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攬月,築夢蒼穹!航天基地硬科技助力「嫦娥奔月」​​​...

2020-11-30 澎湃新聞

11月24日,註定要成為世界航天史上一個特別的日子。在中國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開啟人類時隔48年之後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

中國的探月之旅在歷經13年的「繞落」跋涉之後,終於在2020年踏上「回」的徵程,昂首邁開了我國探月「三步走」計劃中的最後一步。

業內有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全可以看做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是我國第一個地外取樣返回的航天項目,它將把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堪稱真正意義上的「九天摘月」。

而在「嫦娥五號」地月往返76萬多公裡的漫漫徵程中,位於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再次發揮「硬科技」實力,多方面助力「嫦娥奔月」「去月球上面抓把土~」

航天六院107臺發動機

為「嫦娥五號」搭建76萬公裡天梯

此次「嫦娥五號」地月往返76萬公裡的徵程中,位於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107臺發動機,持續接力,助推「長五」護航「嫦娥五號」「探月返鄉」。

此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上,配套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30臺火箭發動機。其中,8臺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2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及2臺9噸級氫氧發動機,全部是我國新一代綠色環保發動機。

這三型發動機,均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科研團隊歷時近20年、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的主動力裝置。可以說,沒有這三型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氫氧發動機,就沒有長徵五號火箭名列前茅的運載能力,也就不可能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樣大型的深空探測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等四個器組成。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嫦娥五號」著陸與返回的三套推進分系統,研製了77臺大小不同、性能各異的軌姿控發動機。

其中,7500N變推力發動機上流量調節器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極高,公差僅為一根頭髮絲的1/80。面對難題,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科研人員迎難而上,為「嫦娥五號」落月採樣返回任務全程保駕護航。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3000N發動機團隊一位設計師感慨道:有了玉兔姐妹,嫦娥不再孤單;有了鵲橋衛星,月背不再神秘;有了「嫦娥五號」,可上九天攬月;有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動力,天塹變成通途;有了中國航天,神話成為現實!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嫦娥五號」

「繞、落、回」全過程護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了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測控天線、數傳子系統以及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為探測器實現「繞、落、回」全程護航。

「貼身手機」:

測控天線使「嫦五」暢連地月

在距離地球遙遠的38萬公裡之外,如何讓「嫦娥五號」探測器與地面建立順暢的聯繫,這就依靠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研製的測控天線。測控天線相當於是「嫦娥五號」隨身攜帶的「手機」,與月球之間的測控通信主要依靠這部「手機」完成。

「泊車雷達」:

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

讓「嫦五」安全著陸

在「嫦娥五號」探測器抵達月球軌道後,著陸器將攜帶著上升器著陸於月球表面。能否安全著陸於月球表面,是「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的關鍵一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嫦娥五號」研製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相當於在著陸器上安裝了一部「泊車雷達」。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將極大方便「嫦娥五號」控制身姿順利「泊車」。

月地之間架橋梁:

數據傳輸三檔調控

發回月球「打卡照」

探月之旅,拍照必不可少。「嫦娥五號」所攜帶的相機拍攝的照片如何及時地傳回地面,這就需要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的數傳子系統。

在著陸器準備著陸月球表面的時候,數傳子系統就開始開機工作。它會將安裝在著陸器上的相機拍攝的著陸畫面以及數據信息實時傳回地面,以便於地面對落月的信息進行及時判斷。

在著陸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後,安裝在著陸器上的數傳子系統會將月面工作段的採樣圖像、採樣鑽取的科學數據以及上升器起飛等過程的圖像數據傳輸到地面,為任務的順利推進提供決策參考。

為太空「穿針引線」瞄「針眼」:

微波雷達助力交會對接

上升器採集的月面樣本,如何成功交付給返回器並順利帶回地球,就必須通過交會對接這一複雜的「神操作」才能完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研製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就是為距離地球38萬公裡外的「穿針引線」式的交會對接而設計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相當於為太空「穿針引線」瞄「針眼」。

當上升器攜帶著月壤樣品返迴環月軌道後,軌道器對上升器實施追蹤。在追蹤至100公裡範圍內的時候,交會對接微波雷達開始工作。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研製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可以測量上升器和軌道器之間的相對距離、方位、俯仰角度及其變化。

自古以來,月亮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嫦娥」系列探測器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已五度奔月。

人類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目前在航天基地,眾多航天軍工院所集聚了深厚的科技創新資源,數位兩院院士紮根於此。除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外,航天科技集團九院16所、中國兵器北方通用電子集團、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煤航測遙感局等眾多科技領域的「國家隊」在這裡不斷刷新科技水平。

憑藉科技實力,「國家隊」不斷探索,發出了航天基地奮進之聲。下一步,航天基地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打造航天品牌,繼續為航天產業國家隊提供優質服務,全力以赴助推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留再一次打上中國人的印記。小夥伴們,請不要吝嗇你們的手指,為廣大中國科技工作者點個讚吧!因為他們忘我的付出,類似於嫦娥五號奔月的奇蹟不絕於耳。曾經我們常自詡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每當為人說起時無不豪情四溢。而今,中國嫦娥五號再次「登」上月球,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一種豪情、一個夢想,而是一個指日可期的未來!
  • 為加速打造「三生融合」典範,航天基地定了一個「小目標」
    更成為航天基地成立14年來,助力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過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輝煌一頁。航天事業肩負使命 航天戰隊再鑄輝煌航天基地是一片科技騰飛、召喚未來的活力熱土,是中國航天動力之城和北鬥創新發源地,全國唯一以航天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貝雨霏在認真地工作。「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本次發射任務期間,貝雨霏所在的電視光端職責便是在機房中操作攝像機。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帶著不少四川造 去月球...
    >(圖據央視新聞)九天攬月,築夢蒼穹!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九天攬月,築夢蒼穹!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一圖了解嫦娥五號「挖土」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五」奔月,這次任務有多牛?「挖土」之旅要分幾步?
  • 「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大地還在沉睡,一陣巨響劃破天際;茫茫夜幕漆黑,一道烈焰直指蒼穹。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多家海內外媒體紛紛第一時間發文:九天攬月星河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執著守望的夢想,已然成為現實。只盼與「嫦娥」早日見面。  中國新聞網用一則Vlog《嫦娥五號「奔月」前,這些知識點你get了嗎》,以記者探訪的形式,走進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提前為觀眾梳理「嫦娥五號是完成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等此次發射任務的三大知識點。  科技日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嫦娥五號靠什麼往返地月?》,對「嫦五」奔月進行科普。
  • 「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原標題:「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作者 郭超凱11月24日,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截至目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在中國探月工程任務的發射成功率達100%。
  • 「嫦娥奔月」!保山好兒郎楊本湘助力!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瞬間畫面 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看宇宙星辰裡的航天「硬」科技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在這一個個飛天壯舉之下,都印著「西安製造」的烙印,都離不開航天基地硬科技的支撐。西安「金牌動力」託舉航天夢發展航天,動力先行。
  •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13所、704所、772所、7107廠、539廠、165廠、825廠、693廠、289廠、200廠、773所等單位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研製,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 @三亞「嫦五」出徵在即,細數「嫦娥」的奔月之路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小編為你整理了「嫦娥」的奔月曆程,一起來get中國探月工程的高光時刻~  先來看一個視頻↓↓↓點擊觀看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
  • 奔月在即!嫦娥五號為啥要在凌晨發射?
    備受矚目的年底航天大戲——嫦娥五號任務終於來了。航天科普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對此進行了解讀——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這一類型的任務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動科普|90秒回顧嫦娥工程16年「九天攬月」之旅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
  • 助力「嫦娥」奔月的蘭州人,手裡有絕活……
    11月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
  •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嫦娥帶回的月壤到底值多少,專家這麼說
    實現偉大的航天夢一直是我們中國人不懈奮鬥追求的目標,以前偉人說的,「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遙遠的夢,但是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說做到啦。嫦娥飛天是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一件事情,我們不僅成為了即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採集到月壤並返回地球的國家。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航天城、太陽城/圖  自由、生命、快樂、創意、音樂、夢想、歡歌、笑語……  花城、春城、月城、航天城、太陽城、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蔡律攝  嫦娥奔月,這是中國古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據《淮南子》的記載,后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卻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裡的孤獨,倍覺悽涼。到底人間歡樂多,后羿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后羿團聚。
  • 直播+解說「嫦娥五號」發射 快手打造航天知識傳播新陣地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一直是我國科學家不懈追求並為之持續奮鬥的夢想。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 快手直播「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打造周期化航空航天品牌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一直是我國科學家不懈追求並為之持續奮鬥的夢想。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 上海歌劇院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作 上海原創舞劇音樂伴「嫦娥」共...
    昨天凌晨,伴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成功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的好消息,一段視效震撼的演示視頻也在社交媒體刷了屏。視頻由承擔此次長徵五號助推器和嫦娥五號軌道器研製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特別製作。短短四分鐘,視頻用動畫濃縮並模擬了深空探測器探月任務的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