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間央視新聞發布消息,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五號攜帶的月壤樣品上升器成功進入了預定的繞月軌道,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將在23天後,也就是12月中下旬抵達地球。報導稱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而在點火起飛之前,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成功在月球展開,標誌著中國探測器又一次成功的在月球上留下屬於中國的標識。
國旗意味著一個國家的臉面,代表不可侮辱的尊嚴與榮譽。而中國國旗亮相月球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嫦娥三號與玉兔號月球車的互相拍照就成功實現了中國五星紅旗的首次亮相,2018年嫦娥四號又在月球背面完成了國旗的展示,可上兩次其實都是噴繪的國旗,而不是真正的一面旗子,可這一次嫦娥五號完成了這個突破,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國旗,成功的將旗子帶上月球並且完美的展示開,再次彰顯了中國不俗的科研實力。
或許有人認為一面旗子能代表什麼呢,但在月球環境下展示就毫不誇張的講,全都是科技實力的展現。因為宇宙擁有強大的電磁輻射,並且月球表面的溫差恐怖的高達正負150攝氏度以及還擁有惡劣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普通國旗並不能在月球上正常使用,甚至放到月球上,普通的國旗就會很快的褪色甚至分解掉,這將說明雖然只是一面小小的國旗,可這裡面所蘊含的東西卻一點也不簡單。
據媒體報導,科研團隊在選擇用什麼樣的材料製作國旗這個問題上所耗費的時間遠超一年,最後選出二十多種纖維材料,還要經過千百次的試驗才成功的滿足了強度、染色等各種方面的性能要求,保證國旗一定不能被月球表面的惡劣環境所影響,而這只是一面小小的國旗背後的故事,那麼在更多的環節和步驟上航天人們還擁有著更多的故事。
從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入太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速度十分迅猛,嫦娥系列的火箭不斷升空,從僅僅完成探測任務現在嫦娥五號登上月球具備採集月壤的能力,雖然大家都說嫦娥五號只是去月球上挖土的,但其實遠遠沒有那麼簡單,這一系列的航空經驗都將為下一次的探月——載人登月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
距離上一次人類從月球取回樣品已經40多年了,月壤的意義不但代表著科研能力,在經過精準分析研究後,將會進一步了解月球的「前世今生」,不單單對認知月球具備重大意義,同時對人類以及生命都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嫦娥五號起飛之前就已經有許多國家和科學家希望中國能夠分一些月球樣品來進行研究,可見月壤具備多大的吸引力。
中國在嫦娥五號完成了任務後,嫦娥六號將再次登月取樣,並規劃好了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的任務,任務目標希望同國際社會共同建設月球科研站,如果接下來的探月成功,那這不但是人類科學史上的進步,同樣是中國榮譽在國際上的展現,比今天國旗在月球上完美展現的意義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