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區」輻射帶動「園區」優勢互補 做大做強發展平臺 強力打造新...

2021-01-20 蘭州新聞網
高新區創新園 李昕 攝

未來五年我市走製造強市之路

●打造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

著力打造先進石化、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綠色冶金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

●培育八個百億支柱產業鏈條

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節能環保、食品加工、菸草製品八個百億支柱產業鏈條,構建起多元支撐、穩定可靠的「四梁八柱」工業產業體系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在經濟發展方面特別強調了「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的發展目標,並明確提出,蘭州新區、榆中生態創新城、高新區、經濟區將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做好主導產業,起到輻射帶動作用,以更小的體量產生更大的能量。

在過去的一年裡,蘭州新區、榆中生態創新城、高新區、經濟區增長極作用進一步凸顯。其中,蘭州新區發展產業聚集和發展帶動效應不斷增強,榆中生態創新城建設全面鋪開,高新區發展勢頭強勁,經濟區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全面推進。在未來五年裡,我市將堅定不移走製造強市之路,並發揮蘭州新區、榆中生態創新城、高新區、經濟區產業發展「主戰場」作用,促進省市級開發園區優勢互補,堅持「改舊」和「育新」並重,著力打造先進石化、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綠色冶金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節能環保、食品加工、菸草製品八個百億支柱產業鏈條,構建起多元支撐、穩定可靠的「四梁八柱」工業產業體系。

蘭州新區:

將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鼓勵支持蘭州新區對標深圳特區、浦東新區,對各領域前沿政策和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先試快試,著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並加快推進精細化工、城市礦產循環經濟等產業園建設,高標準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精準引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提升「一區一港一口岸一通道」功能,打造國家承東啟西通道樞紐節點和「一帶一路」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同時,將以蘭州新區為核心,謀劃實施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遊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工程,有效改善黃河蘭州段生態環境。

市人大代表、蘭州新區管委會主任李東新在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表示,報告客觀全面、生動翔實總結了「十三五」期間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學謀劃了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和新一年各項重點工作,是一個求真務實、凝聚共識、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會後,蘭州新區將在第一時間把會議精神傳達好、貫徹好、落實好,把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這次會議精神上來,推動各項決策部署在新區落實落細。

李東新表示,五年來,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從123億元增長到230億元,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國家級新區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9.2億元增長到19.8億元,財政總收入從65.3億元增長到145.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5800元、9200元增長到34837元、13009元,市場主體從1.3萬戶增長到2.4萬戶,全社會用電量從5.8億千瓦時增長到15.3億千瓦時,人口從19.2萬人增長到46.5萬人。新區國企總資產從612億元增長到1700億元,營收從13億元增長到1100億元。今後五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蘭州新區充分履行國家賦予的「極、地、臺、區」戰略定位,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黃金五年」。 蘭州新區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及國家級新區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國家賦予蘭州新區的戰略定位,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蘭西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機遇,把握新階段、踐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速產業集聚、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城市能級、優化生態環境,將蘭州新區打造成為西北地區產業發展集聚區、集成改革先行區、創新驅動引領區、生態治理示範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杆,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級新區。

據悉,2021年蘭州新區將確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八大國企營收、利稅均增長30%以上,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榆中生態創新城:

全力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生態創新城的建設要緊扣「生態」「創新」兩大主題,健全完善規劃體系,科學確定開發建設時序,構建規劃、建設、管理、招商、政務服務「五統一」的合署辦公新機制。同時,要堅持基礎先行、生態優先,加快建設市政道路、綜合管廊、蘭大附屬學校等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抓好科創公園、大小夾溝河洪道治理等生態綠化項目,爭取實施軌道交通、夏官營軍民合用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此外,要加快科創文創產業集聚發展,量身定製招商引資產業政策,推動海升甘肅農業總部等項目建設,謀劃推進蘭州航空產業園、數據信息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全力打造帶動全市和全省生態創新發展的新興增長極。

對此,榆中生態創新城管委會將緊盯《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工作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功能定位,咬定目標不放鬆。緊扣「生態」「創新」兩大主題,圍繞到2025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基本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00億元以上,到2035年創新和生態產業集聚趨勢明顯、實現「千億園區」的目標,力爭把生態創新城發展列入國家級發展戰略,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功能配套完善、營商環境一流、創新活力迸發的全省新興增長極;二是堅持規劃引領,久久為功抓建設。嚴格遵守和執行規劃,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實行「前置研究、過程監測、實施評估、動態維護」的全過程監督評估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同時,積極向雄安、通州等先進地區學習,進一步完善區域節能、生態綠道等其他領域專項規劃;三是扮靚綠色本底,加快項目不鬆勁。加速推動生態、基礎設施和「科創」「文創」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正在實施的「三橫三縱」主次幹道、科創中心、汙水處理廠等44個項目建設進度,運用新型技術手段,科學合理壓縮時限、提高效率,力爭早日建成投用。計劃項目抓落地,金城大道(二期)等16條道路、蘭大附屬學校、商務中心綜合體等45個2021年計劃實施項目,逐一制定項目團隊方案,推行「保姆式」全程服務,力爭項目早日落地實施。積極謀劃「十四五」規劃項目,加強項目論證,制定實施計劃,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規劃、資金支持的盤子;四是緊扣主題業態,招商經營兩手抓。堅持「產業招商、項目引商、資源富商、政策優商、服務親商」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經驗,科學研究制定《榆中生態創新城產業扶持辦法》和科創、金融、文創、新興產業、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等多個產業支持政策,逐步構建形成「1+X+N」的產業政策體系。另一方面科學有序經營城市,合理制定土地出讓時序,科學把控開發建設節奏;五是拓展方式渠道,多元並舉促融資。著力壯大蘭發公司自身資產實力,提高融資評級標準,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參與建設。提前謀劃包裝儲備項目,主動銜接申報政府債券,規範有序推進PPP項目建設;六是深化改革創新,理順機制強功能。充分調動生態創新城管委會和榆中縣兩方面積極性,發揮好合署辦公優化、協同、高效的制度優勢,加快構建「五統一」建設發展工作機制,開展用人體制機制創新,提高人才吸引能力。

高新區:

打造三大主導產業集群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蘭州高新區成立30周年。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高新區聚焦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材料三大產業,推進實施中國生物蘭州科技健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成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主體工程,新建產業研究院、科技創新工作站20個以上的總體要求。列席此次人代會的蘭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孫裕表示,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非常振奮,看過去的5年,我市的發展可以用高質量、高速度來形容,民生、交通等各方面的改善都很大。不僅是天藍了、水清了、土淨了,還取得了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城市等等。所有這些,都表明我市的綜合實力在進一步提升。孫裕說:「《政府工作報告》用『蘭州高新區發展勢頭強勁』一詞,是對高新區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讓高新區吃了定心丸,增加了高新區的戰略定力,使我們更有幹勁。把創新驅動確定為主基調,高新區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未來的5年,高新區將嚴格按照政府制定的『十四五』規劃,俯下身子、埋頭苦幹,逐一落實,創新型開展工作,真正意義上把蘭州高新區打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增長級。」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蘭州高新區圍繞產業再聚焦、轉型再升級、實體再壯大,瞄準產業鏈重點領域,技術鏈主流方向,致力打造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其中,作為主攻首位產業的生物醫藥企業總數已達到200餘戶,2019年總產值達到76億元。同時,耐馳泵業、海默科技、伯驪江3D列印等一批高端製造企業持續發展壯大,並在單螺杆泵、油氣裝備、增材製造等領域形成了國內領先優勢,2019年總產值達到55億元。此外,在納米功能材料、生物傳感技術、記憶合金等新材料產業方面已形成了一批國內乃至國際領先的成果,西脈新材料產業園、省科學院納米產業園等項目正在加快形成集聚化發展態勢,2019年總產值達到39億元。

按照規劃,在今後的工作中,蘭州高新區將對標國家自創區「五區」定位和國家高新區「兩區」建設,科學編制高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並借鑑先進高新區的經驗做法,對標對表,精準發力。同時,將加大創新力度,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創新管理方式,不斷營造優越的創新創業氛圍,並進一步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匯聚科技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產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環境優化、園區基礎建設、生態文明引領、東西互動合作等方面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加快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和創新示範新高地,努力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新路徑,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經濟區:

統籌推進一區六園差異化發展

列席本次人代會的蘭州經濟區管委會主任馬永福在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表示,報告對經濟區提出了「統籌推進『一區六園』差異化發展,加快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圍繞先進位造、現代服務、生態旅遊等產業,積極引進外資項目,著力打造外向型經濟關聯產業聚集發展新高地」的要求。對標總體要求,經濟區將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開放開發和創新發展水平,千方百計填空白、補短板、增動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一區六園」為基礎,著力實施差異化發展格局,將「十大生態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要抓手,突出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努力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建設工業基礎好、綠色化水平高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基本形成每個園區有主題、有特色的錯位發展格局。

馬永福表示,經濟區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充分吸收蘭州市「十四五」規劃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區情,著力使規劃中的主要指標、重點任務成為經濟區的發展實際,在「十四五」時期將經濟區打造成為對外合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昕

相關焦點

  • 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大灣區將輻射帶動這些區域共同發展!
    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近年來,連結中心城市優勢資源的平臺不斷搭建,產業共建項目接連落地。兩年來,廣東還充分發揮廣州、深圳以及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重要節點城市在產業、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依託8個市級共建園和43個縣區(鎮)共建園。從2018年到今年4月,全省累計吸引337個超億元工業項目落戶共建園區。
  • 寧國經開區:培育「四新經濟」打造發展高地
    在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寧國經開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76,在全省12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寧國經開區正一步一個腳印,以「工匠精神」和「繡花功夫」將產業發展推向深入,開啟了「領跑安徽,比肩蘇浙」的乘風破浪之程。加大政策扶持打造發展高地製造業的飛躍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所釋放的紅利。
  • 雨花經開區機器人集結:補強產業鏈 做大「朋友圈」
    新聞背景:11月28日,長沙全市產業鏈建設及產業招商調度會召開,會議明確長沙將聚焦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進一步建鏈、強鏈、補鏈、打造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做大做強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0億元。
  • 陝西安康市依託水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生態漁業
    陝西安康市依託水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生態漁業2014-11-26 16: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安康市漁政站(2013-2020年)》,按照發展生態漁業的要求,圍繞漁業「增效增收、質量安全、環境友好」的目標,著力抓好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依託漁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網箱養殖和大鯢特色養殖等漁業重點發展項目,積極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做大水產養殖蛋糕,促進農民增收步伐。
  • 打造韶關南部融灣先行發展區 擘畫生態翁源綠色「蘭」圖——翁源...
    做大翁北片農旅生態融合發展區。該片區依託蘭花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帶動蠶桑、水果、甘蔗等現代農業產業形成「一花帶五業」的產業格局,大力培育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與電商、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翁西片產城融合發展區。
  • 充分發揮兩地資源互補優勢 做大做強延安文旅產業 深圳市文創協會...
    充分發揮兩地資源互補優勢 做大做強延安文旅產業 深圳市文創協會來我市考察文化旅遊項目
  • 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瀋陽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規劃(2018...
    以打造「中國菌都」為目標,積極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推進「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促進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力爭2020年入駐企業22戶,實現年產值10億元。  (四)新民大民屯農產品加工園區。位於新民市大民屯鎮、張家屯鎮,東起蒲河,西至遼河,國道102線兩側延伸0.75公裡,規劃面積3.3平方公裡。
  • 大平臺大生態丨用平臺思維做乘法,激活青青之島
    企業服務部的優良服務贏得了企業認可,美國開利亞太區總部決定將開利中國區銷售總部從上海遷移至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為園區、西海岸新區及青島新貢獻一個世界500強席位。合作區正按照全市「雙招雙引」攻勢要求,積極樹立「店小二」意識,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打造國際標準市場化、法制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項目快速集聚。
  • 聯動發展 主動接受經濟輻射
    大家一致認為,要把深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區、示範區和協同區,主動接受重慶經濟輻射,實現聯動發展,更好支撐國家戰略的實施。探路破局 作出發展示範四川有6市17縣(市、區)與重慶市的13個區(縣)毗鄰,具備融合發展的地利之便。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強引領,政策扶持  近年來,經區確定了「科技創新引領經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路,高舉科技創新之旗,把科技創新擺在經區工作的核心位置。  「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幾經修改,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槓桿效應顯著增強,催生和帶動出了一批優質科技型企業和項目。」經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0年兌現扶持資金總額達到1220萬元,預計2021年超過2500萬元。
  • 解碼「十四五」文昌發展思路:打造航天重大科技創新基地 做大做強...
    加快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2020年,文昌國際航天城納入全省11個自貿港重點園區,開工建設「三橫五縱」路網工程等項目。「十四五」,文昌將努力實現國際航天城初具規模,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如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湖南省最新發布重磅文件!
    要進一步提升湖南省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水平加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該如何持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為進一步提升我省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水平,加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持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提出以下意見:一、總體要求1、指導思想。
  • 凸顯集群優勢 擴大共振效應 贛州經開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走筆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主導產業集群發展,`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奠定堅實基礎的路徑和思路。近年來,贛州經開區初嘗產業集群發展成果,但如何依靠發展產業集群提升競爭優勢?如何讓專業化的人才、信息、供應商和客戶形成集聚,實現同頻共振?這才是發展產業集群的關鍵。日前,記者來到該區採訪,感受到贛州經開區做大產業集群的信心、信念和途徑。
  • 濰坊市坊子區:打造「四區三城」 壯大活力經濟
    坊子區委書記扈洪波講話加速膨脹總量,打造高端製造業聚集區扈洪波表示,要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加快產業集聚步伐,力促各大產業膨脹總量、提質增效、突破發展。突出發展先進位造業。
  • 發現新「齊跡」|淄博高新區:MEMS產業孵化器 助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平臺
    」等10多個創新創業平臺,為入園企業及高層次人才提供設計、研發、孵化、產業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聚力打造MEMS晶片、集成電路晶片、智能傳感器、儀器儀表等優勢產業鏈和產業聚集區。據介紹,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強化園區招商,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打造專業園區招商團隊。加快實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四大招引」工程,打好培養、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組合拳,著力引進一批頂尖MEMS晶片科技人才和創業團隊。
  • ...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做優做強周至獼猴桃、藍田大杏櫻桃等特色...
    ,促進產業、要素、資金、政策向優勢區聚集,通過加快品種改良、創新栽培模式、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提升設施水平等,做優做強周至獼猴桃、藍田大杏、櫻桃等特色果業;藍田奶山羊、中蜂等特色養殖業;設施瓜菜栽培等高效設施農業;藍田、周至苗木花卉產業等。
  • 優勢互補+共促共進 兩江新區、萬州區建立4個對口協同發展機制
    兩江新區與萬州區共同給出的答案是:建立「1+3」協同發展工作機制體系,編制5年實施方案,重點圍繞產業發展、城鄉互動、科技協作、公共服務等方面展開協作,在全市「一區兩群」發展戰略中打頭陣、作先鋒,發揮示範帶動和標杆引領作用。
  • 大亞灣:弘揚「大項目精神」 全力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下,面對當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承受全球石化產業市場低迷疊加影響。大亞灣區將如何堅定信心,勇挑重擔,乘風破浪,為非常時期的大亞灣發展勾勒新路線,謀劃新發展,踏上新徵程?
  • 梅州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加快大健康產業...
    「十三五」以來,我市圍繞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促進產業有機融合,朝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目標,梅州邁出堅實步伐。
  • 滁州開展二季度招商引資 推進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
    總投資1500萬歐元的德國綠科家紡項目是由歐洲舒適家紡集團建設,從事高端床上用品生產,系園區引進的首個德資項目。張祥安詳細詢問了企業的建設、生產、運營、發展情況,並來到車間,和企業一線員工親切交流,詳細了解其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