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十四五」文昌發展思路:打造航天重大科技創新基地 做大做強...

2021-01-08 瀟湘晨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 吳嶽文)1月5日,文昌市審議通過了《中共文昌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把文昌國際航天城建成國內一流、對外開放、創新融合的航天示範區。

加快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

2020年,文昌國際航天城納入全省11個自貿港重點園區,開工建設「三橫五縱」路網工程等項目。「十四五」,文昌將努力實現國際航天城初具規模,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文昌市將引入一批國內外一流的航天科技企業、科研院所,打造航天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海南分院,推動重型火箭總裝總測項目落地,大力發展火箭測試及相關產業;大力發展衛星應用,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智慧文昌」建設等。同時加快航天主題公園建設,升級改造航天科普中心,打造集航天科普、體驗、研學為一體的「航天+旅遊」基地。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文昌將以國際航天城為核心,推進多園區協同發展。例如推動約亭產業園區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依託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推動水產品育種、生物檢測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圍繞生態環保、航天航空、食品安全等領域,壯大先進位造業。

文昌將重點實施清瀾港升級改造工程,提升南北連通、物資集散、火箭設備運輸、三沙後勤保障等能力,打造瓊東重要海運樞紐;加快推進鋪前中心漁港建設,建成集漁船停泊、物資補給、水產品加工和交易、休閒漁業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漁業產業園。

著力構建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

「十四五」期間,文昌將依託航天、僑鄉等獨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建成「三橫五縱」方格主幹路網同「窄路密網」支幹路網相結合的交通網絡,合理引導控制汽車數量,鼓勵步行、自行車和公共運輸出行,打造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同時,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推動建設國際網際網路數據交互試點,藉助大數據技術,實現園區管理決策高效協同和智能化。加快推動環島旅遊公路文昌段和旅遊驛站建設。

文昌市將進一步優化市政基礎設施,加快門戶廣場、官坡湖海綿公園等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優質港口和濱海資源,重點打造環木蘭灣組團、月亮灣-銅鼓嶺組團和環八門灣組團,支持錦山、昌灑、龍樓、東郊等鎮優先發展康養、醫療、教育、體育等產業,打造現代服務、旅遊消費和航天產業聚集區,鼓勵文教、東閣、公坡、重興等中部腹地各鎮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產業,形成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

文昌將適度開發椰林灣海上休閒度假中心和南海度假村人工島,支持發展遊艇旅遊、休閒海釣等旅遊新業態;重振東郊椰林等老牌旅遊景點;探索建設集生態體驗、特色民宿、民俗演藝、鄉土特產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融入「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文昌將發揮毗鄰海口優勢,形成與省會城市錯位發展、互補發展新格局。加快產業一體化,推進鋪前鎮同海口江東新區一體規劃、協同開發,適當擴大鎮域開發邊界,主動承接生產、生活、消費配套功能,將鋪前鎮打造成海口江東新區的「後花園」。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安航天基地:錨定科技創新 跑出「科創航天」加速度!
    印發《西安航天基地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為轄區科技創新工作開展制定了基本框架;編制完成「科創航天」發展規劃等7項規劃及調研報告,其中《西安航天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報告》榮獲西安市科技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 各方加大資源投入支持海南發展航天產業
    文昌航天發射場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具有緯度低、射向寬、安全性好、運輸綜合限制少、綜合效率高等五大突出優勢,未來將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探月工程等重大發射任務。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指出,支持海南建設航空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今年6月1日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依託文昌國際航天城,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培育深空產業。
  • 不止火箭發射,海南航天產業或將在這些方面迎來大發展
    航天科技集團在大會上作題為《航天科技攜手海南打造創新發展新高地》的報告。報告指出,集團公司與海南省自2019年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抓住了航天發展新的重大機遇,主動積極推動戰略合作協議落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先後執行的一系列重大發射任務,支撐我國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空間站等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強國建設。
  • 回眸2020,奮進2021|錨定科技創新,跑出「科創航天」加速度!
    印發《西安航天基地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為轄區科技創新工作開展制定了基本框架;編制完成「科創航天」發展規劃等7項規劃及調研報告,其中《西安航天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報告》榮獲西安市科技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圍繞航天基地科技創新發展需要,不斷完善科技政策,健全創新機制。
  • 為加速打造「三生融合」典範,航天基地定了一個「小目標」
    更成為航天基地成立14年來,助力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過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輝煌一頁。航天事業肩負使命 航天戰隊再鑄輝煌航天基地是一片科技騰飛、召喚未來的活力熱土,是中國航天動力之城和北鬥創新發源地,全國唯一以航天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楊天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在海南打造航天產業鏈閉環
    日前,在中南海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會議強調的「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更是給全國科技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作為海南航天領域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執行院長、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董事長楊天梁表示,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會議內容備受鼓舞,同時也感覺肩上責任重大。
  •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舉辦
    、中國宇航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主辦,中共西安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西安市投資合作局、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的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召開。
  • 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
    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沈曉明出席並致辭海南日報海口11月24日訊(記者 況昌勳)11月24日,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探討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與合作。省長沈曉明、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出席並致辭。
  • 中科院微電子所:科技創新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
    孫自法 攝中新網無錫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學科方向和應用方向涵蓋微電子學研究各個主要領域,在微電子產業集聚發展區域系統推進產業集群建設,鼓勵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創辦各類高科技創業公司,累計申請專利逾6000項、授權專利超過3100項……作為中國微電子領域學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綜合研發機構,以及微電子技術研究創新的引領者和產業發展的推動者
  • 「四區」輻射帶動「園區」優勢互補 做大做強發展平臺 強力打造新...
    高新區創新園 李昕 攝未來五年我市走製造強市之路●打造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先進石化、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綠色冶金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八個百億支柱產業鏈條培育壯大航空航天在未來五年裡,我市將堅定不移走製造強市之路,並發揮蘭州新區、榆中生態創新城、高新區、經濟區產業發展「主戰場」作用,促進省市級開發園區優勢互補,堅持「改舊」和「育新」並重,著力打造先進石化、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綠色冶金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節能環保、食品加工、菸草製品八個百億支柱產業鏈條,構建起多元支撐、穩定可靠的「四梁八柱」工業產業體系。
  • 解讀《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五大關鍵詞
    1月15日,在兩江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黃朝永對《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解讀,用「抓創新、添智慧、推改革、拓開放、提品質」五個關鍵詞進行了概括。
  • 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韓勇:加快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 打造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
    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 韓勇「我們願與各方一道,加強溝通交流,共同搭建國際合作和科技創新的新平臺,將文昌國際航天城打造為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航天城。」11月24日,在海口舉行的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韓勇作航天城規劃建設情況報告,向業內外精英發出合作的誠摯邀請。依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的文昌國際航天城,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是自貿港政策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試的「孵化器」。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海南分院落地文昌
    原標題:「四方兩地」優勢疊加 五大區域賦能發展12月20日,海南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文昌市政府、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文昌召開座談會,並籤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海南分院合作協議》。
  • 科技創新做強「千億蛋糕」!煙臺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原標題:科技創新做強"千億蛋糕"!煙臺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水母網12月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鄭曉龍)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正在我市舉辦。記者昨日從煙臺市衛健委獲悉,截至2019年底,全市醫養健康產業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海南分院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
    根據協議,籤約四方將圍繞航天前沿領域創新研發、國家重大工程任務保障、商業航天與產業落地等方面,布局建設創新研發區、商業航天區、航天重大工程總裝總測基地、綜合保障區、文化產業區等五大功能區,帶動海南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天也是海南省政府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籤訂合作協議一周年。
  • 西安:科技成為創新發展強大支撐
    ●5月5日,長徵五號B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科研單位為代表的西安航天科技為火箭提供了動力和強大的「信號樞紐」。
  • 金融科技全面賦能,海通證券打造「科技型投行」,來看最新十四五...
    重塑前臺 打造數字海通業務之本  把深化證券科技運用作為第一生產力,推進證券業數位化轉型和高質量創新發展,已經成為證券行業的共識。科技賦能,首先重塑的是前臺各個業務條線。具體來看,海通證券在四大前臺業務領域深入推進數位化轉型,深入開展線上化服務。
  • 加強科技創新 建設航天強國 弘揚航天精神
    梁小虹書記認為,中國航天的質量文化觀主要包括「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等理念。對包括中國航天在內的所有從事國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單位和科研成果而言,質量首先是政治,中國人的探火、探月、空間站、全球導航系統等重大工程容不得失敗,這種失敗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失敗和經濟上的損失,更重要是政治上的損失和壓力。如果沒有政治上的考量,沒有政治上的責任感,航天工作就很難做好。
  • 海陽打造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這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建設邁入新階段,一套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將為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提供「源動力」。「項目建成後將推動航天產業鏈條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衛星應用領域延伸,為海陽、煙臺乃至山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空間信息能力支持。」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人說。
  • 海氪日報 | 文昌國際航天城籤署「飛地經濟」合作協議
    每天打卡閱讀更快更深刻洞察新科技新商業━━━━11月5日從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獲悉,11月5日上午,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與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委會在西安市籤署《友好園區合作協議》,雙方就開展「飛地經濟」合作、共辦航天主題活動、定期交流互訪、建立聯合工作小組等方面將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