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完成月面採樣 首次在地外天體點火起飛 今別月宮去 採得月...

2020-12-05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核心閱讀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上升器月面點火

  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

  專家介紹,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此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回傳影像顯示,五星紅旗在陽光照耀下,「中國紅」格外鮮豔。

  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3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設計兩種「挖土」模式

  鑽取和表取互為備份、先後開啟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之後就進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603698)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模式。

  據介紹,鑽具鑽取主要獲得月面以下的樣品,而機械臂表取則主要獲得月球表面樣品,兩種模式互為備份。

  這兩種模式並不是同時進行。首先開啟的是鑽取模式,截至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接著,機械臂表取裝置開始在月面自動採樣並封裝,截至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專家介紹,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

  為了順利完成採樣任務,著陸器隨身攜帶了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機械臂表取可以想像成類似人手的裝置,在腕關節設有兩個採樣裝置,很像挖土的鏟子;鑽具鑽取則可以鑽入月球內部,鑽取月壤巖芯。它們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採集月壤樣品並進行密封封裝。

  月面地面緊密配合

  搭載多種「神器」,為採樣提供信息支持

  在設計過程中,科研人員充分考慮了月面可能會遇到的各種複雜情況,希望能夠儘量多獲取不同種類和數量的月壤樣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進行了幾百次試驗、數十種工況模擬、多次採樣封裝演練,確保採樣過程的可靠性。

  而在實際的採樣、封裝過程中,嫦娥五號在月面辛勤「忙碌」著,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也根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等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科學探測,並給予採樣信息支持。此外,嫦娥五號還配置了降落相機、全景相機、月壤結構探測儀、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等多種有效載荷。探測器鑽取採樣前,月壤結構探測儀對採樣區地下月壤結構進行了分析判斷,為採樣提供數據參考。

  採樣難度係數高

  考慮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約束

  裴照宇在之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對這次任務的考核,我們的目標是採樣返回,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不管帶多少,都是成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首次月面採樣的難度係數非常高。

  彭兢介紹,月面採樣裝置是全新研製的,技術新、難度大,需要考慮飛行任務以及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各種約束。採樣期間還要面臨月面高溫的工作環境,月球表面白天溫度超過100攝氏度,無人採樣器要在這麼高的溫度下正常工作,挑戰可不小。再加上採樣任務時序緊張、機構動作多、不確定因素也很多,這些都增加了首次月面採樣的難度。

  據介紹,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先後實現有人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美國實施的是有人採樣方式,在6次登月計劃中採樣量達380多公斤;蘇聯實施了3次無人採樣方式,共採集月壤300餘克。

  距人類上一次從月球採樣至今,已有40多年的時間沒有拿到新的月球樣品。科學家表示,對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將月球的月壤等關鍵性樣品運回地面實驗室供科學家精準分析研究,有利於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mg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採樣 首次在地外天體點火起飛
    國家航天局供圖核心閱讀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 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採樣任務 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圖為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飛行過程。  國家航天局供圖(新華社發)據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專家介紹,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此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上升器點火起飛瞬間。)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探測器在地外天體起飛。此次上升器的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國家航天局介紹,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難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在月球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瞬間 供圖:我們的太空組圖: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昨天(12月3日)23點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這是中國首次實現 地外天體起飛。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而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嫦娥五號上升器飛離月球 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CNMO新聞】據官方消息,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實現月面國旗展開,這意味著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
  • 「嫦娥」從月亮上起飛:首次掌握地外天體起飛技術 載人不是夢
    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面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挑戰;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嫦娥五號成功飛離月面,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成功飛離月面,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起飛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專家介紹,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此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在月球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嫦娥五號上升器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中國首次實現 地外天體起飛。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而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五星紅旗首次月表動態展示 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瞬間模擬圖。■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的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的畫面。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 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2020-12-04 00:48:40來源:FX168 【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織物版」五星紅旗亮相月球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探測器在地外天體起飛。 此次上升器的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
  • 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織物版」五星紅旗亮相月球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探測器在地外天體起飛。此次上升器的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
  • 嫦娥五號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圖片:國家航天局)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魏宇晨、李琳 通訊員 葉雨恬):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成功,難度有多大?
    首先,給大家講講嫦娥五號有什麼不同月面起飛與地面起飛有幾個不同:1.沒有固定的發射塔架。地面發射塔架是固定的,為飛行器點火起飛提供一個穩定的著力點。月面起飛是在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完成兩天的月面採樣探測任務後進行的,這時候發動機在月面高溫環境下能否順利點火、提供預定的推力,都很考驗發動機可靠性。我國首次地位天體起飛,是載人登月前的重要技術驗證,是我國載人深空探測的又一裡程碑。
  • 嫦娥五號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織物版」五星紅旗亮相月球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圖說: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民晚報訊(特派記者 郜陽 記者 葉薇)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