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將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兩次軌道修正均按預期達成。預計整個任務飛行時間在13天左右。
在這裡我們先回顧一下已完成任務的嫦娥一,二,三,四系列:
2014年10月發射的嫦娥一號掀開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的總體情況;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進一步挑戰全新技術,結束月球探測任務後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隨後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時長是人類月球探測新紀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介紹一下搭載嫦娥五號的胖五的主要參數:
火箭總重約878t,長57米,箭體直徑5米。
燃料:液氧煤油+液氫液氧
比衝值:助推器YF100海平面比衝300s,芯一級YF77海平面比衝312s,在真空中的脈衝比為430秒;第二級YF75D真空比衝442s。
推力: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14噸,地月軌道8噸多
整裝待發的胖五
來看一下我們的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總重達8.2噸(三號四號只有3.8噸),主要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這四部分組成。
這四個部分的具體功能如下:
軌道器:主要負責往返月球期間的動力、能量、通信和交會對接需求等;
返回器:負責保管月壤採樣樣本,重返地球大氣並全被回收;
著陸器:負責攜帶上升器順利降落月球,完成月面打鑽採樣、機械臂抓取採樣和相關科研任務等;
上升器:負責攜帶收集的月壤樣本,離開月球表面,與軌道器再次對接,將月壤轉移至返回器中。
嫦娥五號在軟著陸過程中能通過人工智自主決策,探測器擁有「眼睛」和「大腦」,會一直對即將著陸的地點進行拍照,分析是否安全,邊走邊找作出判讀和決策。
嫦娥五號最後帶著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返回地球。
嫦娥系列將來的任務:
「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到底是月背還是正面,要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
「嫦娥七號」是在月球南極一次綜合探測,包括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份、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
「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等國家都在論證,要不要在月球建立一個科研基地或者科研站,比如採用3D列印技術,能不能在月亮上利用月壤建房子等。
最後預祝嫦娥五號系列任務圓滿成功。為中國航天人點讚!
中國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