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瞬間模擬圖。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的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的畫面。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上升器將與軌返組合體對接
專家介紹,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此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1秒鐘內完成國旗展示動作
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攜帶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重量僅12克,需要在1秒鐘內完成展示動作。
一面登上月球的國旗,必然蘊含著十足的科技含量。國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程昌介紹,科研團隊在選材上花費的時間就超過一年,挑選出二三十種纖維材料,然後通過一系列物理試驗,最終決定採用一種新型複合材料,既能滿足強度要求,又能滿足染色性能要求,還能保證國旗捲起時在正負150攝氏度溫差環境下不會粘連在一起。
嫦娥五號上的國旗能夠在月面實現獨立展示,主要依靠國旗展示系統輔助。國旗展示系統布置在嫦娥五號著陸器艙外,環境條件惡劣,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研製團隊十年攻關,從系統設計、材料選用、加工工藝等各個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和科學驗證,一一攻破國旗月面展開難題,圓滿完成了這一光榮的任務。
【來源:新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