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國實行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收集月巖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在今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將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在月球上採集月巖帶回地球,採集的樣品用來研究月球的歷史。
其實嫦娥五號原定於2017年發射,但是由於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故障而推遲到現在。不過千等萬等終於把嫦娥五號等來了,距離上一次採集月巖是在1960年至1970年間,如果採集月巖成功,科學家們將可以得到大量月巖樣品來研究,我們親愛的科學家們太渴望能夠得到一個樣品來幫助他們研究了,這份渴望已經等了有了幾十年,採集到的月巖將為我們對於月球歷史的認識更進一步。
圖源:《nature》
嫦娥五號包括一個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當嫦娥五號來到月球軌道,著陸器與上升器將會與嫦娥五號分離,下降到呂姆克山附近,這是位於風暴洋北部地區的一個1300米高的火山群,我們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這個廣闊、黑暗的熔巖平原。當嫦娥五號著陸後,會向下鑽2米的深度,然後採集2千克樣品,這些樣品將會被運輸到上升器中,然後回到月球軌道,再運回地球。這一整個步驟將會在一個月球日內進行,也就是地球上的14天(這樣會防止晝夜的極端溫差導致電子器件損壞),嫦娥五號預計在十二月初返回地球,著陸器將在中國北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降落。
2018年12月8日,北京時間當日凌晨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別看中間的步驟很簡單:來到月球軌道,降落,採集,升空回地球。其中會有很多的難題和不確定性。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Carolyn van der Bogert說:「將其提升到下一個水平,並從月球上返回樣本是一項重要的技術能力。」著陸器在著陸過程中可能會側翻、倒地,在樣本運輸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樣本掉下來,由於在一個陌生環境,還是機器人操作,多少都會有一些不確定性。
嫦娥三號登陸效果圖
當樣本返回地球後,大部分月巖會留在我國國內進行研究,少部分月巖會拿出去作公開展示。沒錯,是展示,我們中國科學家辛辛苦苦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月巖也不能隨隨便便就送人拿去研究呀。不過,參與選擇著陸點的中國地質大學行星地質學家肖龍表示:如果中國以外的研究人員與中國科學家合作,他們是可以獲取樣本的。來自明斯特大學的地質學家Harald Hiesinger希望獲取樣本的方式能夠類似於研究人員獲取美國阿波羅任務收集月巖的方式那樣——向美國航天局交一份提案,說明自己要拿這份月巖幹什麼。不過,肖龍也表示:美國航天局限制了與中國航天局的合作,因此中國科學家拿不到阿波羅任務的月巖。這樣強硬的態度表明了中國的立場:與中國合作才能拿到樣本,不可能讓某些國家吃免費的午餐!
前面說了嫦娥五號將在一個火山群降落,那麼為什麼選擇這裡呢?早些年美國和蘇聯帶回的月巖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後來慢慢減弱並停止,但是對月球的觀測又表明,某些區域在10到20億年前才形成火山熔巖,也就是說在那段時間裡月球還有足夠的熱源來提供火山活動,科學家表明:月球很小,所以它的熱引擎應該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耗盡了。此次嫦娥五號採集到的樣本可以填補之前樣本的空白,即8.5億至32億年前是沒有樣本的,這段時間我們對月球的了解是空白的。肖龍說:「我們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圖源:《nature》
我相信,看完文章的讀者們都會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的感受,小編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心生自豪感,我們不僅能夠自主研發採集器到月球採集月巖,改寫月球的歷史,補充中間的空白,我們還能硬氣的說只有與我們合作的研究人員才能拿到樣本,公平公正與美國的霸權行為形成強烈反差。我相信在未來,中國會越來越強大!讓我們拭目以待,一睹24日嫦娥五號飛上太空的美麗曲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