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2021-01-09 中山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擘畫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第一次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中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黨中央站在歷史新高度、從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充分體現出科技自立自強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堅定了我國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決心和自信。堅持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必須從科技實力躍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新型舉國體制健全三個方面加以把握。

保持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定力

科技實力關涉全球政治經濟力量對比,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科技是國之利器,創新是民族之魂。強調科技自立自強,與過去說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的。所謂自立自強,就是自強不息,實現自我創造。這於個人是一種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進取的操守美德,於國家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境界。只有自力更生,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上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威脅和訛詐,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用10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蹟,極大地增強了國防實力,振奮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國際地位。如今,天宮、蛟龍、天眼、北鬥、國產航母、隱形戰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走的無不是自立自強之路。在一些領域,我國之所以能在世界科技競爭中走在前列,靠的就是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就沒有出路。要深刻認識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戰略支撐。展望「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國際上的霸權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將會上升,科技、經濟、安全、文化和政治等格局也將發生深刻調整,世界強國都在千方百計築強科技優勢。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誰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下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長遠發展優勢。

目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無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都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進入新時代,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黨中央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從根本上說,國家只有奮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危機中育先機、在變局中開新局,不斷創造新的高質量發展優勢,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瞄準關鍵核心技術主攻方向

目前,我國科技整體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的能力提升,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國家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科技創新不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受制於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一時難以改變。逆全球化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短板效應。關鍵核心技術是大國重器,化緣要不來,花錢買不來,市場換不來。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就要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作為明晰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根子在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從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增長轉向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之後,我國科技創新更加強調從跟跑、並跑走向領跑,從引進、模仿走向自主創新,從工程創新、效率創新走向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成為原始創新能力之本。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基礎研究缺乏具有影響力的科學成果,原始創新能力薄弱,技術供給難以滿足企業對前沿創新的需求。

面對未來,要增強創新自信,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要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形成源源不斷的原始創新科技源頭。要重視理論創新對應用學科的推動作用,通過重大科技問題促進基礎研究,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要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切實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將現存的「卡脖子」環節逐個攻克,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緊扣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關鍵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關鍵在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和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要著眼於高質量發展,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提升科技創新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形成強大的科技創新合力。要狠抓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聚焦重大戰略需求,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進行持續協同攻關,帶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產業政策的統籌銜接,推動形成社會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機制和環境,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起創新驅動發展的磅礴力量。要大力發揚科學家精神,激勵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把科學追求融入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規律,有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努力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裡」與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最後一公裡」的有機銜接問題,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和價值鏈。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絕不是要搞封閉型創新。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要搞好開放型創新,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要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把市場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提高對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掌握未來國際科技競爭新賽場的規則制定權和主導權。搞開放型創新必須以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為前提,只有爭取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新方向,才能贏得國際合作的主動權。

原載《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布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的極端重要性,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科技改革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對於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 王志剛《旗幟》撰文: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大勢
  •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新發展格局
    新年伊始,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是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開局之年,是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這個特殊節點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同樣意義非凡。
  •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
    建議指出,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基礎上,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新發展理念的再豐富,進一步明確創新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自強創新,為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清華微電子所從醞釀誕生到發展壯大的奮鬥歷程,是我們國家追求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縮影,也是清華人勇擔使命、服務國家的生動寫照。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對科學技術的需求也愈加迫切。1956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清華大學積極響應,集中優勢力量創建了包括半導體技術在內的一批新專業。
  • 王志剛《黨委中心組學習》撰文: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增強國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把科技創新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 以科技自立自強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抉擇,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也令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 科研人員要把自立自強作為重要職責
    華雪根攝/光明圖片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任曉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反映了更加先進的創新理念、更加自主的創新能力、更高標準的創新水平。當前,5G、人工智慧等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改變全球經濟結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取決於科技含量。
  • 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連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社會各界引起持續熱議。
  • 張為付、胡雅蓓:謀篇布局「十四五」 擘畫科技自立自強新藍圖
    展望未來謀篇布局,五中全會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一條擺在了十二項重要舉措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擺位和重大部署,與時俱進、高屋建瓴、意蘊深邃,既順應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發展大勢,又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既立足當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現實要求,又著眼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
  • 勇擔科技自立自強重任
    編輯同志:我是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自覺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搞創新」 應與...
    今日(11月20日)下午,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發表了主旨演講,針對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和水平、如何看待科技自立自強對國際合作的影響等問題發表了見解。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訪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一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並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如何儘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支撐?科技部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何部署?
  • 王志剛《黨建》撰文: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掌握贏得主動的關鍵變量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中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突出重圍、在民族復興之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題: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前景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溫競華人工智慧、量子信息、腦科學、深地深海……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正在布局。
  • 中央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要點速看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 新華日報社論:在科技自立自強中展現江蘇擔當
    錨定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目標,肩負全面提升江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地位的責任,扛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任務,這在全省科技界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我們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堅持向科技要答案,以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
  • 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專訪科技部黨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把科技創新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
  • 【100秒漫談斯理】如何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規劃《建議》部署的12方面重大任務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列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