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發布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從2021年到2030年。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當前,國家科技的發展正在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科技高質量發展。同時還面臨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
白春禮在發布會上透露,前期中科院已經做了一些工作,未來十年還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
據白春禮介紹,新的部署有以下了幾方面:
一是超算,中國科學院研發出的超算系統已經應用到氣象預報、分子設計、藥物研發、大氣預報等,還可以用到基礎性的研究、宇宙學研究等。
二是高端軸承等很多關鍵材料還需要進口,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爭取將來在第二期,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的領域,集中全院的力量來做。
白春禮提到,中國科學院現在的做法是要求四類機構每個機構要明確定位,即「一三五」規劃。「一」是明確定位,即優勢、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不是包打天下什麼都做,工作的領域方向如果不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國內不領先,那就不要做。「三」是三項重大突破,要明確知道做什麼,不是完全自由探索,科學院的工作有自由探索內容,但是應用基礎研究都是目標導向,這個佔的比例要大,因為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求研究所承擔重大科技任務。
「我們希望能夠責無旁貸、心無旁鶩地進行科技攻關。目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立領導小組,要求每個承擔重大任務的人要籤署責任狀,研究所要做好後勤保障,要求承擔科技任務的科技人員本身在承擔任務攻關中不去報獎,不去幹一些與承擔任務無關的事情,要全力把攻堅任務做好。」白春禮說。
針對「卡脖子」的技術領域科研攻關,中科院設立了C類先導專項,跟企業合作解決卡脖子問題。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三個C類專項。2019年新啟動了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一共5個C類專項。
白春禮表示,中科院將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