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宇宙奧秘更進一步,嫦娥五號「摘月」,或許會證實月球如何誕生

2020-11-28 騰訊網

隨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我國正式啟動了首次「採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據最新消息,發射當日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25日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即將進行第三次軌道修正。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預計任務飛行時間23天,12月中旬返回。

網絡配圖

關於月球取樣,之前美國和前蘇聯分別各進行過兩次。最近的一次是1976年前蘇聯的月球24號,距今已經過去44年。這次取樣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我國探月工程,提出過三步走,即「繞、落、回」。2007年,我國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落月;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並開展著陸器的就位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勘察。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回」——成功採集「月壤」,並帶回地面。

嫦娥一號·網絡供圖

為何要取回「月壤」?首先是對目前選定的月球著陸區,進行現場探測採樣,為後期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更多有效的數據,比如月面環境、地形,以及月巖等物質的化學與物理性質等數據。其次,月球作為第一個被探測取樣的天體,可以通過月壤的成分分析,並推斷出月球的形成,找尋億萬年前星體運動和作用的記憶,從中探尋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奧秘。對人類研究月球成因、演化歷史以及太陽活動等課題都有著重要意義。

嫦娥四號·網絡供圖

關於月球的形成,目前大致有四種——分裂說、俘獲說、同源說、碰撞說。這四種說法,認為月球的形成都和地球有直接關係。分裂說,即「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後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摘自1898年,喬治·達爾文《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此觀點在1969年阿波羅12號取回月球巖石樣本,經分析,這些巖石年齡要比地球發現的最古老巖石年齡還要早,此說法當時認為被攻破。

月球表面·網絡供圖

而俘獲說,就是某個小行星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沒有脫離地球,始終圍繞地球旋轉,帶來潮汐變化。同源說,是建立在「太陽星雲」的基礎上提出的: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瀰漫的星雲物質,幾乎在同一個太陽星雲的區域經過旋轉和吸積,同時形成大小不同的天體。這個學說,也因為通過月球巖石樣本的分析,地球與月球的成分差別很大而被反駁。

月球上看地球·網絡供圖

大碰撞說,這個是目前科學界較為認定的說法。此理論是基於宇宙大爆炸是存在的,然後太陽系形成開始了早期演化。在演化過程中太陽系空間中形成大量「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合併形成一個原始地球。接著有一顆星子與地球碰撞,膨脹的氣體以極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飛離地球的氣體和塵埃,並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控制,通過相互吸積而結合起來,形成幾乎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一個環,在逐漸吸積形成一個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大碰撞·網絡供圖

要論證以上關於「月亮形成」的說法,必須要經過科學數據的支持。正如分裂說、俘獲說,用月球巖石樣本分析得出來的數據;大碰撞說更需要去科學的證明。巖石樣本與「月壤」,其本身組成成分必然不同。任何理論的提出,並不能靠單一的物質成分去佐證。即使在人類有了數次的「摘月」,並帶回月壤樣本,可能限於一些因素,近幾十年,科學界並未取得實質的研究論證成果。我國嫦娥五號「摘月取土」計劃實施並成功,必將使人類認識宇宙、探索宇宙奧秘的步伐向前推進。

相關焦點

  • 月球的形成有哪幾種說法?嫦娥五號「摘月」歸來後,需要重新研究
    隨著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正式啟動首次「採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這次取樣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我國探月工程,提出過三步走,即「繞、落、回」。2007年,我國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落月;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並開展著陸器的就位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勘察。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回」——成功採集「月壤」,並帶回地面。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 西安硬科技貢獻「最強大腦」
    嫦娥五號如何實現「九天摘月」?  有業內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全可以看做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它是我國第一個地外取樣返回的航天項目,將把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堪稱真正意義上的「九天摘月」。那麼,嫦娥五號是如何實現「九天摘月」的?
  • 嫦娥五號:繼美蘇後40多年來再次開啟「摘月」之旅
    距美國實行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收集月巖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在今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將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在月球上採集月巖帶回地球,採集的樣品用來研究月球的歷史。其實嫦娥五號原定於2017年發射,但是由於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故障而推遲到現在。
  • 「九天摘月」之旅已經就位!
    中華民族的飛天航天夢,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到戰國詩人屈原的天問,從未停歇。今天,中國人自己的「九天摘月」之旅已經就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嫦娥五號「摘月」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目前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等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未來,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2020-12-02 10: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月球衛星曾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五號探測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全重達到8.2噸,主要包括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大部分。預計在2020年11月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然後由探測器自行飛往月球軌道。 另外,「嫦娥五號」主要目的是採樣返回,是「繞月—落月—返回」中最難的「返回」任務,所以本次並沒有攜帶「兔子」(月球車)上去,只是攜帶了「挖土」的機械臂——樣品採集系統上去。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動畫短片,聽嫦娥五號說說自己的「挖寶套裝」吧!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曾經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月球挖土「嫦娥五號」任務簡介1、「嫦娥五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全重達到8.2噸,主要包括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大部分。為避免月球晝夜的極端溫差損壞電子器件,著陸月球和上升離開月面需在一個月球日內(大約14個地球日)完成。3、降落地點:嫦娥五號在月球風暴洋西北部地區的呂姆克山附近,雖然是月球正面,但是確實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在這附近收集塵埃和碎片,很可能會有新現象、新發現。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視頻來源:央視新聞)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落在哪?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揭秘「嫦娥五號」預著陸點——月球呂姆克山脈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發射,預測可能會在11月24日擇機發射。目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及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將按計劃進行一系列組裝測試工作,這也意味著嫦娥五號任務將進行最後的發射準備階段。
  • 月球上沒有大型發射臺,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目前已經從月球成功取土完成,開始踏上回家的旅程。但是,不少網友好奇,在月球上沒有人類的發射基地,也無法搭建大型的發射臺,那麼嫦娥五號如何從月球上發射升空的呢?而在月球上沒有提前建好的發射塔,更沒有長徵五號這樣的大型火箭,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時,真正降落到月球表面的也只有一個小小的著陸器和上升器。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當中的奧秘,是中國人多年的夢想。 1978年,美國贈送了1克月球樣品給中國,我國專家經過大量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每日經濟新聞)   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當中的奧秘,是中國人多年的夢想。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科普知識】嫦娥五號月球「取貨」,「土特產」如何帶回?
    【科普知識】嫦娥五號月球「取貨」,「土特產」如何帶回?>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劉繼忠:相對於美國、俄羅斯落的區域,我們這是一個新的區域,它的火山噴發的年代和它們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科學上還是會有很多研究價值的。 「土特產」取貨方式:鑽取+表取 成功落月後,緊接著嫦娥五號就開啟了「取貨」的工作。
  • 嫦娥五號計劃從月球開採回巖石,看看自然雜誌是如何寫的?
    本月晚些時候,中國太空船將前往月球,40多年來將首次挖掘月球巖石。取名為「嫦娥五號」的任務是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領導的一系列越來越複雜的月球表面之旅中的最新任務,繼去年首次在月球遠端著陸的嫦娥四號之後。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上觀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