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註定要成為世界航天史上一個特別的日子,註定會成為中國向航天強國跨出的關鍵一步。中國的探月之旅在歷經13年「繞落」跋涉之後,踏上「回」的徵程,昂首邁開了探月「三步走」計劃中的最後一步。
在中國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開啟人類時隔48年之後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航天基地入區企業「國家隊」成員—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再一次作出突出貢獻。更成為航天基地成立14年來,助力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過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輝煌一頁。
航天基地是一片科技騰飛、召喚未來的活力熱土,是中國航天動力之城和北鬥創新發源地,全國唯一以航天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14年來,聚集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航天科技集團九院等「國家隊」,在北鬥導航、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中,戰績頻傳。
其中,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我國數百顆衛星進入太空提供動力支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研製並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為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30顆衛星中的20顆提供了全部的有效載荷。
此次「嫦娥五號」地月往返76萬公裡的徵程中,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107臺發動機,持續接力,助推「長五」護航「嫦娥五號」「探月返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了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測控天線、數傳子系統以及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為探測器實現「繞、落、回」全程護航。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在我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徵途中,再一次用實力交出了滿意答卷。
重點項目和產業集群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硬支撐。歷經14年高速發展,航天基地2020年共有市級重點建設項目13個,總投資389.5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83.3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個,新開工項目10個,前期儲備項目1個。
今年以來,航天基地堅持「大項目帶動」不動搖,以大決心和大力度抓項目、擴投資,用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區域經濟增長持續注入強勁動力。11月19日,陝西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關中片區)走進航天基地航天六院新區建設項目,總投資31.8億元,預計總產值60億元。由新能力建設、中兆科研新區、環保型節能印刷核心裝備產業化和發動機工程化保障項目組成,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大承載項目。
在航天基地,中國數字經濟的重大承載項目—國家超算西安中心項目和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高水平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製造項目—年產10GW單晶電池及配套中試項目,同樣因其在產業發展方面的核心驅動力而備受關注。
國家超算西安中心項目佔地51畝,總投資約30億元。建成後共2個建築、1個廣場,即超算中心、110千伏變電站和主要功能是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的旗幟廣場。該項目計劃分二期建設,一期計劃2021年8月基本建成並投用;二期主要建設3個平臺,計劃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用。
年產10GW單晶電池及配套中試項目,佔地448畝,總建築面積約21.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0億元,主要建設高效太陽能電池定製型特種廠房,是當前全球單體規模最大、轉換效率最高,且加工成本最低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製造項目。項目整體建成投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年納稅1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約2800餘個。
堅持創新驅動和大項目帶動,航天基地在建設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進程中,描繪出清晰的發展路徑。
奮進「十四五」,擘畫新藍圖!
穩步邁過2020年11月30日成立14周年這個時間節點,航天基地即將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
14年前的2006年,古城西安東南方向、相傳於漢宣帝時因鳳凰翔集而得名的鳳棲原,獲得了新生。這一年,航天基地肩負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的歷史重任,在此誕生。曾經作為關中平原阡陌縱橫的一部分,鳳棲原呈現的是塊狀田園、錯落民居和泥濘小路。14年後,這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中國航天事業和西安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巨大推力。
在「十四五」藍圖即將鋪展開之時,航天基地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以「九天攬月」和「築夢蒼穹」的目力和洞見,形成一系列前瞻性、戰略性和全局性的思考,聚力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典範,推出「鳳棲南塬、鷹起航天」頂層規劃,確定了「北優、南閒、東融、西提、中強、全域補短板」空間發展戰略,以創新、產業、時尚、教育、暢行等「十個航天」為支撐,描繪航天新城宜居宜業新藍圖。
航天基地緊鄰秦嶺北麓,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在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發展實踐中,不斷續寫「兩山理論」新篇章。在新的發展規劃中,航天基地以創造優良人居環境為中心,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的生態理念,建設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高品質城市,全面提升創新力、競爭力、影響力。
以人居環境為突破,「水沁航天」和「綠滿航天」將打造區域「宜居生態」樣本。計劃從明年開始實施引水、用水、治水、回水、管水等五類工程,對包括神舟二路在內的老城區道路進行雨汙分流改造;通過綠色倍增計劃,實施航天基地二期植綠工程、南部塬邊綠廊建設工程、雁引路互通式立交綠化等工程,力爭明年年底新增綠化面積150萬平方米。
以產業發展為驅動,「創新航天」和「產業航天」,將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打造引領發展的強勁引擎。
計劃圍繞「科技空間,孵化服務,孵化成果」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發揮科技、人才、金融互乘放大效應,預計到「十四五」末,新增孵化空間20萬平方米,新增在孵企業100家,在孵企業產值新增10億元;加速構建「2+2+2」現代產業體系,即打造航天、新能源2大支柱產業;打造人工智慧、大數據與雲計算2大新興產業;打造現代金融、檢驗檢測認證2大生產性服務產業。構建「四個片區」,即打造航天六院片區、空天經濟五院片區、通航機場產業片區、新能源新材料集聚區。
以務實的姿態和拼搏的決心,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航天基地已經做好了準備!
聚力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典範,建設世界一流航天新城,航天基地向未來發出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