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五號回顧:蘇聯航空是如何震撼美國的?

2020-12-04 楊培川

嫦娥五號回顧:蘇聯航空是如何震撼美國的?


我們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嫦娥五號,已經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成功,並且在昨天2020年12月2日,完成了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嫦娥五號是我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但是回顧歷史,我們卻可以驚訝地發現,原來,蘇聯早在1959年9月14日,就成功發射了月球2號,抵達月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到達月球的物體。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也是值得我們回顧的。


第一,冷戰競賽促進了技術進步。


1945年波茨坦會議上,杜魯門藉機炫耀了美國的原子彈,極大刺激了史達林的自尊心。


史達林意識到高新技術的重要性,還有當時蘇聯嚴重缺少戰略轟炸機的問題。


1949年蘇聯試爆首顆原子彈,搞得西方措手不及,冷戰環境下,2年後杜魯門立馬下令研製氫彈,1952年美國比基尼環礁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次年艾森豪當選美國總統,加速大型液體火箭研發工作,冷戰雙方都在競賽,因此,客觀上來說,就是因為冷戰的競賽,為航天運載火箭和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冷戰的背景,人類歷史的航天航空,是不會發展得那麼迅速的,這是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


那麼美蘇為什麼要競賽呢?


因為競賽是不可避免的,蘇聯勢力在急劇擴張,美蘇冷戰是必然的。


第二,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震撼歐美。


蘇聯航天技術專家科羅廖夫等人,在1954年向高層遞交了《關於人造地球衛星》的報告,得到了赫魯雪夫的大力支持。


3年後,蘇聯就用1枚R-7運載火箭,將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


當年,蘇聯莫斯科電臺和《真理報》,只是很簡單低調地播報了一下。


然而,這個消息對於那時的歐美來說,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晴天霹靂!震撼了歐美世界並引發恐慌!



西方媒體都把它看做是緊急事件,插播新聞,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等,播音員和主持人都茫然和震撼。


當時還是美國參議員的林登·詹森後來回憶道:


「不知何故,曾經的天空和以往看上去不同了。我開始認識到美國的技術優勢並非無法超越,並為由此帶來的結果而深深震撼。」


美國媒體更是大肆渲染、添油加醋、煽風點火,《紐約時報》刊登了頭版頭條,《新聞周刊》更是這樣說:


「一群被控制的科學家,已經給衛星這個詞賦予了奴役的色彩……誰也無法預測衛星的出現會給今後的生活帶來什麼。」


這些都記載在權威著作《阿波羅登月計劃研究》裡面,此書還詳細記敘了美國當時的反應以及價值觀:


參議員賽明頓警告要迅速改變國防政策,不然蘇聯太空優勢就要轉變成太空霸權。


民主黨參議員傑克遜說:「應該銘記這恥辱而危險的一周。」


英國首相麥克米倫也認為,美國人從此不會再那麼自信。


同時,蘇聯的這種「威脅」,使得美國和艾森豪更加增大了防禦姿態,並把前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1年後,美國才姍姍來遲地發射了探索者1號人造地球衛星。


第三,蘇聯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美蘇競爭的核心原因。


美蘇進行太空競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治利益。


例如,蘇聯衛星升空之後,1958年義大利全國大選,赫魯雪夫甚至還要求科羅廖夫,要發射一顆衛星為義大利共產黨爭取選票,這極其轟動,較大地凝結了歐洲同一個主義陣營的力量。


此外,太空競賽也在帶動各種科學技術的進步,材料、冶金、機械、化工等方面。


但是它也有災難,美蘇冷戰太空競賽更類似於不良競爭的內捲化,以至於美國後來都不得不放棄了很多航天計劃,因為這讓他們的經濟負擔很嚴重,艾森豪便是如此,他是一直不同意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是後來的甘迺迪延續上了。



美國對這種核心技術超過他們的東西,往往是過度防禦的,可見,不僅是他們當時的高層,還有其他各個階層的人,都認為蘇聯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他們,因而恐慌蔓延,許多航空計劃也支持者眾多。


一個是要維持霸主,一個是要證明自己制度的優越性,兩個原因。


1959年蘇聯月球2號探測器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到達月球的物體,包括之後的載人航天也是如此,蘇聯為什麼總能搶佔先機呢?


第四,蘇聯首次實現載人航天,它搶佔先機的原因,它不及美國的一些地方。


蘇聯火箭和宇宙航行科學家、設計師、院士、列寧獎和兩次勞動英雄獲得者科羅廖夫,成功領導蘇聯研製了飛彈、衛星和宇宙飛船。


在設計第一枚洲際飛彈和R-7運載火箭時,他就已經在考慮載人航天了。


是科羅廖夫力排眾議採用軌道飛行,也是他決定了飛船應該採用球形結構。


但在海上降落的方式上,受到了赫魯雪夫的幹擾,赫魯雪夫不想讓自家的技術暴露,因此決定了風險極大的硬著陸。



這就是蘇聯這段期間一直能夠搶佔先機的原因,那就是保密和情報工作做得好。


相反美國就很高調,媒體大肆宣揚,蘇聯每次都能得到美國的計劃方向。


而關於蘇聯的情報,那時的美國是真的一無所知,刺探不進去。


例如,蘇聯才剛研發了十幾架戰略轟炸機,美國情報就誤認為是幾百架,要大量裝備了,更加劇了彼此地不信任和防禦態勢。


而很多資料,是蘇聯解體後才得以公開的,這也是上述蘇聯媒體如此謹慎的原因。


1960年蘇聯東方號三次失敗之後,次年兩次成功,並把人類歷史上第一位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送上了太空。



權威著作《決策登月》記載了赫魯雪夫當時的心情和姿態:


「這是資本主義國家追趕我們的時候了。」


也記載了《紐約時報》的一片哀嚎:


「旁觀者確信蘇聯是未來的霸主,我們的影響力如同赫魯雪夫所希望的那樣,正在逐漸削弱。」


不得不承認那個時候的蘇聯的確很強大,但是這段期間,美國慢慢趕超了蘇聯:


其一,美國衛星數量和科研成果超過蘇聯,包括科研儀器。


範艾倫輻射帶就是美國衛星率先發現的,被認為是最大的空間研究成果。



其二,蘇聯只有一種火箭可以使用,美國至少有兩種。


不過在此時,艾森豪一直在避免太空競賽,因為沉重的資金費用讓他壓力大,但後來水星、阿波羅計劃等都出現了,領先世界的探月登月,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這些,也許都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從而師夷長技以制夷。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取樣,美國上演緊張刺激的矛盾心理,究竟為何?
    實際上,對美國,尤其是美國NASA來說,嫦娥五號此次採集月球土壤,帶給他們的期待遠比緊張更多,如果採樣順利,老美指不定也能跟著喝喝湯。美國的期待在何處嫦娥五號採集月球土壤,不僅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更是近幾十年來唯一一次月面採樣。
  • 嫦娥五號剛發射,美國航天局就出面「點評」:樣本要共享
    嫦娥五號剛發射,美國航天局就出面「點評」:樣本要共享因為中國科學家們的努力,在11月24日凌晨4點,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也正式拉開了帷幕就在中國民眾為中國航天取得新突破高興的時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卻在其社交帳號上發文對嫦娥五號進行了「點評」。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多國航天人士發來祝賀,只有美國「陰陽怪氣」
    【南方+11月24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根據ESA的介紹,在嫦娥五號發射後的幾個小時內,法屬蓋亞那的地面站將對嫦娥五號進行跟蹤,確定太空飛行器的確切位置以建立通信連結並驗證新任務的運行狀況。
  • 終於輪到美國求中國了!嫦娥五號奔月之際,美國人:希望共享數據
    嫦娥奔月是中國的古老傳說,象徵著中國古代人民探索月球的開拓精神,現代中國秉承這一優秀傳統,展開了嫦娥奔月計劃,11月24日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嫦娥五號背後功臣,被美國列為制裁「黑名單」
    至此,嫦娥五號完成了偉人「上九天攬月」的偉大構想,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計劃也一一實現。我國嫦娥五號的成功,探月工程的功成名就,離不開我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齊心協力、團結奮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在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升空當天,美國NASA就發推文稱,希望中國與其他國家科學家分享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所獲信息和數據。除此之外,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說道:「我們把蘇聯和美國採集的月壤樣本,與嫦娥五號帶回的樣本進行比較,就可能確定月球的地質年齡。」在去年的航天日晚會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曾介紹,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的樣本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
  • 嫦娥五號剛發射成功,美國NASA就立馬發聲: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分享
    導語:嫦娥五號剛發射成功,美國NASA就立馬發聲: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分享我國的「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了!就在今天,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將「嫦娥五號」順利地送入軌道。
  • 嫦娥五號太空牽手成功後!美國人發現:當年放上月球的美國國旗竟然...
    圖為嫦娥五號登月 此前在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在這一領域就展開了激烈的太空競爭。為此,人類航天技術由此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航空航天領域可以說是人類空間技術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美國NASA討要月壤意圖暴露,原因很簡單!
    大家知道,目前為止世界上從地球上取得土壤和巖石樣本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前蘇聯(中國的還在路上)。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曾經6次成功登陸月球,一共取回382千克月球土壤和巖石,而且還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成功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
  • 馬斯克點讚「嫦娥五號」 稱這是「令人興奮的任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美國宇航局(NASA)都在社交媒體上對此給予稱讚。 馬斯克在貼文中似乎充滿了希望和驚訝,他發文稱嫦娥五號發射是「令人興奮的任務!」他的評論是在回應之前的一條推文,裡面顯示了嫦娥五號發射的畫面,並稱這是中國航空史上最複雜、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將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本報訊(記者 雷嘉)11月13日,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發表文章稱,嫦娥五號文章回顧了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將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兩次軌道修正均按預期達成。
  • 嫦娥五號獲取土壤,NASA想要中國分享,美國是否該為登月向人類道歉
    「太空拉鋸戰」已經打響,蘇聯解體之後,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告一段落,從此美國洋洋得意,成功實現世界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壯舉,為此蘇聯付出重大代價,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之後,國家卻亡了。中國的嫦娥五號獲取月球土壤,NASA想要中國分享,從此獲得一杯羹,那美國是否該為登月向人類道歉,應該告知世界真相!
  • 嫦娥五號獲取土壤,NASA想中國分享,美國是否該為登月向人類道歉
    「太空拉鋸戰」已經打響,蘇聯解體之後,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告一段落,從此美國洋洋得意,成功實現世界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壯舉,為此蘇聯付出重大代價,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之後,國家卻亡了。中國的嫦娥五號獲取月球土壤,NASA想要中國分享,從此獲得一杯羹,那美國是否該為登月向人類道歉,應該告知世界真相!太空是黑暗的也是明亮的,同時也是充滿誘惑的神秘地方。雖然人類已經成功踏入太空,但是背後付出的代價未免過於殘忍,一向被認為十分嚴謹的科學最終也被淪為說謊的藉口,在生命面前,這些科學能起根本的保護作用嗎?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將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新華社發在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歐空局通過其全球跟蹤站網絡為嫦娥五號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後,歐空局位於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地面站曾對其進行了數小時的追蹤。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NASA這樣「祝賀」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NASA這樣「祝賀」】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隨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對中國航天取得的新突破進行了一番點評。 NASA稱,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升空,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和前蘇聯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
  • 嫦娥五號剛發射成功,美國航天局表示: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分享數據
    另外一點值得祝賀的是,我國的航天事業也邁出了最新的一步,而這樣的邁步連「世界第一」的美國都「眼饞不已」。遠程五號運載火箭在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就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表達了特殊的「問候方式」。
  • 嫦娥五號奔月
    嫦娥五號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將之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予以第一次封裝,防止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第二次封裝則是上升器的月壤轉移到再入器中,來保護月壤樣品不受再入時惡劣環境的影響。在完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嚴絲合縫」對嫦娥五號而言難度不小。嫦娥五號降落月面的情形(藝術圖)。
  • 中國採集月球土壤,美國為何感到緊張?嫦娥五號到底在勘測什麼?
    中國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不僅中國人在「緊張」,全世界的人都在「緊張」地關注著。距離上次前蘇聯月球取月壤,已經相隔44年,現在人類再次登月「挖土」,能不緊張!美國向中國索要數據其中,美國在嫦娥五號發射後,美國宇航局局(NASA)發文稱:「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升空,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和前蘇聯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我們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以增進我們對於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