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自立自強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2021-01-09 華龍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抉擇,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也令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深化「科技自立自強」的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的信心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進入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更需要增強創新的信心,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國際競爭格局要求牢牢把握科技主動權。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科技創新成為了大國博弈和國際格局重構的主戰場,要保持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把這一風險挑戰轉化為科技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內發展大勢要求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黨中央提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進入新時代,實現奮鬥目標,要深刻認識和理解科技創新重大使命和責任,積極參與創新型國家、科技強國建設。重慶發展實情要求使創新成為強大動能。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勢頭強勁,科技創新支撐重慶經濟結構調整的力量正在不斷積蓄。要奮力推動重慶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使創新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把握「科技自立自強」的方向,系統謀劃「十四五」科技創新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四個面向」要求,為「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指明了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要優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支持體系,瞄準國家有需要、重慶有能力的領域推進原始創新,既大力支持重點團隊原創性、顛覆性研究,又積極資助科研人員自由探索,加快在關鍵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面向經濟主戰場,強化實踐應用。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繫於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水平提升。重慶產業基礎好、創新氛圍濃,產業技術創新大有可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汽車、先進位造、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等重大產業發展方向推進應用技術研究,選取若干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強化使命擔當。科技創新必須把國家需求尤其是重大戰略性需求放在首位。要完善科研項目形成和分類實施機制,使科研資源進一步聚焦重大需求、重點項目、重點單位,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力爭我市基礎前沿研究在全國有一席之地、產業技術創新在全國有鮮明特色,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有話語權,成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重要力量。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強化為民服務。為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必須大力強化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要聚焦人民關心的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人口老齡化等重大民生問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科技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創新建設低成本、廣覆蓋、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讓科技為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突出「科技自立自強」的重點,增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力度速度

當前,重慶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機遇,咬住目標、持續發力,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使創新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快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聚集創新主體,聚合創新要素,聚變新興產業,打造代表國家水平、參與國際開放合作的科技創新高地,搶佔科技競爭戰略制高點,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高水平大學和新型科研機構,建設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工程,創建有影響力、創新力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基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構建科技自立自強的先發優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優化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營造優良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加速發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加快建設大型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讓創新創業創造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作者 梁震 系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相關焦點

  • 勇擔科技自立自強重任
    編輯同志:我是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既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鼓舞了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銳意進取,勇於攀登,努力開創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做出更大貢獻。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踐行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青島氣象學會開創氣象科技社團工作新局面
    近日,青島市氣象學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理事會的理事、常務理事和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組成青島市氣象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對進一步推進青島市氣象學會工作、促進氣象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開創了青島氣象科技社團工作新局面。
  •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掌握贏得主動的關鍵變量
    王一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規劃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實現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
  • 天津日報評論員:以強大工作動力開創新局面——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在天津視察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引領方向、指明路徑,我們要以此為元為綱,把總書記的關懷厚望化為強大工作動力,奮力開創天津工作新局面。「智者察勢而為,勇者乘勢而進。」奮力開創天津工作新局面,就要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秉持大胸懷、融入大戰略,擔當好天津角色。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的過程,就是天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
  • 習近平:加強改革創新開創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在安徽調研時強調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加強改革創新開創發展新局面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自身優勢,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江淮四月,滿目蔥蘢、生機盎然。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搞創新」 應與...
    今日(11月20日)下午,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發表了主旨演講,針對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和水平、如何看待科技自立自強對國際合作的影響等問題發表了見解。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
    11月20日,在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就新時期中國科技創新戰略部署發表主旨演講。白春禮表示,科技創新要適應中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但這不意味著要「關起門來搞創新」。
  • 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唯實惟先—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
    根據會商議定書,雙方將緊扣科技自立自強,以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為合作主題,共同推進浙江省三大科創高地、重大創新平臺、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打造全球技術轉移樞紐,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下午,王志剛一行在浙江調研科技創新工作。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何杏仁、廳長高鷹忠參加了調研。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布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的極端重要性,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科技改革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對於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 智庫聲音|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和微觀基礎
    少數國家的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行為,不僅沒有使中國創新型企業屈服,反而促進了我國創新型企業家們形成「科技決定國運」的共識,加深了對十九屆五中全會重大論斷的理解和重視。面對科技領域「卡脖子」「脫鉤」「斷鏈」等問題,我國創新型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貫徹落實「加快轉型升級、深化創新驅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系列戰略部署,呈現出逆勢創新、爭先發展的良好態勢。
  • 王志剛《黨建》撰文: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
    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杆子就不硬」,就會被鎖定在創新鏈和產業鏈低端。只有把中國的科技創新建立在自立自強的堅實基礎上,形成應對風險挑戰的抗壓能力、對衝能力和反制能力,才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這是黨中央站在歷史新高度、從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充分體現出科技自立自強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堅定了我國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決心和自信。堅持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必須從科技實力躍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新型舉國體制健全三個方面加以把握。
  • 李陵申:厚積薄發,堅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之路
    下面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與會代表介紹2020年紡織科技教育獎勵工作基本情況,並就下一步紡織科技工作提幾點建議。  一、2020年紡織科教獎勵工作和取得的成績  (一)紡織科技獎  2020年,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共授獎79項成果和4位科技工作者。
  • 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連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社會各界引起持續熱議。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科技自立自強
    編者按:中國之聲權威訪談系列報導《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1月3日播出《科技自立自強》,訪談對象:科技部部長王志剛。2021-01-0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央廣網北京1月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只有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形成應對風險挑戰的抗壓能力、對衝能力和反制能力,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專訪科技部黨組...
    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的戰略意圖,深刻理解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科技工作肩負的重大使命責任,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科技創新的主動贏得國家發展的主動,以科技強國建設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記者:您怎麼看新發展階段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 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
    回顧過去的五年,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及廣大科技工作者踔厲風發,勇挑科技創新歷史重任,爭做創新創業時代先鋒,一年上一臺階,取得長足進步,實現跨越發展。  萬裡揚帆風正勁,奮楫篤行再啟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科協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新發展格局
    新年伊始,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是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開局之年,是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這個特殊節點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同樣意義非凡。
  • 讀懂中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意味著更加積極主動融入...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以科技創新的視角,從三個方面交流了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 首先,如何認識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和水平。白春禮認為,這是理解科技創新部署的前提。當前,我國一些科創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中國創新人才規模穩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貢獻者。一系列數據說明,中國科技事業的未來發展已經有了堅實基礎。
  • 省科協副主席闞雲超一行調研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
    、副主任周金虎,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武曉萍,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創新教育工作室主任高夢舒等一行深入我市,就我市科協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工作進行調研。實地考察了學校的科技實驗室、科技閱覽室、科技走廊等科技創新教育場地及設施設備,了解了學校科技創新教育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