝一門固定式20毫米Ho-機炮,可掛炸彈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