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強1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在採樣和封裝的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對採樣區地理模型進行仿真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等有效載荷均正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科學探測,並給予採樣信息支持。
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搭乘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啟程飛往月球,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也是目前為止中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12月1日23時,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預選著陸區著陸,並傳回著陸影像圖,開啟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需經受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
最終,嫦娥五號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
其中,鑽具鑽取了月面下的月壤樣品,機械臂則在末端採樣器支持下,在月表開展多種採樣。
為確保月壤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
此外,嫦娥五號探測器還配置了降落相機、全景相機、月壤結構探測儀、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等多種有效載荷,能夠在月表形貌及礦物組份探測與研究、月球淺層結構探測等科學探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探測器鑽取採樣前,月壤結構探測儀對採樣區地下月壤結構進行了分析判斷,為採樣提供了數據參考。
據央視網報導,嫦娥五號在完成採樣後,將採用「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球樣本,即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最終帶著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整個任務過程約23天,著陸器將降落在中國北部內蒙古的四王子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