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中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意味著更加積極主動融入...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開幕。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以科技創新的視角,從三個方面交流了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 首先,如何認識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和水平。
-
國際科技競爭中如何突圍?中科院: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
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之下,中國科學院在國際科技競爭中如何實現突破?9月16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就此問題回應稱,中科院將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突圍國際科技競爭白春禮:中科院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在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方面,自2018年以來,中科院已陸續與俄羅斯科學院、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籤署了科技合作協議。除此之外,白春禮表明,中科院也將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
-
中科院院士白春禮:科技需自強,中國連續多年晶片進口總額超過石油...
白春禮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白春禮說。白春禮強調,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就是希望要逐步扭轉科研活動中原創能力不強、大量資源和精力用在從事跟隨型研究上的問題,激勵科研人員提出更多原創理論、做出更多原創性貢獻,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加快實現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轉變。
-
白春禮: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中科院連續8年佔據榜首
白春禮: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中科院連續8年佔據榜首 李如意/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09-16 12:19
-
三名外國科學家獲中科院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左2)與獲得2018年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的施春風(左1)、尼爾斯·克裡斯蒂安·斯坦塞斯(左3)及小池俊雄教授合影。圖片由中科院提供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袁全)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17日在京頒發。
-
白春禮:「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科院連續8年佔據榜首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16日在北京稱,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當中,中國科學院已連續8年佔據全球榜首。資料顯示,2014年11月,英國自然出版集團首次發布全球「自然指數」。
-
國科大校長特別顧問施春風教授榮獲中科院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2019年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推薦的外籍專家施春風(Shih Choon Fong)教授獲此殊榮。國科大作為推薦單位受到表彰。
-
攜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略支點
座談會上,蔡奇對科技部、中科院一直以來對北京工作和懷柔科學城建設的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懷柔科學城作為「三城一區」主平臺之一,是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載體。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加強與科技部、中科院合作,狠抓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攜手把懷柔科學城建設成引領全球科學發現和重大前沿技術突破的新引擎,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略支點。 蔡奇強調,要強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抓好在建項目建設,做好科研設備採購和安裝,力爭儘早投用。
-
中科院院士白春禮:關鍵核心技術關係國家前途命運 我國在高技術領域仍有短板,會令工業大廈「地基」不牢
如何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戰略意義?白春禮指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戰略意義:首先,科技自立自強是國際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形勢所迫。白春禮說,當然要特別強調的是,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不是相互對立排斥的,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強調科技自立自強絕不是說中國要關起門來搞創新,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持續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創新,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可以讓我們更加平等、在更高水平上更好地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為世界科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白春禮調研中科院化學所「一三五」規劃實施進展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來到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對研究所「一三五」規劃實施新進展及下一步發展等工作進行了調研。白春禮肯定了化學所圍繞實施「一三五」規劃取得的成績,並強調了中科院凝練和貫徹落實「一三五」規劃的重要性。他指出,隨著高校、其他科研機構、企業在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中科院及各研究所必須進一步準確把握自身定位。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
11月20日,在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就新時期中國科技創新戰略部署發表主旨演講。白春禮表示,科技創新要適應中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但這不意味著要「關起門來搞創新」。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搞創新」 應與...
今日(11月20日)下午,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發表了主旨演講,針對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和水平、如何看待科技自立自強對國際合作的影響等問題發表了見解。
-
白春禮:物質科學充滿原始創新機會
對此,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有獨到見解。物質科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還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記者:從當前科技發展態勢來看,哪個領域可能出現的原始創新最多?白春禮:從現代科技發展和當前科技發展態勢分析,物質科學研究是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充滿了原始創新的機會,而物質科學的變革性突破將對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記者:什麼是物質科學?白春禮:物質科學致力於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及其相互作用規律,它不僅是一切科學的基礎,而且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為新材料與新器件的研發提供新的知識基礎。
-
白春禮會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新聞—科學網
4月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Christian Bréchot一行。
-
中科院白春禮:將部署光刻機等「卡脖子」領域攻關
在9月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了中科院「率先行動」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 據介紹,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2018年已啟動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3個專項,2019年已啟動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專項。
-
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白春禮、黃奇帆這樣說
11月20日,「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在開幕式上分別做了主旨演講,暢談 「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現代化新徵程。白春禮認為,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甚至領跑的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客觀來講,中國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
中科院已具備「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啟動和建設條件
1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設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是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一項重要舉措,該中心將依託中科院建設。目前,中科院已集成優勢研究力量和資源,系統深入開展科技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工作,已實現國家相關優勢資源的整合,具備「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啟動和建設的條件。
-
白春禮:創新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本期主人公白春禮: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首任主席。口述:白春禮 整理:本報記者 司晉麗中國要強大起來歸根到底還要靠自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
...分院學習貫徹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
中科院科創中心暨北京分院學習貫徹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精神 2019-11-11 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