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來到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對研究所「一三五」規劃實施新進展及下一步發展等工作進行了調研。
白春禮在化學所分子器件平臺和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分別聽取了平臺建設和納米磷酸鐵鋰電極材料項目進展情況匯報;在項目展廳,就納米綠色列印製版、離子液體綠色製備新材料、原油儲運降凝劑、高性能高分子膜材料、高性能聚醯亞胺材料等項目,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隨後聽取了化學所所長張德清所作的「深入實施一三五規劃,促進重大科研產出」專題匯報,並與研究所領導班子成員、院士和科研、管理骨幹等就研究所「一三五」規劃、發展定位、人才引進與培養、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座談。
白春禮指出,化學所是歷史悠久的研究所,有著豐厚的科研積累和文化積澱,多年來在學科發展、科學成果產出、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國家、中科院作出了重要貢獻。化學所連續多年在高水平論文產出、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引進和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未來進一步實現重大產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白春禮肯定了化學所圍繞實施「一三五」規劃取得的成績,並強調了中科院凝練和貫徹落實「一三五」規劃的重要性。他指出,隨著高校、其他科研機構、企業在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中科院及各研究所必須進一步準確把握自身定位。2011年以來,中科院黨組在認真思考面臨的國際國內科研發展態勢後,確定了要成為代表我國科技最高水平的「國家隊」、引領我國科技創新跨越的「火車頭」、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者」、促進我國實現科學發展的「思想庫」、培育我國科技骨幹人才的「大學校」的戰略定位,根本目的就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戰略使命。他要求各研究所都要明確定位和發展方向,突出特色和優勢,建立健全重大產出導向的科研平臺體系,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科研人員要將個人研究興趣與科學前沿相結合、與國家創新需求相結合,變興趣驅動、生存驅動為創新驅動,作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創新成果。
白春禮還介紹了近期啟動實施的中科院機關科研管理改革工作。他強調,改革的目的是適應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政府大部制改革及政府機構職能轉變的新趨勢,適應當代科技交叉融合協同創新的新特徵,適應中科院科研機構、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發展架構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戰略使命,推進「創新2020」跨越發展體系建設。改革的思路就是簡政放權,改變機關切塊管理研究所的做法,減少機關對研究所具體事務的管理,進一步擴大研究所自主權,真正做到變「生存驅動」為「創新驅動」,激發研究所活力,促進重大產出。
中科院辦公廳、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籌)、科技促進發展局(籌)、化學所有關負責人以及化學所相關實驗室的院士和科研、管理骨幹代表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白春禮講話
參觀項目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