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取回的月壤如果攜帶宇宙輻射該如何處理

2021-01-18 騰訊網

本次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取回大約2公斤月壤,有人就開始擔心了,月壤有沒有輻射?會不會有什麼危害?

首先明確答案,月壤是一定會有輻射的,但是並不會很大。想弄清楚這個概念,我們需要進一步解釋。

輻射的概念

一杯熱水放在桌子上,它會慢慢變涼,那麼水中的熱量哪裡去了?答案就是慢慢的輻射散發到空氣中了。科學研究發現,高於絕對零度,也就是-273.15℃的物體都會不斷以波的形式把能力輻射出去,這樣就產生了輻射。換句話說,就是輻射無處不在。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視輻射為「大患」,尤其是長輩們的日常朋友圈,對於他們來說,輻射這一事物已經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因此常常會分享一些自認為能防止輻射的方法,例如睡覺一定要關WIFI,孕婦要穿防輻射服,看完電腦洗臉防輻射,微波爐加熱的食物要放置幾分鐘去掉輻射,在電腦前放置綠蘿或者仙人掌防輻射等等,看似好像很科學的方法。

其實輻射分為兩類: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

常見的太陽、手機、電腦等產生的輻射,叫做非電離輻射,對人體沒有什麼危害,目前沒有任何確鑿證據證明他們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電離輻射包括我們常說的X射線,伽瑪射線、核輻射等,這種輻射就比較狠了,會直接作用於人體大分子內,導致癌變、變異和遺傳變異。

月壤會攜帶怎樣的輻射

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4號著陸器搜集的輻射數據,月球受到的輻射比國際空間站多兩到三倍,在月球表面,這包括長期暴露於宇宙射線和零星的太陽粒子事件。這種輻射場與月球土壤的相互作用導致了第三種成分產生,包括中性粒子,即中子和伽馬輻射。中國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的月球著陸器中子和劑量測量實驗首次對月球表面帶電粒子和中性粒子的輻射照射進行了測量。測量到矽的平均總吸收劑量率為13.2±1μGy/小時,中性粒子劑量率為3.1±0.5μGy/小時。

所以月壤在這種環境下,一定會沾染上一定的輻射。但是這輻射也是本次研究月壤的一個重要課題。月巖和月壤在暴露在宇宙空間的的輻射、揮發分的脫氣歷史。還有太陽風和太陽表層的組成和成分特徵、對小天體和微隕石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有利於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對月壤的研究出了研究月球本身,還闊以對太陽系的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人類目前擁有的月壤,均來自9次任務。阿波羅登月計劃的6次任務,一共從月球正面的6個不同地點採集並帶回了382公斤的月球樣品,其中約1/3是月壤;蘇聯的3次月球號任務,也採回了300克左右的月壤樣品,而中國,只收到過美國贈與的1g月壤,其中半克作為展示,半克用來研究,這還遠遠不夠。

如何保護月壤不在返回途中被汙染

本次採集需要保證樣品不被汙染,回到地球才有利於科學家更好開展分析,因此封裝將分為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兩個不同的任務。月面封裝是對於月壤而言的,「嫦娥五號」的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將其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進行第一次封裝,防止其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

第二次封裝則是上升器的月壤轉移到再入器中,來保護月壤樣品不受再入時惡劣環境的影響。封裝非常重要,一旦密封蓋被打開,裡面的樣本將,因此封裝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嚴絲合縫,完全密封。

所以在如此嚴格的包裝之下,即使月壤散發有害輻射,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將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兩次軌道修正均按預期達成。
  • 嫦娥五號「挖土」成功將攜月壤返回地球,網友:有輻射?
    ,直到近日嫦娥五號實施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目前嫦娥五號已經完成了月壤採集,採集到的大約2公斤月球樣本已離開月面踏上歸程。而嫦娥五號的成功採樣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曾進行了多次載人登月並取回大量月壤樣本的美國NASA也對此表示期待。
  • 嫦娥五號取回的月樣能幹啥?
    美國人用月樣搞清楚了月球的起源,我們取回的月樣能幹啥?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11月30日,嫦娥五號已經進入月球圓形軌道,將會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的行蹤,為什麼會這麼引人注目呢?因為它將會執行中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挖礦」,沒有發射基地,它該如何返回地球?
    運載火箭的發射必須要在衛星中心進行,那麼我國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到月球上採集樣本該如何返回地球哪?接下來就是‬嫦娥五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同時‬進行‬月球‬表面‬巡視‬並完成樣本採集工作‬,最後‬這些樣本‬會返回地球‬,供科學家‬進行研究‬。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一方面,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就是利用火箭發動機反推的方式進行的減速,那是因為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速度本身已經比較低了,不像返回地球一樣擁有幾乎接近地球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但使用火箭發動機反推減速需要消耗燃料,就需要火箭在發射的時候攜帶更多的燃料,這無疑給火箭增加了負擔,降低了有效載荷的重量,要充分利用地球大氣減速。其實,早在2015年我國就進行了「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提前成功進行了高速返回測試,為確保本次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實施和探月工程持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 嫦娥五號點火起飛,攜月壤樣品進入預定軌道,預計23天後返回地球
    12月3日晚間央視新聞發布消息,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五號攜帶的月壤樣品上升器成功進入了預定的繞月軌道,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將在23天後,也就是12月中下旬抵達地球。報導稱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而在點火起飛之前,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成功在月球展開,標誌著中國探測器又一次成功的在月球上留下屬於中國的標識。
  • 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印度人:我不撒謊,這次我真嫉妒中國
    從中國嫦娥五號發射到成功攜帶月球土壤返回這一過程,中國專家馮晶琅認為嫦娥五姑娘的成功的不僅僅是中國向月球探索的邁進的一大步,航空航天技術的突破,也為中國日後更遠的火星基地建設驗證關鍵技術!探月都結束了,火星還會遠嗎?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這個「水漂」學名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挖土、打包」完成,嫦娥五號準備返回地球了
    記者 | 彭強1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等有效載荷均正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科學探測,並給予採樣信息支持。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搭乘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啟程飛往月球,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也是目前為止中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 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未來月球探測還有哪些看點?17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多位負責人一一解答。經過16載不懈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採用打水漂方式著陸,令人疑惑
    12月16日早上9點15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修正,目前組合體狀態並無異樣!嫦娥五號於今年11月24日升空,現已完成月球採樣並且在返回途中,這期間一共經歷了二十多天,在短暫的二十多天中,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即將收官!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取回的月壤很可能長這樣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嫦娥五號11月24日凌晨奔月,目標是把月球「土特產」——約兩公斤月壤樣品帶回地球。月壤長啥樣?它究竟有多寶貴?「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很有可能是這個樣子,灰色或深灰色,很堅硬。裡面含有巖石碎屑、粉末、角礫等很多東西,就像混凝土一樣。」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完整的月壤剖面,記錄了長達30多億年的太陽輻射歷史和注入的太陽物質。月壤中還藏著地球的秘密。月球自形成以來,一直在不斷遠離地球。在地質歷史早期,月球遠比今天更靠近地球。除了太陽風之外,月球還一直被地球風吹拂著,特別是在更早的30多億年前。因此,月球正面的月壤還注入了來自古老地球的大氣物質。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 23 天,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此外,嫦娥五號本次月球之旅肩負著重要使命 —— 從月球採集樣本並順利返回。如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向宇宙奧秘更進一步,嫦娥五號「摘月」,或許會證實月球如何誕生
    隨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我國正式啟動了首次「採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據最新消息,發射當日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25日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即將進行第三次軌道修正。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出乎意料!
    這次發射相比從前的嫦娥探測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採樣返回,取回屬於我國的第一份月壤。那麼,未來對月球的開發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美國已經開始計劃在月球採礦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據媒體報導,這次嫦娥五號的最大亮點,就是能否將1-2公斤的月壤取回地球。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取完月壤後,是如何成功返航的?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點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很多朋友很好奇,在月球上,又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是如何實現月面發射的呢?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取完月壤後,是如何成功返航的
    很多朋友很好奇,在月球上,又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是如何實現月面發射的呢?嫦娥五號如何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主要有4個主要部件——上升器、著陸器、再入器和軌道器,探測器整體到達月球軌道後,著陸器將攜上升器一同降落至月球表面,軌道器與返回器繼續環繞月球等待,所以它配備了三套動力系統,這三套推進分系統由77臺大小不同、性能各異的軌姿控發動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