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2020-11-25 新海南

 ■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11月24日4時30分,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大地還在沉睡,一陣巨響劃破天際;茫茫夜幕漆黑,一道烈焰直指蒼穹。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多家海內外媒體紛紛第一時間發文:九天攬月星河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執著守望的夢想,已然成為現實。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多家媒體聚焦關注

  《點火!升空!》24日凌晨5時零5分,距離火箭發射僅過去半個小時,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就發布了火箭發射的現場視頻:高大的發射塔架,環抱著乳白色的巨型運載火箭直指蒼穹。開始倒計時了:「10、9、8、7、6、5、4、3、2、1,點火!」指揮員一聲令下,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尾部噴著輝煌的火焰直上雲天。遠在四海的中華兒女們,即使是通過視頻的方式看到火箭發射的畫面,依然熱淚盈眶。「中國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有網友感慨。

  外國媒體同樣關注此次火箭發射。美聯社早在11月17日就對此進行報導,稱此次任務將從月球帶回物質。隨著2003年以來中國的太空計劃不斷積聚動力,這次嫦娥五號任務已經成為中國最雄心勃勃的太空項目之一。「中國巨大的技術和工程人才庫已經使其能夠克服大多數障礙。」該報導稱。

  圖文、視頻形式繽紛

  「嫦五」奔月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又一偉大嘗試,備受矚目。多家媒體對此報導別出心裁,創意層出不窮。

  《一睜眼,就是這件大事兒!》24日6時18分,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創意海報:玉兔在月球上已等候多時啦!只盼與「嫦娥」早日見面。

  中國新聞網用一則Vlog《嫦娥五號「奔月」前,這些知識點你get了嗎》,以記者探訪的形式,走進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提前為觀眾梳理「嫦娥五號是完成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等此次發射任務的三大知識點。

  科技日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嫦娥五號靠什麼往返地月?》,對「嫦五」奔月進行科普。

  自媒體公眾號「我們的太空」則用一張張美圖,帶領讀者回顧嫦娥五號騰飛的那些瞬間。此外,「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還與少年航天局聯合對古代神話故事進行改編,推出動畫短片《小嫦娥找媽媽》,不少網友看後紛紛點讚:「具有教育價值,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航天強國的種子。」

  深情祝賀意義重大

  幾代人的飛天夢,碧海青天夜夜心。「『長五』飛天,『嫦五』奔月」,24日,《海南日報》特為「嫦五」發出一份電子版號外報紙,並以兩個整版聚焦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長徵火箭雄赳赳,護送『嫦娥』奔月球。大氣巡天國夢就,神州處處盡風流」,一篇報導中記錄了現場觀眾難掩興奮,即興賦詩一首。

  《紐約時報》稱,這次嫦娥五號帶回的豐富樣本將具有巨大科研價值。《紐約時報》盤點了中國近年來探索太空的努力,指出中國是本世紀唯一一個將機器人巡視器送上月球的國家。報導還稱,雖然中國進入太空領域的時間很晚,但取得的進步卻非同小可。「中國進入太空領域的時間遠晚於美國和前蘇聯,但該國在過去十年成績斐然,現已躋身航天大國之列。」

  不忘初心,是最樸素的浪漫。觀察者網在發表文章中寫道:「去年的航天日晚會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曾介紹,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的樣本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所以把月壤放到湖南也是對毛主席的一種告慰。』」

  (海南日報海口11月24日訊)

原標題:「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 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相關焦點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五」飛天!東大南航多名校友擔重任丨南京24小時
    2020年11月24日農曆十月初十 星期二南京24小時新聞速覽重點推薦「嫦五」飛天!「01」號指揮員,是航天發射的大腦,是火箭發射任務技術上、指揮上的NO.1,是火箭能否順利圓滿發射的關鍵。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擔任嫦娥系列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並是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19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同時還有一大批校友在探月工程中擔任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和一線工程師,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嫦五」飛天!東大南航多名校友擔重任丨南京24小時
    2020年11月24日農曆十月初十 星期二南京24小時新聞速覽重點推薦「嫦五」飛天!東大南航多名校友擔重任胡旭東東南大學校友胡旭東是此次發射的「01」號指揮員。「01」號指揮員,是航天發射的大腦,是火箭發射任務技術上、指揮上的NO.1,是火箭能否順利圓滿發射的關鍵。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為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測工作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進行互成像實驗,「兩器」順利互拍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2020年11月24日
  • ​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
    「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當屬頂流!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從以前人類探測器都不曾到過的地方,攜帶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
  • 高精度航天電子系統:確保嫦五「經絡通暢」
    「嫦五」飛天史冊中,「航天電子」將再立新功。 青島測控站靜候嫦娥從月球發來信號。 「嫦五」飛天航天電子立新功 作為我國目前研製的最為複雜的探測器,「嫦五」的月球採樣、起飛上升、交會對接等任務環節是此次任務最主要的挑戰。在整個任務持續的20多天裡,為了協助探測器高質量完成月面採樣、月表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這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九院各單位迎難而上。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
    原標題: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本報訊 (記者 關穎)此次,「長五」與「嫦五」的最強大腦,均由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771研究所製造。此次任務中,「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771所研製的箭載計算機。它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箭體參數錄取、飛行軌跡誤差修正以及控制指令輸出等多項複雜的控制任務,確保火箭的穩定飛行。為保證「大腦」健康,其內部還設計了特有的「聽診器」,能夠自動聽診飛行控制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各類重要參數,可及時、有效地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問題,為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提供判定依據。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距今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在這短短一周的時間跨度理,嫦娥五號傳回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捷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又到來了!
  • 「嫦五」啟程探月,多國科學家:史無前例且令人振奮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五」於北京時間24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如果採集成功,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那麼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上獲取樣本的國家。上一次月面採樣任務是由蘇聯的月球24號(Luna24)自動探測器於1976年完成的,該探測器將重約170克的樣本帶回了地球。
  •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看宇宙星辰裡的航天「硬」科技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12月17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繞、落、回」,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圓滿收官。12月22日,長徵八號成功首飛,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了堅實基礎……
  • 「嫦五」飛天,宇通客車現場保駕助威
    在這一全民沸騰的時刻,宇通客車(600066.SH)作為「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引領者和踐行者,被指定為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媒體官方用車,親臨現場全程見證了這一中國航天史上的重大歷史時刻。對此,宇通客車方表示,本次嫦娥五號發射創造了數個第一,宇通客車非常榮幸能夠為嫦娥五號發射提供服務保障,向中國科技致敬!
  •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13所、704所、772所、7107廠、539廠、165廠、825廠、693廠、289廠、200廠、773所等單位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研製,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 「哈爾濱製造」為「嫦五」披「鎧甲」
    冰城新聞【「哈爾濱製造」為「嫦五」披「鎧甲」】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不論是「長五」還是「嫦五」,發射成功的背後,都留下了「東輕造」的身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來源:央視網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身材壯實的「長徵五號」將用最穩固的陪伴,助「嫦五」開啟「九天攬月」之旅,書寫「浪漫故事」。
  • 「聽」落月、挖土,「嫦五」進展順利少不了這些「上海智慧」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落月和採樣階段,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的、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三臺有效載荷,工作順利,已經完成了既定的科學目標。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在此激動人心的時刻,更值得我們驕傲和感動的是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背後凝聚著的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辛苦付出,這其中必定有中國高校的參與。 「嫦五」奔月,高校立功。本文小編帶大家揭秘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大學力量」。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將開展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
  • 錢學森彈道助力嫦五奔月,無法拒收的東風快遞,中國速度世界矚目
    本次嫦五的奔月之旅被無數人關注,奔月旅程的有個地方,反覆被人提到,那就是如何返回。上天旅行,中國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帶著「禮物」返回的經驗,我們卻並不豐富。返回是『嫦娥五號』要面臨的巨大難題,「嫦娥五號」此次的探月之旅,科研人員們預備的是往返的雙倍材料,而且還要帶著月壤,因此,它的「行李」也就要多得多。能成功返回,離不開「黑科技」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