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將展出!放大40倍後月壤顆粒長這樣:一睹為快

2021-02-25 科學解碼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帶回了月球正宗「土特產」——月壤,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而對於這些「土特產」,我們有幸將在三月一睹其真容。據媒體報導,在2月22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首次公開亮相後,這些月壤將於3月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屆時人們將可以看到這些來之不易的月球「土特產」。

據悉,這些月壤作為國家博物館GB93484號藏品,將於3月將在國博展出。目前,月壤已運抵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策展、布展,待這些準備工作結束後,屆時,月壤將放在精心設計的容器中展示。

而對於月壤容器,國家博物館也是經過精心設計,外觀借鑑自該館的系列青銅「尊」造型。內部由地球、中國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並且其尺寸也有特殊的意義。

容器整體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徵地球與月亮間的平均間距384400km;整體外部造型寬22.89cm,象徵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22.89天。

最特別的是容器內部的地球與月球間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繪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國探月突破極限、跨越「九重」。

而從公布的嫦娥五號月壤顆粒放大視角來看,月壤顆粒中含有多種不同顏色的顆粒,而不同顏色顆粒也代表了不同成分。其中,褐色多為玻璃;黃色部位為玻璃,部分為橄欖石;白色多為長石和輝石;複合物顆粒則為巖石碎屑。

為什麼要採集月壤?

月球表面幾乎完全被月壤所覆蓋,對月壤的研究,會直接影響環月軌道探測器探測結果的準確性。此外,對月壤的認識和研究是月球探測,以及未來建立月球早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礎。

月壤作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首選利用對象。月壤中含有主富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幹萬倍級,而氦-3是未來核聚變的可選燃料之一。

月壤要怎麼用?

原則上將分為水久存儲、備份永久存儲、研究和公益四種基礎用途。而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科學研究,其次一部分入藏國家博物館進行公眾科普教育。

當然,還會將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協議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此外,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月壤能種菜嗎?

其實在嫦娥五號剛帶回月壤後,就有網友提問其是否能夠用來種菜。對此,專家給出了回答,稱月球土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不能種菜。

月壤主要包含巖石、巖床的碎屑、P擊產生的玻瑞質微粒等,顆粒質地極具微細,但卻像刀尖一樣銳利。它主要由氧(O)、矽(Si)、鐵(Fe)等元素構成,不含有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所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玉兔二號倩影和月表上的車轍(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這條車轍已長達600多米,還在隨著玉兔的腳步不斷向前延伸。從視頻和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球的表面不是堅硬的巖石,而是覆蓋了一層鬆散的土壤,科學家稱之為「月壤」。網上有個很有趣的問題,「當年各國收到美國贈送的月壤後,是如何確認月壤真的來自月球的?」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有啥用,為啥要部分存放在湖南?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本次的任務目標是帶回約兩千克月壤。而帶回來的月壤部分將會保存在湖南。那麼,月壤到底有什麼用?它跟地球土壤有什麼不一樣嗎?
  •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多的月壤,終於不再用0.5克來發論文了
    利用1000多噸的推力將長達57米、運載嫦娥五號帶回2公斤多的月壤到底多不多?(a) ,右圖是放大10倍後的電鏡下的圖片,月球土壤顆粒表面,好像是被一層玻璃覆蓋。取完樣品之後,嫦娥五號要將樣品2006年2月,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將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列入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
  • 嫦娥五號將帶月壤歸來,無價的月壤,美國卻開價1美元購買
    今天,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在軌將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與上升器分離,擇機返回地球。這也是第三個國家將月壤帶回地球,在中國嫦娥五號將帶回月壤的時刻有人說這是成心貶低我們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取回的月壤很可能長這樣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嫦娥五號11月24日凌晨奔月,目標是把月球「土特產」——約兩公斤月壤樣品帶回地球。月壤長啥樣?它究竟有多寶貴?「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很有可能是這個樣子,灰色或深灰色,很堅硬。裡面含有巖石碎屑、粉末、角礫等很多東西,就像混凝土一樣。」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將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兩次軌道修正均按預期達成。
  •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攜月壤圓滿落幕,美為何強烈要求共享月壤?俄專家真敢說
    此前嫦娥五號承載著國人們的希望飛向外太空的同時,也是在向外界證明中國的嫦娥探月技術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成熟,儘管嫦娥五號「回」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它並沒有讓國人失望。美國雖說對此也非常關注,但更多的還是對嫦娥五號從太空攜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感興趣。嫦娥五號早在開採月壤的時候,美國相關媒體就爆出美國想讓中國分享月壤,如今這樣的聲音再次傳出,中國暫時還未做出任何回應。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取回的月壤如果攜帶宇宙輻射該如何處理
    本次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取回大約2公斤月壤,有人就開始擔心了,月壤有沒有輻射?會不會有什麼危害? 首先明確答案,月壤是一定會有輻射的,但是並不會很大。想弄清楚這個概念,我們需要進一步解釋。
  •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打包」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供圖/國家航天局本報訊(記者雷嘉 通訊員 葉雨恬 段遜)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在月球表面的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挖的月壤有多珍貴,登月多次的美國也搶著要,給還是不給
    因我國高新科技較弱,很長時間以來,我國的航天科技均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通過了審計開始了逐步登月的計劃,前後7次載人登月(其中有6次成功),共計帶回了381.7Kg的月壤,前蘇聯也通過多次無人探測器取回了330g月壤。
  • 起飛重量達800多噸的嫦娥五號,為何只能帶回 2 公斤月壤?
    而我國的嫦娥五號也是無人,那為什麼要和有人的比呢?以嫦娥五號探測器推進系統的實際能力來說,能帶回的月球土壤數量是絕對不止2公斤的,甚至10公斤也是有可能的,之所以只採2公斤是因為無人自動採樣的複雜性和採樣時間的強約束。
  • 起飛重量達800多噸的嫦娥五號,為何只能帶回 2 公斤月壤?
    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在月球上自動取樣並送回地球的探測器。在1970年到1976年的六年時間裡,蘇聯總共實施了3次成功的無人採樣返回,以鑽取的方式採回月球土壤樣品300多克。而我國的嫦娥五號也是無人,那為什麼要和有人的比呢?以嫦娥五號探測器推進系統的實際能力來說,能帶回的月球土壤數量是絕對不止2公斤的,甚至10公斤也是有可能的,之所以只採2公斤是因為無人自動採樣的複雜性和採樣時間的強約束。
  • 月壤如何挖掘?嫦娥五號「左右開弓」,技術層面能否超越阿波羅號
    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將採取怎樣的方式來採集月壤呢?如此人工採樣和嫦娥五號的全制動採樣比起來,可是差距不少。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展開了太陽翼、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研製模擬月壤近10年的武漢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當天下午,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做客逸夫博物館,為廣大師生揭秘嫦娥五號探月背後的故事。通訊員王紫璇 攝)肖龍講座以《九天攬月•築夢蒼穹》為題,從為什麼要探測月球、嫦娥五號工程難點、為何要採月球土壤、如何採集月球土壤、模擬月壤的重要性、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六個方面,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為啥只挖2公斤月壤
    嫦娥五號將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為啥只挖2公斤月壤】著陸月球後,嫦娥五號將在月面工作約兩天,主要任務就是挖土。科學家給嫦娥五號提出的挖土目標是,約2公斤。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只有2公斤?好不容易去一趟月球,幹嗎不多挖點土帶回來?
  • 今別月宮去 採得月壤歸(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國家航天局供圖核心閱讀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 嫦娥五號計劃帶回2千克左右月壤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係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   據新華社   嫦娥五號執行的是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5號發回月壤照,俄發現中俄月壤圖片顏色同美國差異
    12月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的背景下發回地球一張五星紅旗的照片,這是中國國旗第三次出現在月球上,是第一次動態展示,這張圖片在全球各大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刷屏。同日嫦娥五號從月球起飛,抵達月球軌道。 12月6日官方發布消息,嫦娥五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太空快遞」已經滿載月壤返回地球。 月球交會對接這項技術有多先進,筆者也很難解釋清楚。只用一句話說明:美國、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等全國所有國家都從未這麼幹過,就我們這樣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