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09:17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初冬時節的雨花臺區軟體大道一帶,寒風並未影響行道樹的鬱鬱蔥蔥,而是帶來了色彩斑斕的大美景觀。每逢早晚尖峰時間,這裡隨處可見步履匆匆的科技人才,眾多科技園區裡,處處是一番熱火朝天的幹事創業景象。
初冬時節的雨花臺區軟體大道一帶,寒風並未影響行道樹的鬱鬱蔥蔥,而是帶來了色彩斑斕的大美景觀。每逢早晚尖峰時間,這裡隨處可見步履匆匆的科技人才,眾多科技園區裡,處處是一番熱火朝天的幹事創業景象。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持續深入推進創新名城、數字經濟名城建設的大背景下,雨花臺區緊緊圍繞「打贏收官戰、奪取『雙勝利』」目標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今年1—9月,雨花臺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當前,面對四季度所剩不多的時間,雨花臺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全區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以創新為引領,以實幹求實效,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確保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為在新起點上奮力開創「強富美高」新雨花建設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
深耕科技創新,強化雨花特色
當記者走進南京矽基智能科技公司時,不禁被這裡數百名「碼農」奮戰一線的精氣神所感染。拼搏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發一線的他們,打造了頂級AI研發團隊,在語音識別、多模態識別、聲紋識別、意圖識別等領域已掌握核心技術。公司董事長司馬華鵬說:「日前我們與南京公安研究院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不久後,告別『汗水警務』的『矽基數字警力』就將上線,並確保技術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近年來,雨花臺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創新創業的系列決策部署,尤其是落實南京創新名城建設部署,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圍繞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鏈,通過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通信軟體、雲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人工智慧等創新產業集群,增強產業發展動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截至目前,雨花臺區涉軟企業總數已超過3000家,涉軟從業人員近30萬,軟體產業規模佔全市比重近40%、佔全省比重近20%。
打造「創新磁場」,結出累累碩果
11月24日,南京首批高成長性企業、智能運力平臺滿幫集團宣布,已完成約1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並以「運滿滿」為品牌進軍同城貨運市場。這是繼滴滴推出貨運業務後,又一「大玩家」殺入同城貨運這一垂直領域。
作為雨花臺區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創新類企業之一,滿幫此前一直在幹線長途貨運領域發展,積累了大量用戶、數據和人才資源,搭建起了一張覆蓋全國的貨運網絡,是國內乃至全球領先的智能運力平臺。截至目前,滿幫平臺認證司機已超過1000萬,認證貨主超過500萬。
公司負責人感慨:「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雨花臺區的全力呵護,反覆對接省市主管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會、調研會,幫我們拿下了給力政策,這才有了我們已實現盈利的今天。」
堅實的產業支撐、優質的載體平臺、疊加的政策優勢、濃厚的創新氛圍,雨花臺區對資本、人才、技術、服務等創新要素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正在形成一個科技創新的「強磁場」。
今年以來,雨花臺區深化拓展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成果,推進金融信息創新中心、工控信息創新中心和政務信息創新中心建設,「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再次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表彰。
雨花臺區建立了42家擬上市企業儲備庫,其中偉思醫療已在科創板上市,森根科技於11月19日通過上交所科創板發審會,3—5年內全區預計將實現上市企業達20家;今年新增獨角獸、培育獨角獸和瞪羚企業15家,總數達54家,獲評「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優秀區」。
全面貫徹落實,爭當表率爭做示範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的更高要求,是對江蘇工作的精準把脈、科學定向,也為我們以實際行動抓好貫徹落實指明了方向。」雨花臺區主要負責人表示,「總書記強調『要勇於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這為我們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矢志推動創新注入了強大動力。」
該負責人信心滿滿地介紹:「眼下,雨花臺區上下已把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總書記對江蘇發展的『強富美高』諄諄囑託結合起來,堅定不移把科技創新作為雨花發展的戰略支撐,以真抓實幹、創新創造的嶄新業績,真正把總書記『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的更高要求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在全力以赴衝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同時,圍繞「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雨花臺區將以「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為抓手,持續放大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的示範效應,切實找準雨花所能、企業所需的結合點,加速培育以高企、獨角獸、瞪羚和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為核心的科創企業森林,著力打造「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為南京創新名城、數字經濟名城建設貢獻雨花力量。通訊員 張雪梅 徐美玲 南報融媒體記者 於潔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