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11月28日,長沙全市產業鏈建設及產業招商調度會召開,會議明確長沙將聚焦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進一步建鏈、強鏈、補鏈、打造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做大做強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0億元。
12月26日,長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程水泉對雨花經開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推進工作進行了調研。程水泉提出,要集中資源要素,強化招商引資,形成集聚效應,打造特色品牌,加快推進全市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工作。
雨花經開區成立和引進了兩大研發機構——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和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都是從事機器人產業源頭研發的智庫。
新能源汽車車身裝備及零部件智能製造工廠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
清水源塗裝機器人。
混泥土噴漿機器人。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胡芳 長沙報導
在長沙雨花經開區,「湖南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大廈高高矗立,上面幾個藍色的大字醒目清晰。三年前,當有人豪言要將機器人產業做出百億產業時,多數人表示懷疑,或冷眼旁觀。在幾乎空白的基礎上,2017年,雨花經開區實現以機器人為主體的智能製造產業產值145億元,入選「全國十大最具競爭力機器人產業園區」。
做特色、做研發、做產業鏈,雨花經開區一開始就懷有清醒和理性的判斷。在進一步建鏈、育鏈、補鏈、強鏈、延鏈上,雨花經開區又有著清晰的發展思路和生長路徑。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鏈條上,雨花經開區懷揣擁抱未來的決心和鬥志。
啟幕·建鏈: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的雨花地圖
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工智慧」「機器人」開始躍入人們的視野。工業4.0、智慧工廠、智能製造、自動化時代……一個有關機器人的名詞變成熱詞,正拉起一場革命風暴。
2013年,上海、崑山、徐州、唐山、天津、重慶、青島等十大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形成,並在國內產生一定示範引領作用。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2016年底,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為代表的四大聚集區矗立在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版圖上。
相較而言,湖南的機器人產業園起步較晚,最早確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園區當屬雨花經開區。該園於2013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將智慧機器人產業作為園區的特色產業,2014年初,確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開始針對性招商。
機器人產業對資本和技術的要求較高,長沙沒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優越條件,雨花經開區如何吸引機器人企業入駐?
對此,長沙雨花經開區招商合作局局長餘忠介紹,雨花區另闢蹊徑,從相對容易引進的機器人集成應用製造企業入手,帶動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入駐,以應用倒逼產業升級發展。園區的機器人招商工作在產業的圍牆上,洞開一扇窗戶,並把握住了產業集聚和培育的戰略機遇。
2015年3月,雨花經開區被湖南省政府授為「湖南省機器人產業聚集區」,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本體機器人「長沙1號」隨即發布;同年12月,長沙市政府與長沙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書,長沙機器人研究院正式成立;2016年9月,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同年10月,雨花經開區具體承辦2016中國機器人大賽,一舉打響了湖南機器人產業聚集區的名氣。
截至當前,園區有157家企業,其中本體16家,零部件35家,集成53家,配套53家,自此,雨花經開區實現了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培訓的整個產業鏈條全覆蓋。
布局·補鏈:矢志科技創新,放大集聚效應
為什麼長沙和深圳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布局上經常是倒掛的?以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為例,其Bibibot機器人就是在長沙研發、在深圳生產,按道理來講,後者綜合的成本更高,更應發展研發。
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總經理穆陽介紹:「Bibibot的零配件有將近100個,在深圳基本上一兩天就可以全部配齊,但在長沙是很困難的,我們不光要考慮硬體成本,還要考慮時間成本、運輸成本等多方面。深圳的硬體供應鏈及配套生態全球領先,然而在人力成本上,長沙具有明顯優勢,長沙高校較多,有一定的人才積累優勢。」
雖然,雨花經開區的機器人產業鏈已初具輪廓,但部分環節較為單薄,本體生產和系統集成的零部件配套和後續服務企業少。雨花區委常委、雨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四軍判斷,「我們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鏈現在仍處在補鏈和育鏈的階段。」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機器人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謝暉也認為,目前大量國產機器人企業的生產模式缺乏核心競爭力,因為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以汽車領域的165k弧焊機器人為例,國內企業採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高達19.5萬元,而日本Yaskawa同款機器人的市場售價僅為16.8萬元。
基於此,機器人產業必須矢志創新。著眼於長遠,雨花經開區成立和引進了兩大研發機構——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和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都是從事機器人產業源頭研發的智庫。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採取「一院兩址」的模式,河西是麓山創新工場,側重於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河東是雨花應用中心,側重於技術轉化和產業孵化。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秉持「科技無國界,產業有規律」的理念,定位於面向海內外的科技團隊,特別是首席科學家蔡自興教授龐大的學生資源來打造雙創平臺。
長泰機器人總經理楊漾也說過:「顛覆性的產品和技術,才能取得領先優勢。如果沒有核心技術,一旦成本上來,就會遇到很大的危機,這個時候談什麼商業模式都沒有用。」楊漾介紹,目前,長泰機器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庫。2017年1月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所公布的「智能製造專利申請TOP10排行榜」中,長泰機器人名列國內智能製造企業第二。
展望·強鏈:聚焦「大」和「強」,對接「新」和「高」
雨花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李國軍分析,目前園區引進企業還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不利於「標杆」型園區的培育,容易卡產業鏈的「脖子」:一是多而不大,沒有上十億幾十億的大塊頭、大傢伙;二是大而不強,像庫卡、ABB、安川、發那科等大品牌來了,但其核心環節關鍵環節沒有進來;三是強而不精,園區在伺服電機、減速機等零配件鑄造,精密機加工、工具零配件品牌上還有缺失。
下一步,園區的發展思路就是優化資源配置形成新支撐點。目前,雨花經開區已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路徑並付諸實踐。
聚焦「大」和「強」。「滿天星鬥不如一輪明月。」李國軍說,「園區將會把目光投向軍工央企和上市公司,引進和培育大企業,致力於把這個產業鏈條拉長,做深做透。」
中南智能由湖南華升集團、雨花經開區、長泰機器人共同發起成立。李國軍期待:「將來,中南智能就是園區的大塊頭。我們要把中南智能打造成為像瀋陽新松一樣的行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形成產業鏈。」
對接「新」和「高」。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是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核心動力。爭取將龍頭品牌企業在雨花經開區的辦事處升級為分公司,把其分公司升級為研發生產基地。同時,推動一批龍頭企業走出去,像美的收購庫卡一樣,導入行業的優勢資源。
如大族雷射,目前在園區設立中西南運營中心,去年完成1.1億元設備銷售,加集成超過10億元交易額。今年1至10月,完成1.7億元設備銷售。雨花經開區正準備將其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引進來,目前已完成談判和選址。
聚焦對接「才」和「智」。堅持引資與引智一齊抓,充分發揮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引領作用。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之數量級的企業,高校的人才儲備,雨花經開區在機器人的發展之路才能走得更加清晰。」中國智慧機器人學科創始人、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教授蔡自興表示。目前,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建立起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慧教育基地,通過教育挖掘項目以及人才孵化,實現品牌、人才、盈利一箭三雕。
前瞻·延鏈:用好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朋友圈」
「先做工業機器人、再做服務機器人、最終做高端智能裝備。」這是雨花經開區的產業發展思路。按照這個思路,園區主要聚焦四個指標體系。
郭四軍介紹:「一是美譽度,園區的產業排名2017年進入了全國前10強,我們的目標是挺進全國前5強;二是集聚度,園區現已引進了157家企業,同比增長達53.9%,我們的目標是,要在三年內機器人企業數翻一番;三是本地配套率,園區現在的本地配套率7%左右,我們的目標是發展到30%以上;四是引領性,園區現有龍頭企業在產業中佔比15.63%,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30%。」
從一張白紙起步,敢於繪最美圖畫,深耕產業鏈條培育,雨花經開區正在做融合這篇大文章。如何將航天科技產業導入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新能源汽車與機器人產業如何跨界融合?機器人+健康醫療如何應運而生?
郭四軍說,未來,園區將用好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朋友圈」,如航天十三所王巍院士、國防科技大學劉澤金院士、上海交大毛軍發院士、中南大學蔡自興教授、湖南大學王耀南院長、大族雷射陳燚總經理等,通過院士和大咖的資源,推動設立更多的平臺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