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

2020-12-06 瀟湘晨報

11月20日,在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就新時期中國科技創新戰略部署發表主旨演講。白春禮表示,科技創新要適應中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但這不意味著要「關起門來搞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

白春禮首先分析了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與水平,他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2019年,中國的研發經費支出達2.2萬億元,研發強度為2.23%。但與此同時,中國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白春禮指出,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必須扭轉過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來拉動經濟發展的粗放型發展模式。「科技創新的努力方向和應發揮的作用集中體現 在四個面向上,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際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白春禮說。

對於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的關係,白春禮認為,必須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這意味著鼓勵科研人員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性貢獻,不要將大量資源和精力用在從事跟隨性研究上。科技自立自強也對國家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科技自立自強決不是說中國要關起門來搞創新,」白春禮強調,「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可以讓我們更加平等,在更高水平上更好地參與國際開放合作」。

一號樓工作室出品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蔣模婷 記者 莫郅驊 陳燕

攝影:南都記者 董梓浩 劉威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搞創新」 應與...
    今日(11月20日)下午,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發表了主旨演講,針對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和水平、如何看待科技自立自強對國際合作的影響等問題發表了見解。
  • 讀懂中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意味著更加積極主動融入...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以科技創新的視角,從三個方面交流了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 首先,如何認識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和水平。白春禮認為,這是理解科技創新部署的前提。當前,我國一些科創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中國創新人才規模穩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貢獻者。一系列數據說明,中國科技事業的未來發展已經有了堅實基礎。
  • 中科院院士白春禮:科技需自強,中國連續多年晶片進口總額超過石油...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白春禮在「財經年會」上表示,只有實現了科技上的自立自強,突破國外在關鍵核心技術上的封鎖和制約,才能真正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地保障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安全。
  • 白春禮、黃奇帆這樣說
    11月20日,「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在開幕式上分別做了主旨演講,暢談 「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規劃《建議》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白春禮分析稱,五中全會做出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而是說我們的發展已經到了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主要目標要求的階段,必須扭轉過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來拉動經濟發展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 讀懂中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大國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按照規劃,今年中國進入創新國家的行列,也為我國科技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如何看待科技自立自強對國際合作的影響呢?
  • 中科院院士白春禮:關鍵核心技術關係國家前途命運 我國在高技術領域仍有短板,會令工業大廈「地基」不牢
    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越來越凸顯,能否做到科技自立自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關係一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白春禮指出,客觀來講,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五中全會對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判斷是「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集中反映出我國科技發展的差距和不足。
  • 白春禮院長調研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
    2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調研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裡斌,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於英傑、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徐濤、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辦公廳副主任黃從利、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等參加調研。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等陪同調研。
  • ...分院學習貫徹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
    中科院科創中心暨北京分院學習貫徹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精神 2019-11-11 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
  • 白春禮:中科院一直積極利用國際資源,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
    在近年來貿易摩擦、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科學院如何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科學院作為一個國家科研機構,一直是積極的、主動的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積極融入到國際創新網絡,努力提升中國在國際科技的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白春禮表示,未來十年中科院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
  • 白春禮調研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9月11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來到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就推進「創新2020」和「一三五」規劃落實工作進行調研。    白春禮對研究所依據「邊籌建、邊科研、邊轉化」原則開展的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 新一輪科技革命有何特點?中國科學院院長最新解析
    「人民政協報」微信公號11月12日消息,「這一輪科技革命和歷史上幾次科技革命的區別,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各學科領域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廣泛擴散滲透上。」在8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進行解析。他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 以科技自立自強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深化「科技自立自強」的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的信心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進入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更需要增強創新的信心,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國際競爭格局要求牢牢把握科技主動權。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從2021年到2030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當前,國家科技的發展正在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科技高質量發展。同時還面臨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代表:持續投入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迎來各類英才競現、創新成果泉湧的生動局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科技創新的內容受到社會關注。科技如何支撐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可預期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又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掌握贏得主動的關鍵變量
    當今世界,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正在重塑各國經濟競爭力消長和全球競爭格局,也為我國打開了進入國際科技前沿地帶的機會窗口。得益於改革開放40多年來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我國在一些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我國也面臨個別西方國家技術封鎖的挑戰。
  •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原標題: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