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製的傳奇——德哈維蘭「蚊式」戰鬥轟炸機

2021-01-08 中國航空新聞網

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

「蚊式」是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其設計製造和作戰理念反映出德哈維蘭公司敢於創新的設計思想。蚊式」是二戰中為數不多的木質飛機之一,被譽為「木頭奇蹟」。「蚊式」在突破了官僚主義的重重阻礙後才得以進入皇家空軍服役,最終繁衍出十幾種型號數千架飛機的大家族,為二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3年1月31日,當天上午戈林準備在柏林的閱兵式上講演。早上,英國第105中隊的「蚊」式從柏林上空編隊飛過,閱兵式不得不取消。改在下午進行的閱兵式又因為第139中隊的「蚊」式再次飛臨柏林上空而再次取消,準備下午發表鼓勵性演說的戈培爾也被迫取消演講。這兩次轟炸雖然一枚炸彈都未投下,但卻使戈林、戈培爾誇下的「沒有任何敵機能在白天飛臨柏林上空的海口,變成了笑話。戈林對此大為震怒,在德國空軍部的一次講話中說:我看見「蚊」式後非常羨慕....英國人能夠得到比我們多得多的鋁材,卻發展了這樣一種優雅的木頭飛機,連英國的鋼琴廠都能大批製造,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和他們相比,我們作了些什麼呢?....沒有什麼是英國人做不到的,英國人是天才,我們是傻瓜。

戈林提到的就是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生產的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蚊」式飛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它有幾大奇特之處:一是採用全木結構;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這種集轟炸、戰鬥、偵察、教練、聯絡、反潛於一身的木頭飛機曾活躍在地域廣闊的歐亞戰線上,是當時聞名四海的飛機。

德哈維蘭公司的創始人傑佛裡•德哈維蘭

「蚊」式飛機誕生於英國久負盛名的德·海維蘭飛機工廠。該公司曾在大戰前十多年間製造出一系列外形優雅美觀的輕中型民用飛機,對多發動機飛機的製造也有一定經驗。代表作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維蘭公司建議英國皇家空軍發展一種快速轟炸機,速度達到超過戰鬥機,由此能夠不攜帶自衛武器。

DH91信天翁(Albatross)

保守的英國空軍部對當時主流的多炮塔轟炸機情有獨鍾,認為非武裝的轟炸機在戰場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絕了德.哈維蘭公司的建議。但德.哈維蘭公司並未放棄計劃,自己出資將計劃向前推進。由工程師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領導的設計班子按載彈454千克,航程2400千米,速度644千米/小時的設計目標進行設計。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飛機的自重必須減輕。首先,飛機不再裝自衛武器的炮塔,機組人員從6人減到2人。其次,採用特殊的木質結構。

飛機發展史上輕金屬結構取代木結構或鋼管/木蒙皮混和結構的原因是輕金屬結構強度更強、重量更輕,新飛機採用傳統木材結構顯然是達不到減重的目的的。德.哈維蘭公司的設計師決定採用一種少見的木質結構——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

「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最早是由一個小飛機製造公司,LWF飛機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飛機上採用。生產量很小的LWF V飛機僅有捷克空軍裝備。1922年美國諾斯若普公司在S-1雙翼機上也採用這種結構。先用混凝土製造一個21英尺長的模具,然後將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蓋上模具的蓋子。此時,再向中間的橡膠氣囊中充入壓縮空氣,待乾酪膠固化後即形成一片木結構,將左右兩片木結構對合,就成為木質膠合結構的機身。1922年8月,這種結構獲得美國專利。由於生產成本低廉,S-1飛機被稱為「窮人的雙翼機」。

「蚊式」的木製結構與工藝

「蚊」式在此結構基礎上再進行改進,將木質膠合結構中間的木料改為一種輕質木材——巴爾沙木(Balsa,和我國的泡桐類似),木質結構重量進一步減少,強度有所增強。它採用常規布局:平直中單翼,前緣平直,後緣前掠,備有襟翼與副翼。機翼的梯形比比較大,在中央翼的前緣設有開裂式散熱器進氣口,減少了外表突出物。「蚊」式機機頭鈍圓,視用途不同,或集中安裝多門槍炮,或改裝透明的投彈手視察窗,或架設機載雷達天線……橢圓形斷面的機身平滑而修長,機尾尖細,並裝有漂亮的半橢圓形尾翼,三舵蒙有上漆的亞麻布。機翼下有2臺發動機短艙,後端流線形修形考究,大直徑低壓主輪胎適合於簡易機場的起落。雙座座艙十分緊湊,座艙蓋突出於機頭上方,多框架形式,視界良好。

採用全木質結構是德.哈維蘭公司最具深謀遠慮的的決定,充分預見到戰時英國的鋁合金將出現匱乏,掌握飛機金屬結構製造技術的工人也將十分短缺,木質的飛機能夠由任何技術熟練的木匠進行生產,英國的鋼琴廠、櫥櫃廠、家具廠都能投入飛機的生產。

1940年3月1日,英國空軍因為戰爭爆發後需要高性能的飛機而和德.哈維蘭公司籤定了DH98轟炸機50架(含原型機)的合同(B1/40),並核准正式名稱為「蚊」式。敦刻爾克撤退後,因隨時面臨德軍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復執行合同。原型機試製過程中,正是不列顛之戰最緊張的時候,德.哈維蘭公司的Hatfield工廠附近被德國飛機反覆轟炸,工作人員不得不經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這樣,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機(W4050)進行試飛。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邏飛機的誤擊,飛機漆成顯眼的明黃色。

被德軍轟炸機炸毀的哈特菲爾德工廠

經過試飛,「蚊」式顯露出巨大的潛力,引起英國空軍的重視。「蚊」式自重、發動機功率、航程約為「噴火」的兩倍,但速度比「噴火」快(1941年2月的試飛中,曾經達到631千米/小時的速度);升限達1.1千米;尤其是在載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設計指標(在DZ594/G號上曾經進行攜帶4000磅Cookie Bomb炸彈的試驗,四倍於設計載彈量;在一次試驗中,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給飛機裝上10000磅的壓艙物,飛機仍然安全起飛)。

「蚊」式飛機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隊的四架B.IV型參加對科隆的「千機轟炸」。之後,「蚊式」參加了幾乎每一次夜間轟炸行動。由於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國截擊戰鬥機的截擊,通常做為轟炸機編隊的前導機。在飛臨目標上空後,用燃燒彈在目標區炸出火光,為後續重型轟炸機編隊指示目標。德國對「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沒有能夠有效截擊「蚊」式的飛機,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間戰鬥型服役後,情況才稍有改觀。為了截擊「蚊」式,德國還專門摹仿「蚊」式的結構,設計了全木結構的FM Ta-154來對抗「蚊」式。德國人對木結構本身並不在行,Ta-154在試飛中結構多次出現破壞,加上生產膠水的工廠被盟軍炸毀,Ta-154未能批生產。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對法國德佔區的Bordeaux (波爾多)和La Pallice成功地進行了照相偵察並成功地擺脫了敵機追擊的「蚊」式飛機第一次向世人亮相之後,「高速木頭飛機」的大名從此不脛而走。

1942年5月31日參加了對德國科隆的「千機大空襲」。數量不多的「蚊」式飛機穿插在大型飛機編隊中,掛著4顆227千克的炸彈,或單機攻擊,或幾架編組集中投彈。「蚊」式在轟炸時既可作高空水平轟炸,又可作低空點狀小型目標精密投彈。當戰略轟炸機在夜間大批飛向敵陣時,「蚊」式飛機在更多場合是充當嚮導的角色,為大機群尋找並標定目標位置或投下照明彈,這就需要它一馬當先,飛在最前面。為了對大型機飛行員作出明確的口頭指示和戰前鼓動,不少「蚊」式飛行員還專門通過進修學習用優雅而標準的英語喊話。據統計,光是擔任嚮導任務的「蚊」式飛機就向德寇扔下過15000噸炸彈。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長途奔襲,攻擊位於奧斯陸中心的德國蓋世太保司令部大樓,以燒毀大樓中的挪威抵抗運動的資料和檔案,避免抵抗運動遭到破壞。「蚊」式飛機成功地炸毀了大樓,臨近的街區未被破壞。

1944年1月,法國抵抗運動通知英國情報部門,在法國亞眠的監獄裡關押著100多個英國空軍的被俘飛行員。為營救這些飛行員,必須用飛機精確的在監獄的外牆上炸開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時摧毀德國看守的營房。2月18日晚10點55分,19架「蚊」式從英國機場起飛,在「颱風」飛機的護航下執行『Ericho』計劃。「蚊」式準確地在監獄的圍牆上炸開一個大缺口,並且炸毀了看守的營房。絕大多數飛行員在抵抗運動的接應下安全脫險。

執行「探路」任務的「蚊式」B.IX,投下熱焰彈為夜間重型轟炸機編隊指示目標

「蚊」式FB.XVIII 多用途戰鬥機在裝備海岸警備司令部後被用來襲擊進入或離開法國德佔區「U」艇基地的德國潛艇。在潛艇進出港口時都要在港口外的淺海區域保持水面航行狀態,此時的潛艇容易被飛機攻擊。為了保證潛艇的安全,德國人為在此航行階段的潛艇組織嚴密的護航,使用的護航船隻為掃雷艇和一種鋼網水泥船殼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憑藉機上的大口徑火炮、炸彈和大速度在這時發動攻擊。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VI和2架FB.XVIII攻擊La Pallice港出發,由4艘M型掃雷艇、兩艘『Sperrbrecher『護航的U-960,和護航船隊發生激烈戰鬥,U-960被嚴重毀損,3艘掃雷艇被擊傷,兩架「蚊」式被擊傷,一架被擊落。據資料記載,一共有8艘U艇為「蚊」式擊沉,分別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國還利用「蚊」式的性能優點執行若干特殊任務:秘密往來於中立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英國間,運送外交郵袋、信使、英國急需的滾珠軸承、特殊人員等。著名的物理學家玻爾在逃脫納粹追捕後就是被裝在「蚊」式的炸彈艙內送到英國的。在飛越挪威德國設防地區時飛機儘量飛得高,避免被敵機截擊,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蚊式」對柏林的騷擾性轟炸被做成海報廣為宣傳

最有趣的是,「蚊」式飛機經常發揮它速度快,善於夜間飛行等特長,在夜間單機獨闖敵後,有意增加德國大後方的空襲警報次數。1944年2月23日夜間,「蚊」B.Mk.9開始掛裝單枚重量達1800千克的巨型炸彈空襲重要目標。而在以往,這樣的超級炸彈只有大型轟炸機才能運載。同年夏季,「蚊」式轟炸機參加了空襲V—1飛彈發射陣地的行動,要摧毀一個陣地,動用「米切爾」(B—25)至少要投下219噸炸彈,動用「入侵者」(B—26)則需投下182噸炸彈,動用「空中堡壘」(B—17)需投下165.4噸炸彈,而動用「蚊」式轟炸機,竟只需投下39.8噸炸彈即可奏效!由「蚊」B.Mk.16組成的「夜間輕型轟炸機攻擊隊」對柏林進行過幾百次騷擾性攻擊,1945年2月20日以後的連續36個夜晚,每天都有這種飛機進入柏林投彈,1945年5月2日,第8聯隊的一些「蚊」B.Mk.16飛機轟炸了基爾地區,成為英國轟炸機在大戰中的最後一次空襲行動。在整個戰爭期間,僅皇家空軍轟炸機軍團中的「蚊」式轟炸機就出動過39795架次,投下十多萬顆炸彈,其中僅有254架被擊落,每2000架次行動僅損失1架,創造了敵地上空空襲的最低損害記錄,戰損率只有千分之六點三,還不及一般轟炸機的三分之一,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

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

「蚊式」是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其設計製造和作戰理念反映出德哈維蘭公司敢於創新的設計思想。蚊式」是二戰中為數不多的木質飛機之一,被譽為「木頭奇蹟」。「蚊式」在突破了官僚主義的重重阻礙後才得以進入皇家空軍服役,最終繁衍出十幾種型號數千架飛機的大家族,為二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3年1月31日,當天上午戈林準備在柏林的閱兵式上講演。早上,英國第105中隊的「蚊」式從柏林上空編隊飛過,閱兵式不得不取消。改在下午進行的閱兵式又因為第139中隊的「蚊」式再次飛臨柏林上空而再次取消,準備下午發表鼓勵性演說的戈培爾也被迫取消演講。這兩次轟炸雖然一枚炸彈都未投下,但卻使戈林、戈培爾誇下的「沒有任何敵機能在白天飛臨柏林上空的海口,變成了笑話。戈林對此大為震怒,在德國空軍部的一次講話中說:我看見「蚊」式後非常羨慕....英國人能夠得到比我們多得多的鋁材,卻發展了這樣一種優雅的木頭飛機,連英國的鋼琴廠都能大批製造,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和他們相比,我們作了些什麼呢?....沒有什麼是英國人做不到的,英國人是天才,我們是傻瓜。

戈林提到的就是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生產的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蚊」式飛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它有幾大奇特之處:一是採用全木結構;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這種集轟炸、戰鬥、偵察、教練、聯絡、反潛於一身的木頭飛機曾活躍在地域廣闊的歐亞戰線上,是當時聞名四海的飛機。

德哈維蘭公司的創始人傑佛裡•德哈維蘭

「蚊」式飛機誕生於英國久負盛名的德·海維蘭飛機工廠。該公司曾在大戰前十多年間製造出一系列外形優雅美觀的輕中型民用飛機,對多發動機飛機的製造也有一定經驗。代表作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維蘭公司建議英國皇家空軍發展一種快速轟炸機,速度達到超過戰鬥機,由此能夠不攜帶自衛武器。

DH91信天翁(Albatross)

保守的英國空軍部對當時主流的多炮塔轟炸機情有獨鍾,認為非武裝的轟炸機在戰場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絕了德.哈維蘭公司的建議。但德.哈維蘭公司並未放棄計劃,自己出資將計劃向前推進。由工程師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領導的設計班子按載彈454千克,航程2400千米,速度644千米/小時的設計目標進行設計。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飛機的自重必須減輕。首先,飛機不再裝自衛武器的炮塔,機組人員從6人減到2人。其次,採用特殊的木質結構。

飛機發展史上輕金屬結構取代木結構或鋼管/木蒙皮混和結構的原因是輕金屬結構強度更強、重量更輕,新飛機採用傳統木材結構顯然是達不到減重的目的的。德.哈維蘭公司的設計師決定採用一種少見的木質結構——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

「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最早是由一個小飛機製造公司,LWF飛機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飛機上採用。生產量很小的LWF V飛機僅有捷克空軍裝備。1922年美國諾斯若普公司在S-1雙翼機上也採用這種結構。先用混凝土製造一個21英尺長的模具,然後將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蓋上模具的蓋子。此時,再向中間的橡膠氣囊中充入壓縮空氣,待乾酪膠固化後即形成一片木結構,將左右兩片木結構對合,就成為木質膠合結構的機身。1922年8月,這種結構獲得美國專利。由於生產成本低廉,S-1飛機被稱為「窮人的雙翼機」。

「蚊式」的木製結構與工藝

「蚊」式在此結構基礎上再進行改進,將木質膠合結構中間的木料改為一種輕質木材——巴爾沙木(Balsa,和我國的泡桐類似),木質結構重量進一步減少,強度有所增強。它採用常規布局:平直中單翼,前緣平直,後緣前掠,備有襟翼與副翼。機翼的梯形比比較大,在中央翼的前緣設有開裂式散熱器進氣口,減少了外表突出物。「蚊」式機機頭鈍圓,視用途不同,或集中安裝多門槍炮,或改裝透明的投彈手視察窗,或架設機載雷達天線……橢圓形斷面的機身平滑而修長,機尾尖細,並裝有漂亮的半橢圓形尾翼,三舵蒙有上漆的亞麻布。機翼下有2臺發動機短艙,後端流線形修形考究,大直徑低壓主輪胎適合於簡易機場的起落。雙座座艙十分緊湊,座艙蓋突出於機頭上方,多框架形式,視界良好。

採用全木質結構是德.哈維蘭公司最具深謀遠慮的的決定,充分預見到戰時英國的鋁合金將出現匱乏,掌握飛機金屬結構製造技術的工人也將十分短缺,木質的飛機能夠由任何技術熟練的木匠進行生產,英國的鋼琴廠、櫥櫃廠、家具廠都能投入飛機的生產。

1940年3月1日,英國空軍因為戰爭爆發後需要高性能的飛機而和德.哈維蘭公司籤定了DH98轟炸機50架(含原型機)的合同(B1/40),並核准正式名稱為「蚊」式。敦刻爾克撤退後,因隨時面臨德軍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復執行合同。原型機試製過程中,正是不列顛之戰最緊張的時候,德.哈維蘭公司的Hatfield工廠附近被德國飛機反覆轟炸,工作人員不得不經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這樣,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機(W4050)進行試飛。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邏飛機的誤擊,飛機漆成顯眼的明黃色。

被德軍轟炸機炸毀的哈特菲爾德工廠

經過試飛,「蚊」式顯露出巨大的潛力,引起英國空軍的重視。「蚊」式自重、發動機功率、航程約為「噴火」的兩倍,但速度比「噴火」快(1941年2月的試飛中,曾經達到631千米/小時的速度);升限達1.1千米;尤其是在載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設計指標(在DZ594/G號上曾經進行攜帶4000磅Cookie Bomb炸彈的試驗,四倍於設計載彈量;在一次試驗中,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給飛機裝上10000磅的壓艙物,飛機仍然安全起飛)。

「蚊」式飛機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隊的四架B.IV型參加對科隆的「千機轟炸」。之後,「蚊式」參加了幾乎每一次夜間轟炸行動。由於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國截擊戰鬥機的截擊,通常做為轟炸機編隊的前導機。在飛臨目標上空後,用燃燒彈在目標區炸出火光,為後續重型轟炸機編隊指示目標。德國對「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沒有能夠有效截擊「蚊」式的飛機,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間戰鬥型服役後,情況才稍有改觀。為了截擊「蚊」式,德國還專門摹仿「蚊」式的結構,設計了全木結構的FM Ta-154來對抗「蚊」式。德國人對木結構本身並不在行,Ta-154在試飛中結構多次出現破壞,加上生產膠水的工廠被盟軍炸毀,Ta-154未能批生產。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對法國德佔區的Bordeaux (波爾多)和La Pallice成功地進行了照相偵察並成功地擺脫了敵機追擊的「蚊」式飛機第一次向世人亮相之後,「高速木頭飛機」的大名從此不脛而走。

1942年5月31日參加了對德國科隆的「千機大空襲」。數量不多的「蚊」式飛機穿插在大型飛機編隊中,掛著4顆227千克的炸彈,或單機攻擊,或幾架編組集中投彈。「蚊」式在轟炸時既可作高空水平轟炸,又可作低空點狀小型目標精密投彈。當戰略轟炸機在夜間大批飛向敵陣時,「蚊」式飛機在更多場合是充當嚮導的角色,為大機群尋找並標定目標位置或投下照明彈,這就需要它一馬當先,飛在最前面。為了對大型機飛行員作出明確的口頭指示和戰前鼓動,不少「蚊」式飛行員還專門通過進修學習用優雅而標準的英語喊話。據統計,光是擔任嚮導任務的「蚊」式飛機就向德寇扔下過15000噸炸彈。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長途奔襲,攻擊位於奧斯陸中心的德國蓋世太保司令部大樓,以燒毀大樓中的挪威抵抗運動的資料和檔案,避免抵抗運動遭到破壞。「蚊」式飛機成功地炸毀了大樓,臨近的街區未被破壞。

1944年1月,法國抵抗運動通知英國情報部門,在法國亞眠的監獄裡關押著100多個英國空軍的被俘飛行員。為營救這些飛行員,必須用飛機精確的在監獄的外牆上炸開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時摧毀德國看守的營房。2月18日晚10點55分,19架「蚊」式從英國機場起飛,在「颱風」飛機的護航下執行『Ericho』計劃。「蚊」式準確地在監獄的圍牆上炸開一個大缺口,並且炸毀了看守的營房。絕大多數飛行員在抵抗運動的接應下安全脫險。

執行「探路」任務的「蚊式」B.IX,投下熱焰彈為夜間重型轟炸機編隊指示目標

「蚊」式FB.XVIII 多用途戰鬥機在裝備海岸警備司令部後被用來襲擊進入或離開法國德佔區「U」艇基地的德國潛艇。在潛艇進出港口時都要在港口外的淺海區域保持水面航行狀態,此時的潛艇容易被飛機攻擊。為了保證潛艇的安全,德國人為在此航行階段的潛艇組織嚴密的護航,使用的護航船隻為掃雷艇和一種鋼網水泥船殼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憑藉機上的大口徑火炮、炸彈和大速度在這時發動攻擊。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VI和2架FB.XVIII攻擊La Pallice港出發,由4艘M型掃雷艇、兩艘『Sperrbrecher『護航的U-960,和護航船隊發生激烈戰鬥,U-960被嚴重毀損,3艘掃雷艇被擊傷,兩架「蚊」式被擊傷,一架被擊落。據資料記載,一共有8艘U艇為「蚊」式擊沉,分別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國還利用「蚊」式的性能優點執行若干特殊任務:秘密往來於中立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英國間,運送外交郵袋、信使、英國急需的滾珠軸承、特殊人員等。著名的物理學家玻爾在逃脫納粹追捕後就是被裝在「蚊」式的炸彈艙內送到英國的。在飛越挪威德國設防地區時飛機儘量飛得高,避免被敵機截擊,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蚊式」對柏林的騷擾性轟炸被做成海報廣為宣傳

最有趣的是,「蚊」式飛機經常發揮它速度快,善於夜間飛行等特長,在夜間單機獨闖敵後,有意增加德國大後方的空襲警報次數。1944年2月23日夜間,「蚊」B.Mk.9開始掛裝單枚重量達1800千克的巨型炸彈空襲重要目標。而在以往,這樣的超級炸彈只有大型轟炸機才能運載。同年夏季,「蚊」式轟炸機參加了空襲V—1飛彈發射陣地的行動,要摧毀一個陣地,動用「米切爾」(B—25)至少要投下219噸炸彈,動用「入侵者」(B—26)則需投下182噸炸彈,動用「空中堡壘」(B—17)需投下165.4噸炸彈,而動用「蚊」式轟炸機,竟只需投下39.8噸炸彈即可奏效!由「蚊」B.Mk.16組成的「夜間輕型轟炸機攻擊隊」對柏林進行過幾百次騷擾性攻擊,1945年2月20日以後的連續36個夜晚,每天都有這種飛機進入柏林投彈,1945年5月2日,第8聯隊的一些「蚊」B.Mk.16飛機轟炸了基爾地區,成為英國轟炸機在大戰中的最後一次空襲行動。在整個戰爭期間,僅皇家空軍轟炸機軍團中的「蚊」式轟炸機就出動過39795架次,投下十多萬顆炸彈,其中僅有254架被擊落,每2000架次行動僅損失1架,創造了敵地上空空襲的最低損害記錄,戰損率只有千分之六點三,還不及一般轟炸機的三分之一,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

相關焦點

  • 德哈維蘭蚊式,木製的傳奇轟炸機
    不過,接下來要講的二戰時期英國著名的飛機——"蚊"式,卻有違背技術發展潮流之嫌,全機身結構居然均使用木材!上世紀30年代後期,歐洲大陸的戰爭氣息日漸濃厚,英國的各大航空工廠開始了備戰工作。鑑於英國的航空鋁材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況且自身儲備又嚴重不足,於是大名鼎鼎的德哈維蘭工廠向英國空軍推出了全木製飛機D.H.98"蚊"式的方案,以便利用低廉且易得的木材來代替昂貴的鋁合金。
  • 優雅的「蚊子」,木質的空中傳奇——英國「蚊」式戰鬥轟炸機
    但那僅僅是一部分,主體仍採用鋁製蒙皮,比起英國人來,使用了部分木製材料的零式便算不上什麼大膽創新了,因為英國人早已製造出了一種全木製的戰鬥轟炸機——這就是蚊式戰鬥轟炸機。 蚊式原型機正在進行試飛,蚊式完全是依靠德哈維蘭公司自己的資金技術而研發出來的一款戰鬥轟炸機 1940年3月1日,英國空軍和德·哈維蘭公司籤訂了購買DH98轟炸機50架(含原型機)
  • 木製飛機上戰場,創造最佳作戰生存記錄,被稱為「木頭奇蹟」
    不過,英國著名的蚊式戰鬥轟炸機全機身結構居然使用木材,它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美國空軍博物館保存完好的蚊式轟炸機1930年代,英國為了研發高速轟炸機,德哈維蘭公司投入到DH.88機型項目的研究,該機型設計理念影響了蚊式轟炸機的很多設計。
  • 二戰木質輕型轟炸機---英國「蚊式」偵察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是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二戰爆發之初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二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
  • 好大一窩蚊子,二戰英國德哈維蘭DH.98蚊式飛機的主要型號
    在我看來這飛機就是個怪物,二戰前一度流行「比戰鬥機還快」的轟炸機這個概念,不少飛機也是按這個目標設計,但真正在戰爭中實現了的也就是蚊式(德國Ar 234閃電戰噴氣轟炸機也能算,但出來太晚也太不成熟)。蚊式的概念最早是1937年提出來的,當時德哈維蘭紙面計算認為他們能造一種比噴火還快的轟炸機,另外如果戰爭爆發鋼和鋁屬於戰略物資會出現短缺,所以這架飛機是全木結構,有利於戰時生產。
  • 航空製造的「木頭奇蹟」——英國蚊式轟炸機
    式戰鬥轟炸機,簡稱」蚊」式轟炸機,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  ,其自重低,身輕如燕,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被大量生產和改裝。
  • 最具傳奇色彩的英國蚊式戰機,優雅的木製奇蹟,卻暗藏屠城的殘暴
    從螺旋槳式飛機到噴氣式飛機再到渦輪風扇發動機,從軍用走到民用運輸領域,只用半個多世紀就發展成熟並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木質奇蹟從資料來看二戰時期戰機追求防禦、承重能力材質都偏愛合金鋼鐵材質,而英國「蚊」式戰鬥機是個例外。機身大部分採用木質結構,主要擔任日間轟炸作用,夜間偵察戰鬥,有多種衍生機型。戰損率只有千分之六點三,創造出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紀錄。
  • 蚊式轟炸機再度經典升空:百年靈Aviator 8 Mosquito航空計時腕錶
    Aviator 8 Mosquito 航空計時腕錶是為紀念德· 哈維蘭公司的全木製戰機——蚊式轟炸機(de Havilland Mosquito)而推出。該戰機速度快且機動性高,戰功彪炳,其用途之廣也令人刮目相看。機型包括無武裝輕型轟炸機、日間戰鬥機、夜間戰鬥機,甚至是攝影偵察機。蚊式轟炸機(Mosquito)是英國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服役的一款雙發動機轟炸機。
  • 世界十大產量最高的轟炸機
    關於B-17的戰鬥和電影,本號有過兩篇專門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輸入B-17搜一下。圖波列夫SB世界十大產量最高的轟炸機介紹完畢,這是一份不完整的清單,因為只收錄了雙發或者四發的轟炸機。而也經常被稱作的轟炸機的兩種單發飛機並沒收錄,總覺得單發轟炸機,總差那麼一點意思,另外雙發的A-20和蚊式也沒收錄。
  • 這款轟炸機堪稱「木頭奇蹟」!
    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也是最為「奇蹟」戰鬥機,它一直以來被譽為「木頭奇蹟」。為什麼說DH98蟻式轟炸機被稱為「木頭奇蹟」呢?因為它的機身材料是使用木材製造的!
  • 這架曾在中國服役的戰機十分特殊:木製結構,竟能搭載雙發動機!
    蚊式戰機是英國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服役的一款雙發動機戰機。因為機身結構以木材為主,又有木製奇蹟的綽號。採用特殊的木質結構。最初設想為一架高空飛行的無武裝偵察機,蚊式從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夜間戰鬥機,反航運攻擊機,教練機,魚雷轟炸機等方面發揮廣泛的作用。第一架原型機,於1940年11月試飛成功,現保存於倫敦博物館。第二架原型機,於1941年6月試飛,是作為偵察機的機型。第三架原型機,被用於開發具有大炮和機槍武器的戰鬥機型號。
  • 折翼中國的二戰著名戰機:英國蚊式戰機在中國內戰戰場
    ,而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製的蚊式戰鬥轟炸機,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方購買的這批蚊式戰機的型號,主要為FB MK26型戰鬥轟炸機以及少量T MK27/T MK29教練機,單價為10000至15000美元。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1948年艦隊航空兵790中隊的海蚊海蚊在介紹二戰英國艦載機的時候已提到過,這種飛機性能相當優越,但在二戰結束前幾乎無法獲得生產機會。作為替代英國空軍寧願派出一中隊改裝的蚊式上航母替它執行任務。標準反艦配置的海蚊海蚊比常規蚊式輕了1.5噸,這使其單發安全性和機動性都非常好,火力為四門西斯潘諾20炮,可掛裝一條18吋魚雷和兩個50加侖副油箱,或者4枚500磅炸彈。
  • DH98蚊式(Mosquito)
    德.哈維蘭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質的飛機;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間世界雙發軍用飛機中用途最廣泛的飛機,只有德國的JU-88能夠與之匹敵。
  • 二戰德國最拿得出手的戰機—Ju88轟炸機,又被稱為「萬金油」戰機
    在二戰出現很多有名的轟戰機,英國的木製「蚊」式轟炸機,美國的B-29轟戰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然而在德國出現過一款「萬金油」轟炸機—JU88轟炸機。JU88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它最初設計是具備俯衝式能力的高速中型轟炸機,結果一不小心就變成多用途的作戰飛機,它使用的是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它的最大速度能達到470KM/h。它是單翼布局,懸臂梯形上反下單翼。
  • 最快的日本戰鬥機,中島4式「疾風」戰鬥轟炸機
    1941年,日本生產出第一種2000馬力空冷發動機,日本陸航要求中島工廠採用這款發動機研發一架專用防空戰鬥機,替代「隼」式戰鬥機。 1943年4月,原型機首飛成功,8月開始小批量生產。
  • 炸沉德國不死戰艦的傳奇轟炸機,配備4發引擎的蘭開斯特轟炸機
    ,具備出色的航程和合理的起重能力,所以在1936年,英國皇家空軍決定研究四引擎轟炸機,當時的英國Avro愛芙羅公司在提出的P.13/36雙發動機中型轟炸機的設計案基礎之上,以4具勞斯萊斯的梅林發動機加上雙發曼徹斯特轟炸機的機體結合而成新型四發轟炸機,這款轟炸機就是今天武器大講堂的主角-英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非常重要的戰略轟炸機之一蘭開斯特(Lancaster)轟炸機。
  • 二戰時的轟炸機竟然是木頭做的!
    木製轟炸機二戰時期,傳統飛機的鋁可能會匱乏,故用木材代替鋁材,製造出身輕如燕的作戰飛機。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生產的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一度被譽為「木頭奇蹟」。這是木材成功應用在飛機上的最早案例。被用來製造「蚊」式戰鬥轟炸機的木材就是世界上最輕的木頭——巴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