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訪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

2021-01-0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一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並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如何儘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支撐?科技部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何部署?記者就此專訪了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

記者:如何儘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王志剛:科技自立自強與我們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一脈相承,與開放合作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形成應對風險挑戰的抗壓能力、對衝能力和反制能力,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快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科技創新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重大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我們要把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厚望和重託轉化為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強大動力,統籌國家急迫和長遠需求,按照「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凝練重大科技任務,建立完善「頂層目標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能力支撐」的國家科技組織模式,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堅持系統思維,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加強科技開放合作,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記者:如何理解「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下一步科技部將如何部署推進?

王志剛: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工作的邏輯起點,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方法,打造一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科技王牌軍」。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能出大成果、作出大貢獻,在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關鍵時刻必須衝得上去,召之能戰,戰之則勝。

戰略科技力量的影響力和支撐力,直接關係到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壓艙石」,能夠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的創新力。下一步,科技部將按照黨中央部署,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揮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國家隊作用,培育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高地。

記者:怎樣發揮新型舉國體製作用,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王志剛:舉國體制是在特定領域實現國家意志的一種特殊制度安排。世界主要創新大國在戰略高技術領域都採取過集全國資源、舉全國之力的做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先後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高速鐵路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舉世矚目的重大成果。

在新發展階段,新型舉國體制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形成強大的領導力、號召力、動員力、組織力,這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根本優勢。科技部將按照「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強化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組織動員全國科技力量,凝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獻和家國情懷的科技人才,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一是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強化跨部門、跨學科、跨軍民、跨央地整合力量,尊重科學規律、經濟規律、市場規律,構建科技、產業、金融、人才、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政策協調機制。

二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用好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動員有力、協同高效、用活市場、激勵有效、權責統一的運行機制。

三是聚焦國家戰略目標,科學合理遴選重大任務,在重要新興技術領域加大布局力度,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提升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科技支撐能力。

記者:加強基礎研究,科技部下一步有什麼考慮?

王志剛: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我們要加快研究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把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尊重科學研究規律,完善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和組織方式。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相結合,既要鼓勵科學家們開展好奇心驅動的科學前沿探索,也要重視從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實踐中凝練科學問題,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建設等創新鏈各環節進行統籌謀劃部署,解決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基礎理論和底層技術瓶頸問題。

二是改革完善基礎研究任務形成機制,探索麵向世界科學前沿的原創性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機制,建立對非共識項目和顛覆性技術的支持和管理機制。

三是進一步優化基礎研究投入結構,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加大對冷門學科、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長期穩定支持。

四是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特點的評價機制,強化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值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探索實行長周期評價,讓科研人員靜心思考、潛心研究。

記者:如何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王志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始終是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壯大。

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一項重要任務。科技部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一是聚焦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加大重大創新平臺在企業布局力度,鼓勵企業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

二是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重大創新聯合體,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統籌行業上下遊的創新資源,形成體系化、任務型的協同創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創新聯合體以完成國家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為導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突破產業安全、國家安全的重大技術瓶頸制約。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2日 04 版)

相關焦點

  • 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專訪科技部黨組...
    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專訪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 發布日期:2020-12-03 15:05 信息來源:市科技局瀏覽次數:
  •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義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部長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義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部長 2019-11-25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攜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略支點
    近日,北京市與科技部、中科院聯合到懷柔科學城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市委書記蔡奇,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侯建國,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參加。  部、院、市領導到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檢查調研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了解懷柔科學城平臺建設進度及科研開展情況。
  • 科技部部長:2021年要重點做好11方面工作
    科技部 供圖   中國科技部部長:2021年要重點做好11方面工作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5日提出,2021年要重點做好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發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等11個方面工作。
  • 科技部長:不唯論文,不是講不要論文!鄭強:不唯不等於不講論文
    、部長王志剛出席清華大學第18次科研工作討論會並作了題為《發揮世界一流大學重要作用 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  王志剛指出,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必須作為提高國家硬實力、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的最核心、最關鍵、最根本、最可持續的動力源泉和能力體系,把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作為切入點和邏輯起點,成體系、成系統布局,以科技強國建設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
  • 科技部: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
  • 科技部部長:中國要在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部部長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要在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據報導,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還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更要成為現代化強國。
  • 楊振寧等共謀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科技部網站29日消息,9月27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高層次專家座談會在科技部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科技、經濟、產業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擘畫未來15年中國科技創新的宏偉藍圖。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主持會議。
  • 國家實驗室、「十四五」科技規劃、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全部安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 (記者 佘惠敏)1月5日,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作工作報告,安排部署當前科技創新重點工作。2021年科技創新怎麼做?王志剛強調,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新機遇新挑戰,系統謀劃新時代科技發展新思路新舉措。
  • 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
    如何築牢國家生物安全防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將如何發力?新華社記者近日專訪了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疫情下的「戰時狀態」:全力推進科研攻關工作問:疫情暴發以來,病毒溯源、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應急科研攻關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下一階段,相關科研攻關主要聚焦在哪些重點?
  • 王志剛《旗幟》撰文: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就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全面增強創新能力,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 王志剛:科技發展要「頂天立地」
    日前,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中,從飛船上天、蛟龍入海,聊到百姓生活中的科技故事,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道出了其背後強大的科技支撐力量。科技發展的頂天,一方面是對於人們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科技要走在最前面,告訴國人、告訴世界,我們發現了什麼。另一方面,國家發展戰略、國家安全,靠什麼支撐?科技不強,國家不可能昌盛,也不可能受尊重。
  • ...國家隊如何實施人才強院戰略——訪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題:看農業科研國家隊如何實施人才強院戰略——訪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新華社記者董峻、黃垚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農業科學院近年來通過實施人才強院戰略,獲得了一批原創性新品種、新技術、新發現,培養造就了一批報國為民、服務「三農」的高水平人才。
  • 科技部部長談「基因編輯」:科技是把雙刃劍 要趨利避害
    經濟觀察網記者宋笛今日(3月11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時,談及了2018年曾經被普遍關注的基因編輯技術。王志剛表示,基因編輯有利於更多了解我們自身,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知道的還是很少,而基因編輯等技術有利於提高對於這些疾病的認識。
  • 六位部長有話說→
    《新聞聯播》近日推出的系列報導,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財政部部長劉昆,一起聽聽六位部長怎麼說。
  • 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作工作報告,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黃衛主持會議。王志剛在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衝刺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謀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戰的應急科技攻堅之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部署。
  • 中科院領導調整:侯建國已任院黨組書記,陰和俊已任院黨組副書記
    上述報導顯示,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已任中科院黨組書記;天津市委副書記陰和俊,重返中科院,已擔任院黨組副書記。此前,白春禮「一肩挑」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他出生於1953年9月,今年已年滿67歲。11月2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政府在廣州召開院省全面戰略合作領導小組會議。
  • 陳吉寧任環保部黨組書記 盤點那些從高校走出的高官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申寧 林露)記者從環保部網站獲悉,今天中央組織部王爾乘副部長到環境保護部宣布中央決定,陳吉寧同志任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免去周生賢同志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職務。 教而優則仕。
  • 科技部:正組織編制面向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規劃
    央視網消息:5月19日,國新辦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學技術本身是無止境的,創新也沒有止境,創新型國家建設也一直在路上。
  • 科技部部長:科研經費"包幹制"不是什麼都包
    原標題: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不是什麼都包」   現在做的『包幹制』試點,是根據科研人員的經費管理、科研成果、科學操守、素養及科研團隊的穩定性等前提條件決定的。如果都包幹了,光講錢和投入,之後什麼都不管,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