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繼美蘇後40多年來再次開啟「摘月」之旅

2020-11-13 乘風破浪的海鷗

距美國實行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收集月巖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在今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將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在月球上採集月巖帶回地球,採集的樣品用來研究月球的歷史。

其實嫦娥五號原定於2017年發射,但是由於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故障而推遲到現在。不過千等萬等終於把嫦娥五號等來了,距離上一次採集月巖是在1960年至1970年間,如果採集月巖成功,科學家們將可以得到大量月巖樣品來研究,我們親愛的科學家們太渴望能夠得到一個樣品來幫助他們研究了,這份渴望已經等了有了幾十年,採集到的月巖將為我們對於月球歷史的認識更進一步。

圖源:《nature》


採集過程

嫦娥五號包括一個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當嫦娥五號來到月球軌道,著陸器與上升器將會與嫦娥五號分離,下降到呂姆克山附近,這是位於風暴洋北部地區的一個1300米高的火山群,我們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這個廣闊、黑暗的熔巖平原。當嫦娥五號著陸後,會向下鑽2米的深度,然後採集2千克樣品,這些樣品將會被運輸到上升器中,然後回到月球軌道,再運回地球。這一整個步驟將會在一個月球日內進行,也就是地球上的14天(這樣會防止晝夜的極端溫差導致電子器件損壞),嫦娥五號預計在十二月初返回地球,著陸器將在中國北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降落。

2018年12月8日,北京時間當日凌晨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採集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別看中間的步驟很簡單:來到月球軌道,降落,採集,升空回地球。其中會有很多的難題和不確定性。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Carolyn van der Bogert說:「將其提升到下一個水平,並從月球上返回樣本是一項重要的技術能力。」著陸器在著陸過程中可能會側翻、倒地,在樣本運輸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樣本掉下來,由於在一個陌生環境,還是機器人操作,多少都會有一些不確定性。

嫦娥三號登陸效果圖

採集回來後

當樣本返回地球後,大部分月巖會留在我國國內進行研究,少部分月巖會拿出去作公開展示。沒錯,是展示,我們中國科學家辛辛苦苦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月巖也不能隨隨便便就送人拿去研究呀。不過,參與選擇著陸點的中國地質大學行星地質學家肖龍表示:如果中國以外的研究人員與中國科學家合作,他們是可以獲取樣本的。來自明斯特大學的地質學家Harald Hiesinger希望獲取樣本的方式能夠類似於研究人員獲取美國阿波羅任務收集月巖的方式那樣——向美國航天局交一份提案,說明自己要拿這份月巖幹什麼。不過,肖龍也表示:美國航天局限制了與中國航天局的合作,因此中國科學家拿不到阿波羅任務的月巖。這樣強硬的態度表明了中國的立場:與中國合作才能拿到樣本,不可能讓某些國家吃免費的午餐!

降落在火山群的原因

前面說了嫦娥五號將在一個火山群降落,那麼為什麼選擇這裡呢?早些年美國和蘇聯帶回的月巖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後來慢慢減弱並停止,但是對月球的觀測又表明,某些區域在10到20億年前才形成火山熔巖,也就是說在那段時間裡月球還有足夠的熱源來提供火山活動,科學家表明:月球很小,所以它的熱引擎應該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耗盡了。此次嫦娥五號採集到的樣本可以填補之前樣本的空白,即8.5億至32億年前是沒有樣本的,這段時間我們對月球的了解是空白的。肖龍說:「我們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圖源:《nature》


我相信,看完文章的讀者們都會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的感受,小編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心生自豪感,我們不僅能夠自主研發採集器到月球採集月巖,改寫月球的歷史,補充中間的空白,我們還能硬氣的說只有與我們合作的研究人員才能拿到樣本,公平公正與美國的霸權行為形成強烈反差。我相信在未來,中國會越來越強大!讓我們拭目以待,一睹24日嫦娥五號飛上太空的美麗曲線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 西安硬科技貢獻「最強大腦」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了人類時隔48年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  嫦娥五號如何實現「九天摘月」?  有業內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全可以看做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它是我國第一個地外取樣返回的航天項目,將把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堪稱真正意義上的「九天摘月」。那麼,嫦娥五號是如何實現「九天摘月」的?
  • 「九天摘月」之旅已經就位!
    中華民族的飛天航天夢,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到戰國詩人屈原的天問,從未停歇。今天,中國人自己的「九天摘月」之旅已經就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嫦娥五號「摘月」歸來後,需要重新研究
    隨著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正式啟動首次「採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2007年,我國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落月;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並開展著陸器的就位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勘察。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回」——成功採集「月壤」,並帶回地面。
  • 向宇宙奧秘更進一步,嫦娥五號「摘月」,或許會證實月球如何誕生
    隨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我國正式啟動了首次「採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據最新消息,發射當日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25日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即將進行第三次軌道修正。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開展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赴月取土返回意義重大40多年後再創月球取樣壯舉計劃帶回月壤樣品約2千克採樣成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據新華社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三天後的今天,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美蘇兩國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向月球進軍。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於2004年正式開始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活動。這是我國在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的又一個重大的航天項目。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2020-12-0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五號「摘月」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近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順利發射,十全十美,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將開啟新的篇章。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的火光照亮寂靜的夜空,也照亮了所有在場科學家們的笑臉。這不是距離遙遠宇宙的揮手永別,而是一場23天的久別重逢。要說嫦娥五號與之前兩代玉兔、四代嫦娥的最大不同,就是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採集任務後會如約而至回到地球。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已走出回家路上關鍵一步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已開展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一次大範圍著陸偏差和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在完成第一次月地入射後,13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緊接著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這是回家路上關鍵的一步,自此,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奔向地球。
  • 明早再次「奔月」!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係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
  • 航天基地硬科技助力「嫦娥奔月」​​​...
    在中國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開啟人類時隔48年之後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九天摘月」。而在「嫦娥五號」地月往返76萬多公裡的漫漫徵程中,位於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再次發揮「硬科技」實力,多方面助力「嫦娥奔月」「去月球上面抓把土~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華輿訊 據俄羅斯龍報報導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將開啟兩天月球採樣工作
    來源標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將開啟兩天月球採樣工作 相關新聞「嫦娥」完美落月背後的四項精巧設計本報記者 張航 通訊員 韓潤奇 薛英民 高曉燕 薛欣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成功實現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
  • 遲到了三年的嫦娥五號,即將開始攬月之旅
    自2019年中國的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後,全球再一次掀起了探索月球的熱潮,載人登月、甚至建立月球基地等,成為了各航天大國爭相發展的一個科研方向。可以說,這是自人類探月發展以來,所經歷的第二個探月熱潮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周二(11月24日)早上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是嘗試將月球巖石樣品帶回地球。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講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十多年前,任務從幾顆衛星開始。
  • 「嫦娥五號」或將明晚降落月球,它的難度比載人航天還難嗎?
    「嫦娥五號」不僅是我國航天關注點最高的航天項目,而且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實施技術難度最高的航天項目!說到這裡,可能有人不信,月球採樣返回比載人航天、建造空間站還難?嫦娥五號探測器「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地面測控支持能力有限,且沒有導航衛星提供信號
  • 長徵五號再出徵,將搭載嫦娥五號,成為人類44年後再次月球取樣
    而根據年初公布計劃,中國在2020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將有望達到40次之多(目前已進行34次),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航天發射頻繁的一年,而其中的重頭戲當屬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而此次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則是要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的最後一個關鍵環節:「回」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