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經開區機器人集結:補強產業鏈 做大「朋友圈」

2021-01-16 紅網

新聞背景:

11月28日,長沙全市產業鏈建設及產業招商調度會召開,會議明確長沙將聚焦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進一步建鏈、強鏈、補鏈、打造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做大做強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0億元。

12月26日,長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程水泉對雨花經開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推進工作進行了調研。程水泉提出,要集中資源要素,強化招商引資,形成集聚效應,打造特色品牌,加快推進全市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工作。

雨花經開區成立和引進了兩大研發機構——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和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都是從事機器人產業源頭研發的智庫。

新能源汽車車身裝備及零部件智能製造工廠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

清水源塗裝機器人。

混泥土噴漿機器人。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胡芳 長沙報導

在長沙雨花經開區,「湖南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大廈高高矗立,上面幾個藍色的大字醒目清晰。三年前,當有人豪言要將機器人產業做出百億產業時,多數人表示懷疑,或冷眼旁觀。在幾乎空白的基礎上,2017年,雨花經開區實現以機器人為主體的智能製造產業產值145億元,入選「全國十大最具競爭力機器人產業園區」。

做特色、做研發、做產業鏈,雨花經開區一開始就懷有清醒和理性的判斷。在進一步建鏈、育鏈、補鏈、強鏈、延鏈上,雨花經開區又有著清晰的發展思路和生長路徑。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鏈條上,雨花經開區懷揣擁抱未來的決心和鬥志。

啟幕·建鏈: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的雨花地圖

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工智慧」「機器人」開始躍入人們的視野。工業4.0、智慧工廠、智能製造、自動化時代……一個有關機器人的名詞變成熱詞,正拉起一場革命風暴。

2013年,上海、崑山、徐州、唐山、天津、重慶、青島等十大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形成,並在國內產生一定示範引領作用。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2016年底,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為代表的四大聚集區矗立在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版圖上。

相較而言,湖南的機器人產業園起步較晚,最早確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園區當屬雨花經開區。該園於2013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將智慧機器人產業作為園區的特色產業,2014年初,確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開始針對性招商。

機器人產業對資本和技術的要求較高,長沙沒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優越條件,雨花經開區如何吸引機器人企業入駐?

對此,長沙雨花經開區招商合作局局長餘忠介紹,雨花區另闢蹊徑,從相對容易引進的機器人集成應用製造企業入手,帶動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入駐,以應用倒逼產業升級發展。園區的機器人招商工作在產業的圍牆上,洞開一扇窗戶,並把握住了產業集聚和培育的戰略機遇。

2015年3月,雨花經開區被湖南省政府授為「湖南省機器人產業聚集區」,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本體機器人「長沙1號」隨即發布;同年12月,長沙市政府與長沙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書,長沙機器人研究院正式成立;2016年9月,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同年10月,雨花經開區具體承辦2016中國機器人大賽,一舉打響了湖南機器人產業聚集區的名氣。

截至當前,園區有157家企業,其中本體16家,零部件35家,集成53家,配套53家,自此,雨花經開區實現了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培訓的整個產業鏈條全覆蓋。

布局·補鏈:矢志科技創新,放大集聚效應

為什麼長沙和深圳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布局上經常是倒掛的?以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為例,其Bibibot機器人就是在長沙研發、在深圳生產,按道理來講,後者綜合的成本更高,更應發展研發。

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總經理穆陽介紹:「Bibibot的零配件有將近100個,在深圳基本上一兩天就可以全部配齊,但在長沙是很困難的,我們不光要考慮硬體成本,還要考慮時間成本、運輸成本等多方面。深圳的硬體供應鏈及配套生態全球領先,然而在人力成本上,長沙具有明顯優勢,長沙高校較多,有一定的人才積累優勢。」

雖然,雨花經開區的機器人產業鏈已初具輪廓,但部分環節較為單薄,本體生產和系統集成的零部件配套和後續服務企業少。雨花區委常委、雨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四軍判斷,「我們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鏈現在仍處在補鏈和育鏈的階段。」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機器人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謝暉也認為,目前大量國產機器人企業的生產模式缺乏核心競爭力,因為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以汽車領域的165k弧焊機器人為例,國內企業採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高達19.5萬元,而日本Yaskawa同款機器人的市場售價僅為16.8萬元。

基於此,機器人產業必須矢志創新。著眼於長遠,雨花經開區成立和引進了兩大研發機構——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和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都是從事機器人產業源頭研發的智庫。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採取「一院兩址」的模式,河西是麓山創新工場,側重於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河東是雨花應用中心,側重於技術轉化和產業孵化。湖南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秉持「科技無國界,產業有規律」的理念,定位於面向海內外的科技團隊,特別是首席科學家蔡自興教授龐大的學生資源來打造雙創平臺。

長泰機器人總經理楊漾也說過:「顛覆性的產品和技術,才能取得領先優勢。如果沒有核心技術,一旦成本上來,就會遇到很大的危機,這個時候談什麼商業模式都沒有用。」楊漾介紹,目前,長泰機器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庫。2017年1月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所公布的「智能製造專利申請TOP10排行榜」中,長泰機器人名列國內智能製造企業第二。

展望·強鏈:聚焦「大」和「強」,對接「新」和「高」

雨花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李國軍分析,目前園區引進企業還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不利於「標杆」型園區的培育,容易卡產業鏈的「脖子」:一是多而不大,沒有上十億幾十億的大塊頭、大傢伙;二是大而不強,像庫卡、ABB、安川、發那科等大品牌來了,但其核心環節關鍵環節沒有進來;三是強而不精,園區在伺服電機、減速機等零配件鑄造,精密機加工、工具零配件品牌上還有缺失。

下一步,園區的發展思路就是優化資源配置形成新支撐點。目前,雨花經開區已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路徑並付諸實踐。

聚焦「大」和「強」。「滿天星鬥不如一輪明月。」李國軍說,「園區將會把目光投向軍工央企和上市公司,引進和培育大企業,致力於把這個產業鏈條拉長,做深做透。」

中南智能由湖南華升集團、雨花經開區、長泰機器人共同發起成立。李國軍期待:「將來,中南智能就是園區的大塊頭。我們要把中南智能打造成為像瀋陽新松一樣的行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形成產業鏈。」

對接「新」和「高」。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是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核心動力。爭取將龍頭品牌企業在雨花經開區的辦事處升級為分公司,把其分公司升級為研發生產基地。同時,推動一批龍頭企業走出去,像美的收購庫卡一樣,導入行業的優勢資源。

如大族雷射,目前在園區設立中西南運營中心,去年完成1.1億元設備銷售,加集成超過10億元交易額。今年1至10月,完成1.7億元設備銷售。雨花經開區正準備將其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引進來,目前已完成談判和選址。

聚焦對接「才」和「智」。堅持引資與引智一齊抓,充分發揮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引領作用。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之數量級的企業,高校的人才儲備,雨花經開區在機器人的發展之路才能走得更加清晰。」中國智慧機器人學科創始人、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教授蔡自興表示。目前,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建立起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慧教育基地,通過教育挖掘項目以及人才孵化,實現品牌、人才、盈利一箭三雕。

前瞻·延鏈:用好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朋友圈」

「先做工業機器人、再做服務機器人、最終做高端智能裝備。」這是雨花經開區的產業發展思路。按照這個思路,園區主要聚焦四個指標體系。

郭四軍介紹:「一是美譽度,園區的產業排名2017年進入了全國前10強,我們的目標是挺進全國前5強;二是集聚度,園區現已引進了157家企業,同比增長達53.9%,我們的目標是,要在三年內機器人企業數翻一番;三是本地配套率,園區現在的本地配套率7%左右,我們的目標是發展到30%以上;四是引領性,園區現有龍頭企業在產業中佔比15.63%,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30%。」

從一張白紙起步,敢於繪最美圖畫,深耕產業鏈條培育,雨花經開區正在做融合這篇大文章。如何將航天科技產業導入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新能源汽車與機器人產業如何跨界融合?機器人+健康醫療如何應運而生?

郭四軍說,未來,園區將用好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朋友圈」,如航天十三所王巍院士、國防科技大學劉澤金院士、上海交大毛軍發院士、中南大學蔡自興教授、湖南大學王耀南院長、大族雷射陳燚總經理等,通過院士和大咖的資源,推動設立更多的平臺和研究院。

相關焦點

  • 雨花經開區企業「組團」亮相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
    雨花經開區企業「組團」亮相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大族智控。紅網時刻長沙12月1日訊(通訊員 郝麗霞)11月28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在長沙開幕。地處長株潭三市的融城「核心區」的雨花經開區企業「組團」亮相大會,看點十足。蜂巢互聯:助力製造企業數位化轉型長沙蜂巢智造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蜂巢互聯」)作為紮根雨花經開區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參展。
  • 雨花智能先行,新松項目助推人工智慧發展
    雨花智能先行,新松項目助推人工智慧發展 2020-12-02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雨花經開區:黨建引領 推進垃圾分類落地生根
    圖為雨花經濟開發區志願者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工作。雨花臺城管局供圖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的小事,卻是一場城市精細化管理大考。在南京雨花經濟開發區,部分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先行試點後,環保屋選址爭議聲音較大。面對難題,雨花經濟開發區堅持黨建引領,把握居民群眾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點,建立垃圾分類「1 X」模式,凝聚物業、志願者服務隊、專業公司等各類社會力量,通過宣傳引導、建好設施、約束激勵等有效舉措,逐步推進垃圾分類深入民心。
  • 這裡是雨花!
    ,愛上雨花,建設雨花。「長沙智造」發展的扛鼎大任2009年,比亞迪電動大巴項目落戶雨花經開區全球第一款純電動大巴比亞迪K9下線2015年,雨花經開區成為湖南唯一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如今,在雨花經開區一個個現代服務業項目正拔地而起
  • 勁頭 甜頭 奔頭 寧鄉經開區2020發展「速寫」
    2020年,寧鄉經開區共有28個項目竣工投產,預計新增產能100億元以上。海報丨寧鄉經開區2020激燃時刻時刻新聞記者 易添麒 通訊員 謝喜陽 賀芬 長沙報導2020年6月9日,松井股份敲鑼上市,成為寧鄉經開區首家科創板企業……這一年,11家企業頂住疫情壓力,在寧鄉經開區追加投資。
  • 樹高質量發展標杆 望城經開區奮力書寫百日大競賽優異答卷
    7月2日,全市產業鏈暨製造業標誌性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推進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強調,要聚焦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集群,以「三智一芯」產業為主攻方向,抓牢製造業標誌性重點項目建設「牛鼻子」,以滾石上山的決心和韌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 經開區「十三五」創新加速度
    近期,這家在第六屆北京亦莊創新創業大賽之三城成果轉化主題賽中獲獎的企業落戶經開區。眾智意趣公司落地,得益於經開區搭建的平臺。科研團隊在中關村科學城等「三城」做早期研發,在經開區進行技術創新和應用轉化,隨後產品及業務從經開區輻射全國、全球——這樣一條產業創新有機互動的鏈條,正在快速發展、壯大。搭平臺提升轉化服務水平。
  • 科技創新鑄就雨花最鮮明特質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持續深入推進創新名城、數字經濟名城建設的大背景下,雨花臺區緊緊圍繞「打贏收官戰、奪取『雙勝利』」目標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今年1—9月,雨花臺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
  • 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質」造實體經濟
    成立27年的經開區,是我市實體經濟的主陣地和對外開放的主戰場。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經開區積蓄多年的轉型動力正在加速釋放。項目建設方長春經開國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建設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是促進經開區重點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次生動實踐。
  • 長春經開區:轉換發展動能 「質」造實體經濟
    項目建設方長春經開國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園,是促進經開區重點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次生動實踐。「項目完成後,將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現有的技術、平臺、產業資源形成有效聯動,逐步構建以光機電、信息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牽引帶動核心元器件設計與製造、新型複合材料、雷射技術與應用、醫療儀器與大健康、光電分析與顯示、航空航天和智能製造的『北鬥七星』產業格局,形成各產業鏈協同發展。」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項目將成為長春掘金光電信息產業、加快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助力器」。
  • 經開區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創新為構建「飛天場景」賦能  星河動力公司所在的北京經開區,因為商業火箭企業聚集而被稱作「火箭街區」。2019年10月,北京經開區在創新發布上提出打造「飛天場景」,商業航天產業成為區域最活躍的產業之一,也因為「火箭」般的創新速度成為媒體追蹤報導的熱點。  比如,與星河動力為鄰的藍箭航天公司,近日公布了在核心產品研製進度方面的顯著進展。
  • 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原標題: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30%,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2%……隨著全市「兩區」建設不斷推進,全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經開區也迎來新機遇。
  • 蓄勢揚帆破浪行——九江經開區大力發展「首位產業」引領經濟轉型...
    作為生益科技產業鏈項目,廣東科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曉蓉看中的是九江經開區特有的交通區位優勢、市場輻射能力、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條件,還有「一切以項目為中心,一心為企業謀發展」的發展理念。鄭曉蓉堅定地說:「生益科技公司的落戶,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選擇九江、投資九江的信心。」
  • 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
    自「中國酵素城」項目設立以來,渭南經開區就按照「培育龍頭企業、引領食品產業、打造酵素產業聚集地」的思路,大力發展酵素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加強資源聚合、產業聚集的發展路徑。近年來,渭南經開區按照「抓項目、興產業、補短板、優服務、惠民生」的發展思路,圍繞食品產業園、商貿物流園、汽車產業園、中國酵素城「三園一城」建設目標,相繼引進了青島啤酒、中墾乳業、開沃汽車、麗江慈航酵素等知名企業,形成食品加工和商貿物流兩大特色產業。榮獲陝西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稱號。
  • 南京經開區再添智造「大腦」
    交匯點訊 物聯網洗碗機能「聽」懂人講話,「聞」到油煙味就會自動啟動的油煙機,被稱為「移動廚房」的多功能烹飪料理機……9月22日,博西家電全球最大綜合性研發中心在南京經開區啟用,剛研發出爐的一批待上市新產品驚豔眾人。這個世界500強德企的新研發中心落成投用,標誌著南京又添一家智能製造「大腦」。
  • 安徽太湖經開區:看企業投產——155天的加速度
    巨泰光電公司投資的高端鋼化膜生產項目,位於太湖經開區的標準化廠房內,租賃了4棟標準化廠房23000平方米。 2019年12月,太湖經開區負責人赴廣東佛山,見一位重要的客人,他就是佛山市南海巨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而其中的引薦人正是落戶該區十年、即將上市的金張科技的負責人孫健。
  • 松木經開區:培育化工新材料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松木經開區著力打造化工新材料專業園區,大力培育化工新材料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湖南湘碩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 肖湘春 我們要把全球的用量,我們都要把它做下來 尤其從祁東歸陽工業園遷入到松木經開區之後用他們的蒸汽,比我們自己開鍋爐,每天要差不多節約五六千塊錢的成本。
  • 科技創新看雨花④|中南智能「三軸雷射掃描振鏡」技術 擺脫國外依賴讓雷射翩翩起舞
    日前,湖南省2020年第二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公示,長沙雨花經開區上榜的高新技術企業公示達49家,現有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將達142家,排名全市省級園區前列。在總數領先、排名前列的背後,園區有著怎樣的發展「密碼」?星辰全媒體記者帶你走進雨花經開區,尋找這些企業發展的「密碼」——《科技創新看雨花》。
  • 寧國經開區:培育「四新經濟」打造發展高地
    在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寧國經開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76,在全省12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寧國經開區正一步一個腳印,以「工匠精神」和「繡花功夫」將產業發展推向深入,開啟了「領跑安徽,比肩蘇浙」的乘風破浪之程。加大政策扶持打造發展高地製造業的飛躍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所釋放的紅利。
  • 項目介紹丨漢中經開區創智工業聚集區(基地)項目
    漢中經開區創智工業聚集區(基地)項目由漢中經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8.17億元,主要建設企業孵化平臺、企業研發樓、展示接待中心等,入駐企業生產產品主要有:原料藥及植藥提取物、醫療器械、人工智慧機器人、軍民兩用電池、電阻應變計、自動化精密數控設備等。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預計年產值達20億元,年稅收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