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
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近年來,中科院在解決卡脖子技術領域方面取得了諸多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項目部署方面,除了承擔國家的一些重大任務之外,科學院自己設立了先導專項,分成三類,A類先導專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B類先導專項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C類先導專項是跟企業合作,解決卡脖子問題。
白春禮介紹說,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三個C類專項。2019年新啟動了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一共5個C類專項,和A、B類不一樣,和企業合作,希望專項完成之後能夠替代。
經過兩年的攻關,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他舉例說,比如研製的高性能超級計算機,在天文、海洋、藥物等領域取得了國際水平的大規模科學計算應用。「比如對於氣象預報,用我們自己的計算模式和利用超算,大大縮短了預報時間,提前了預報時間,同時也提高了預報的精度。」
在組織模式方面,強化產品導向、應用導向,形成了研究所+企業+地方三方面聯合攻關模式。白春禮表示,研究所主要負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主要負責工程化和產品化,地方給予配套支持,地方積極性也很高。
「我們這樣推動技術攻關、產品研製和應用示範推廣一體化。比如,我們做C類專項關於高端軸承,通過先進材料和技術攻關,牽引產業鏈帶動軸承鋼等企業和地方在技術改造、新建基地、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投資超過30億元。」白春禮說。
對於下一步要攻克的技術難關,白春禮表示:「後續科學院將在『率先行動』的第二個階段這個目標當中,進一步加強部署,將『卡脖子』的問題和國外出口管制的清單轉化為我們的任務清單。」
他指出,中國科學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這些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關鍵的基礎材料、關鍵核心的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的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