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讓轟炸機打空戰是胡扯?並不是,冷戰時就想對蘇聯動刀

2020-11-22 騰訊網

近日,美國《空軍雜誌》引述美太平洋空軍部隊航空和網絡運營總監Scott·Pleus少將的說法稱,「如果將未來激烈對抗環境所需的飛機只想成戰鬥機就太狹隘了...一架擁有空戰能力的B-21轟炸機與一個系統體系協同保護自己並發揮隱身優勢可能才是第六代戰機的樣子」。

這番腦洞大開的言論引起各方熱議,因為美軍一直不願意提出六代戰機的具體發展計劃,又多次宣稱「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計劃不一定會發展新戰機,難道美軍真打算拿下一代轟炸機B-21兼職戰機任務嗎?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美國人轟炸機玩空戰這事。

美國人提出讓轟炸機空戰並非第一次,也前路還需繼續觀察。巧的是,而據俄羅斯此前也宣稱新一代轟炸機將能發射空空飛彈

讓重型轟炸機發射空對空飛彈的概念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美國空軍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確想為轟炸機發展一種對空、對地兩用的飛彈——「先進戰略空射飛彈」(ASALM)。原因是美國戰略轟炸機原本藉由兩個條件可以自由進出蘇聯領土:

一是蘇聯領土遼闊,且多數寒冷而貧瘠,難以大量部署雷達站以涵蓋全部邊界;

二是美軍轟炸機運用超低空飛行,可以從雷達地平面下穿透。

但這兩個先決條件在蘇聯發展成功具有俯視功能的預警機後就會不復存在,預警機不但飛得高又看得遠,而且可以從溫暖地帶的機場自行飛到寒冷地區執勤。因此美國空軍在自己的E-3預警機成功發展後,就想到蘇聯有預警機也是遲早的事,轟炸機必然需要有對空飛彈保護自己。

ASALM設計來取代固態火箭動力的SRAM飛彈,後者僅能攻擊固定目標且射程較短。ASALM也必須跟SRAM一樣容納於B-52的旋轉彈艙中,才能讓B-52有足夠的彈藥可以沿路「殺神斬佛」

為了在預警機探測到自己前就擊落對方,這種飛彈需要很長的射程(接近400公裡的雷達地平線距離)與很高的速度(3-4馬赫,以免預警機在被擊落前發現自己),衝壓發動機成為唯一的選擇。雖然當時面對空的衝壓飛彈已經能接近這個射程,但由於飛機的空間有限,助推火箭必須與衝壓引擎整合在一起,使ASALM成為「整合火箭衝壓發動機」(IRR)的先驅之一。

另外,美軍也要求廠商設計一種雙模導引頭,讓它能先用被動雷達標定預警機的雷達波,再用主動雷達鎖定雷達關機的目標。至於飛彈的機動性就不太要求了,因為美軍計劃使用核彈頭,讓它不但能擊落空中預警機,也能摧毀地面雷達站。只是,ASALM計劃最後輸給了「空射巡航飛彈」(ALCM),也就是今日的AGM-86,因為後者是自己穿透防空網就好,幹嘛讓轟炸機飛行員殺進殺出呢?

波音提出的B-1R區域轟炸機構想,除了對空飛彈外也外掛多種中短程對面武器,使其能因應區域戰爭的需求

美國再次提起這種構想是2004年,當時蘇聯已經解體,2種戰略轟炸機成為貴而不當的奢侈品;另一方面,美國陷入全球反恐戰爭中,部分激進組織躲在內陸國家中,戰機難以從鄰國或航母發動攻擊,因此廠商提出了將戰機放大成為中程戰轟機(FB-22/23),或是讓轟炸機加強傳統轟炸能力的構想。

波音提出的B-1R(R為區域之意)構想是換裝F119發動機並更換進氣道,使B-1達到2馬赫極速並能以超音速長時間巡航;雷達也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並能引導AIM-120飛彈,如此B-1R可以用速度與火力突破敵軍的攔截機群,而不需受限於友軍戰機的護航距離。但當時美國的政經風氣就是「節儉」,先花大錢再省小錢的主意得不到支持,最後只慢慢幫B-1B加上投射精確制飛彈藥的能力,打飛機這種機動活還是讓戰機來。

戰略預算評估中心的2015報告認為中俄五代機的被紅外探測距離會比美國無人機與B-21轟炸機來得遠,應用多架無人機組成的「機牆」來發現並攻擊戰機

Pleus少將這次的描述其實很類似戰略預算評估中心(CSBA)於2015年在「空對空作戰趨勢」報告中提出的概念,其實有可能只是用這個例子闡述「空優不一定靠戰機」的概念,並沒有說死是一定會用轟炸機打空戰。

戰略預算評估中心的構想是認為中俄五代機的雷達截面積能縮小到1/100平方米,雖然不如美國的1/1000~10000平方米,但已足以抵銷70%的雷達有效距離,只有用紅外搜索跟蹤裝置能有較大的探測距離。因此,戰略預算評估中心認為隱身轟炸機應由攜帶AIM-120的隱身無人機護航,自己也攜帶680千克重量的超遠程對空飛彈,這樣就能利用多架無人機打頭陣,以紅外先探測到5代機,轟炸機可以用自帶的超遠程飛彈或指揮無人機用飛彈擊落目標。

戰略預算評估中心的2019報告仍提到「無人機牆」概念,但也提到超遠程有人戰機的必要性

戰略預算評估中心在2019年的《超強競爭時代的空軍》報告中又重提這個概念,它搭上空軍發展中的「忠誠僚機」概念,認為這種「空戰助理」概念正好可作為可犧牲的獵人與殺手,後面指揮的是5代機、轟炸機、甚至是預警機都無所謂。

不過,這份報告仍提出「穿透制空/電戰」(PCA/P-EA)概念:一種作戰半徑1500海裡,能夠護航B-21轟炸機深入敵境,對空中/地面防空系統進行硬殺與軟殺的飛機。這種飛機聽起來類似當年的F-108,有速度、遠程飛彈與先進航電,但犧牲了機動性以換取遠航程,也就是一種超重型六代戰機的概念。

由此可以看出,飛彈與無人機技術的進步雖然帶來無限希望,但真要完全取代有人戰機應該在短期內還是沒有太大機會。

相關焦點

  • 美國冷戰時就幹過這種事
    看來普京大帝是翻出了蘇聯時的超級武器檔案來了。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國「打」的不可開交,誰都不肯認輸,在武器裝備上更是如此,最頭疼的是這兩國將自己武器的重點都放在核武器上。而且雙方手裡握著的核彈數量,足以毀滅地球。很慶幸的是,沒有爆發核戰爭。
  • 美國空軍最尷尬的空戰:打了208發火箭彈竟拿它沒辦法
    F6F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不過到1956年早已過時,大量庫存的退役F6F機體引擎狀態尚好,正好可以用來改裝成無線電遙控的靶機,用於訓練和空戰武器的測試。 F-89是諾斯羅普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初研發的重型雙座雙發噴氣式截擊機,也是當時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主力機型,專門為了截擊攜帶核彈轟炸美國本土的蘇聯遠程轟炸機而設計,飛行速度可達1024公裡/小時,裝備6門20毫米航炮,可以掛載航空火箭、航空炸彈等各種武器。
  • 《皇牌空戰7》新機體預告片公布 「鴨嘴獸」蘇-34戰鬥轟炸機登場...
    萬代南夢宮近日公布了《皇牌空戰7:未知空域(Ace Combat 7: Skies Unknown)》的新機體介紹預告片,這次向我們介紹的是「蘇-34戰鬥轟炸機(Su-34)」。一起來看看吧!【遊俠網】《皇牌空戰7:未知空域》機體介紹預告片「Su-34」  蘇-34是蘇聯/俄羅斯一型高機動性、全天候、超音速、雙發雙座戰鬥轟炸機。因為採用了並列雙座的設計,又為了減小體積而將頭部扁平設計,因此冠有「鴨嘴獸」的非官方稱號。採用了新型火控計算機、液晶顯示器、新型數據鏈、後視雷達等眾多先進裝備。
  • 美制隱身戰機追不上轟炸機,俄軍老司機收起機翼揚長而去
    冷戰結束後,當美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F-22「猛禽」入列後,日本就蠢蠢欲動,希望能夠繼續過去的模式,向美國採購這種新型戰鬥機並引進生產線進行生產。但是,由於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航空實力大幅縮水,美國認為已經沒有什麼戰機可以威脅到「猛禽」這種超越時代的戰機了,因此為了保證其對各國的威懾能力,拒絕了日本求購的請求,以保護F-22隱身戰鬥機的秘密。
  • 蘇聯山寨的美國轟炸機,專為向美國投擲原子彈而生,可惜有去無回
    在德軍戰鬥機面前,蘇聯轟炸機生存率太低蘇德戰爭爆發後,隨著德軍ME109和FW190戰鬥機的大量投入,SB-2轟炸機以及後期的圖-2轟炸機速度優勢早就失去,蘇聯轟炸機必須依靠戰鬥機護航。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B-25中型轟炸機,也就是杜利特空襲東京時候的轟炸機,其性能很令蘇聯空軍滿意。
  • 美國B2轟炸機有多牛,被稱為「外星人」產物,先進程度讓人咋舌
    >  b2目前是世界上隱身性能最好,攻擊力最強,定點攻擊最準的戰略轟炸機,任何戰機都不是它的對手   冷戰時期美國就已經製造出了這麼先進的戰鬥機了   很多人以為這麼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是不是最近幾年才製造出來的?
  •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26日,美國及其盟國驅逐了多名俄羅斯外交官,意在對俄羅斯涉嫌在英國使用神經毒劑毒害俄羅斯前間諜作出回應。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何為冷戰?
  • 哪幾種蘇聯武器最可怕?圖160轟炸機屈居第四,第1出人意料
    導語:哪幾種蘇聯武器最可怕?圖160轟炸機屈居第四,第一名卻出人意料!眾所周知,冷戰時期的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與美國對抗的國家,也是除了美國以外的世界上第二個超級大國。因為蘇聯軍事實力的強大使得西方國家非常忌憚,而蘇聯軍事實力強大主要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擁有這幾種武器最為可怕。哪怕是大名鼎鼎的圖160轟炸機都只能排在第四,颱風級核潛艇也只能排在第二。而排在第一的則是蘇聯時期的AK47步槍,因為這款步槍的優秀,使得其成為了很多國家使用等武器裝備。在戰爭史上,這款武器殺死的人數超過了其它武器殺死人數的總和。
  • 大揭秘:美國冷戰時期的絕密檔案!
    目標:舊金山  在大多數美國人的記憶中,冷戰時期最大的威脅莫過於敵國發動核戰爭,但美國人並不知道他們真正經歷過的危險,事實上來自美國軍方的絕密試驗。   冷戰之初,美軍認為,除了核武器,敵人還有可能使用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某個敵國很可能利用潛艇或小型快艇對美國沿海重要城市釋放生物毒劑。
  • 螺旋槳飛機單挑F86機群,擊落敵機創造空戰神話
    首先是轟炸機起飛時間就比預定計劃提早了30秒,不要小看了區區30秒,在和平年代的平常生活中,早30秒根本不算事,但在現代化空戰中,尤其是多機型協同作戰中,真的可以說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加上圖-2轟炸機群起飛後,在飛往和護航戰鬥機的會合地點時,轉彎時間又提早了,這樣一來就提前到達了會合地點。
  • 冷戰時,為應對「通靈部隊」蘇聯的「10003部隊」到底做了什麼?
    冷戰時,為應對「通靈部隊」蘇聯的「10003部隊」到底做了什麼?蘇聯近代改革的後期,對於「心靈感應」的研究是非常痴迷的。那時候只要是有一些自稱擁有「特異功能」的人就已經會受到總參謀部的高度重視。這隻部隊的編制開始的時候只有十個人,帶頭的為「莫伊謝耶夫」(大家不要當做是蘇聯舞蹈家——莫伊謝耶夫)。我們都知道,在冷戰期間,美國所謂的「通靈部隊」曾經使用了大量的不尋常手段去搜集蘇聯的情報,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星門計劃」。其中包括「穿牆術」,「隱形術」,「千裡遙感術」等等。
  • 亞洲首位太空人不是中國人,擊落過美軍轟炸機,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亞洲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不是中國人,而是越南飛行員範遵。1972年,他擊落了一架美國B-52轟炸機,受到了越南當局熱烈表彰,然而美國政府則表示,轟炸機是被地空飛彈擊落,不是毀於範遵之手。
  • 太空核反應堆遺禍至今 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曾研製逆天怪獸
    冷戰時期,美蘇雙方為了在軍事上壓倒對方,開始了不計成本的軍備競賽。這種軍備競賽的成果,就是很多以人們目前的思維,都很難理解的「怪獸」級武器裝備。例如蘇聯重達400餘噸的「雌鷂」地效飛行器,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 蘇聯的「TB-3」重型轟炸機,演化「空天母艦」,為何最終無法成功
    還有另一種更加強大的存在,在《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震撼出場的空天母艦,想必給觀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設想,其實有很多先驅嘗試對製造空天母艦,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都沒有停止過探索。在上個世界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武器裝備,它就是蘇聯「TB-3」重型轟炸機。
  • 從嫦娥五號回顧:蘇聯航空是如何震撼美國的?
    史達林意識到高新技術的重要性,還有當時蘇聯嚴重缺少戰略轟炸機的問題。1949年蘇聯試爆首顆原子彈,搞得西方措手不及,冷戰環境下,2年後杜魯門立馬下令研製氫彈,1952年美國比基尼環礁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次年艾森豪當選美國總統,加速大型液體火箭研發工作,冷戰雙方都在競賽,因此,客觀上來說,就是因為冷戰的競賽,為航天運載火箭和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 冷戰制高點「火星探測」,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如今美國一家獨大
    談到火星探測,不得不提前蘇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同時也是沒有取得一次成功的國家。火星探測,是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冷戰中,航天競爭曾經是美蘇兩國的主要競技場。身大力不虧的蘇聯人,憑藉過硬的飛彈技術和一票優秀的科學家隊伍,一度用傲人的航天成績把美國人壓的抬不起頭來。
  • 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軍事競賽的元兇——超級戰忽局!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戰忽局並不是我國首創,前蘇聯就擁有這麼一個超級戰略忽悠局!實際上,無論是當年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他們能展示出來的這些軍事實力,尤其是在紅場閱兵的時候展示出來的這些個先進武器,大部分都是拿來騙人的,或者是說他在進行戰略忽悠!
  • 蘇聯的體制病:設計師內鬥扼殺三倍音速轟炸機
    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蘇聯要在國力遠不及美國的情況下支撐一個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對抗的軍事體系是一方面;國內體制僵化、學術政治化、技術人員官僚化引發的科研和工程效率低下,致使大量財力人力化作無用功又是另一方面。
  • 二戰後最大規模空戰中,蘇制米格-23戰鬥機真的不堪一擊嗎?
    >米格-231974年4月19日,敘利亞空軍的馬斯裡少校駕駛米格-23在訓練時偶遇以色列F-4戰鬥轟炸機編隊。在三代機面前劣勢明顯▼當初蘇聯空軍對米高揚設計局提出重型戰鬥機的設計要求時,著眼點是能夠力壓美國的F-4和F-104。不過美軍的空戰思想很快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們從越南戰爭中得到啟示,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遠比高空高速重要。正是這一思路下,F-15和F-16這樣具備超強機動力的三代機沒過幾年便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