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嫦五」出徵在即,細數「嫦娥」的奔月之路

2020-11-23 新海南三亞融媒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中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記者 劉洋 攝

  探月是中國人的千年夢想。從嫦娥一號傳回《歌唱祖國》的音符,到嫦娥四號拍下人類首張近距離月背影像......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碩果纍纍,一個個驚喜時刻令人印象深刻。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小編為你整理了「嫦娥」的奔月曆程,一起來get中國探月工程的高光時刻~

  先來看一個視頻↓↓↓

點擊觀看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博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步戰略目標。

  2008年11月12日15時05分,根據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獲取數據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先導任務發射成功,為嫦娥三號詳勘了落月區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踏上奔月之旅。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鵲橋號全家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發射成功。「鵲橋」穩定運行在地月引力平衡點軌道,解決了月球背面與地球的通訊問題。同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從地球啟程,於2019年1月3日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一圖帶你看懂中國探月之路↓↓↓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已進入發射倒計時,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作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一段動畫,演示嫦娥五號任務過程。為嫦娥五號加油!

視頻來源:人民日報

  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文昌航天發射場航天工作人員扮成美麗嫦娥,祝福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通訊員 王玉磊 供圖

  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此地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正如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刊文所言,嫦娥五號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那麼嫦娥五號如何實現採樣返回?這是一段2017年對外發布的全程動畫演示,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點擊觀看視頻(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加油,中國航天!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長五」送「嫦五」,整裝待發

期待來自月球的好消息!

  科普多一點>>>

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中國探月LOGO「月亮之上」寓意】「月亮之上」以中國書法筆觸,抽象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時代表「繞」「落」「回」三步走。中國韻味十足的創意獨特,簡潔而明朗,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的完美結合。

  (*資料綜合自南海網、中國探月工程微博、我們的太空微博、人民日報、新華網、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
    「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當屬頂流!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從以前人類探測器都不曾到過的地方,攜帶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
  • 「長五」送「嫦五」,出徵
    【「長五」送「嫦五」,出徵!】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 2021-01-12 11:57:32|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3月份舉行。
  • 錢學森彈道助力嫦五奔月,無法拒收的東風快遞,中國速度世界矚目
    本次嫦五的奔月之旅被無數人關注,奔月旅程的有個地方,反覆被人提到,那就是如何返回。上天旅行,中國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帶著「禮物」返回的經驗,我們卻並不豐富。返回是『嫦娥五號』要面臨的巨大難題,「嫦娥五號」此次的探月之旅,科研人員們預備的是往返的雙倍材料,而且還要帶著月壤,因此,它的「行李」也就要多得多。能成功返回,離不開「黑科技」的助力。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原標題: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
  •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100秒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中國人的千年夢想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即將奔月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屆時「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將圓滿完成加油,中國航天!
  • 「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嫦五」奔月,高校立功。本文小編帶大家揭秘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大學力量」。 「嫦五」總設計師:在「嫦五」奔月的任務中,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出科大力量。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嫦五奔月沒關係這還有個真人演繹的通俗易懂版本了解一下1 「嫦五」去月球做什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2 「嫦五」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務?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河南姑娘崔藝晗:長五送嫦五,「嫦娥」伴嫦娥
    散發出炫目的光芒,直上雲天,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將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一周前,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長五」將送「嫦五」奔月,月壤取樣之外,該任務將試解月球成因
    自從嫦娥探月計劃實施以來至今,我國就成了全球探月領域最重要的國家,並且已經取得了月球背面登陸和巡行等史無前例的成就,就在本月下旬,我國的嫦娥五號將出徵奔月,完成我國探月計劃初期階段的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月球的表面物質帶回到地球,供科學家們研究。
  • 「嫦五」回家在即!西班牙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來幫忙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將攜帶從月球表面採集的巖石和土壤樣本,於近日返回地球。歐洲航天局將通過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協助嫦娥五號的返航。薩哈貢主任介紹說,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已經和中國國家航天局有過多次合作,在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也將繼續為中國國家航天局提供協助。
  • 「嫦娥家族」兄弟姐妹有很多!一圖帶你看懂中國探月工程
    在「嫦五」即將發射之際「嫦四」還有一段話要對五弟說聽聽她說了什麼?"我已經超額完成在月球背面的工作以後的每一個月晝只要我能醒來就會在月球背面一直走一直走順便告訴大家一聲未來我可能不回地球了聽說五弟馬上就要來看我啦他會帶一捧月球的土壤回家也會把我對你們的思念一同帶回去嫦娥奔月我們一直在路上"
  • 「胖五」送「嫦五」 「奔月」採樣去|我國首次,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搭乘「胖五」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為後續月球及深空探測等任務奠定科學和工程基礎。
  • 「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11月24日4時30分,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貝雨霏在認真地工作。「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本次發射任務期間,貝雨霏所在的電視光端職責便是在機房中操作攝像機。
  • 「嫦五」奔月成功!探月工程中也有咱們宣威人!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瞬間畫面 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組圖」
    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立項研製後較早明確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歷經十年,「大火箭」終於與「嫦娥」攜手奔月,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發射凸顯三大看點。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進入發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